查看原文
其他

凭什么要摔锅给素质教育?

吴文博 教育灵感 2021-12-23
写出这个题目,是要有一些勇气的。我知道这似乎很不合时宜,毕竟高考成绩已经揭晓,有相关数据摆在那里。
我想说的是,南京一中出现那样的结果,肯定是有多方面的具体原因,简单地把其高考成绩与素质教育挂钩特别是对立起来的态度和做法都是毫无道理的。


单是以家长举牌闹事要求校长辞职这件事来看,家长闹的是要求校长辞职,为什么一定会说是由于素质教育呢?难道南京一中校长就等于素质教育吗?看看家长抗议放在校门口树丛上纸片里的诉求,家长的矛头直指校长并要求其下课,并没有直指学校搞了素质教育啊!倒是南京一中的回复说明能让人看出一些问题的迹象。“学校整体成绩还是很好的,但也承认高分考生较少。对此,学校推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研究新高考,做好明年新高考应对;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与管理,比如延长晚自习到十点;加强尖子生培优,比如分层教学,组建尖子生团队等等。”这份说明告诉我们,问题的焦点是南京一中应对高考复习不力。说明文字间接告诉我们,在组织高考复习时,南京一中缺少相应的组织管理和科学方法。从2006年就已经开始的城市模式与县中模式之争到今天的家长举牌闹事,南京一中如果还忽视或者不会在高三教学中组织学生科学复习,学习考试,迎战高考,夺取好成绩,那么只能说南京一中校长工作方面存在实际方略和能力欠缺的问题。家长的诉求是合理的,我们局外人不能简单地把原因归结到素质教育身上去。不少人口诛笔伐,把南京一中高考成绩上存在的问题归结给素质教育是一种盲目摔锅的态度,毫无道理可言。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全国各地对此反应也不太一致,而南京市在此问题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南京模式与县中模式的争论。
我在2006年9月—10月曾经去南京市27中交流挂职学习。那个时候南京就有市区各高中高考成绩不如各县区县中高考成绩好的现象,各县县中重视高考应试成绩的做法被市区各校称之为“县中模式”。十多年过去了,这种状况一直存在着。对这种现象,我曾做过思考,也与当时南京的同行有过交流。当时及以后我的认识一直是,南京市城区中学与南京以外各县中之间高考成绩形成差异的原因,本质上讲是农村与城市,是经济、生活甚至文化习惯的差异,两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不仅仅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两种不同做法之间的差别。当时参加了一次南京市教育质量分析会,会上准备分析成绩,下达指标,南京市教研部门为了避免被媒体采访批评他们搞应试教育,就专门神秘兮兮地躲在远离市区的一个酒店闭门召开。也许正是这样的社会共识,南京市的“城市素质教育模式”“县中应试教育模式”之间的不同成为一种现象而一直存在着,城区按城区的素质教育模式走,县中按县中的应试教育模式走,两方面似乎还一直相安无事。当然高考成绩也一直在争议中平静地存在着。南京一中是一所不错的学校,我们当时还在该校参加过研讨会。十多年都过去了,一直按城市素质教育模式办学的南京一中为什么偏偏在今年就被家长抗议?而且抗议的主要诉求还是要“校长下课”?作为现场之外的人,我感觉南京一中家长抗议事件的引发原因肯定是非常具体特殊的,并不能简单化地归结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两种不同做法之间的矛盾,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看过几篇文章,我们似乎能够了解到,推行素质教育,并不是南京一中一所学校的个别行为,而是南京市教育管理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教育管理行为。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的要求和行为为什么偏偏在南京一中就出现了高考成绩骤降的问题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显而易见,同样在南京市教育管理的同样的教育政策之下,南京一中400分以上只有10人,人数明显比兄弟学校少。可见,家长闹的不是南京市的减负和推行素质教育,而是南京一中的高考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冒雨闹事并喊出“一中不行”“校长下课”其矛头指向是清清楚楚、合情合理的。为什么一定要把原因摔锅给全市范围内各校都开展的素质教育呢?更其荒唐的是,一定还要说素质教育不如应试教育!这不得不让警惕!


其实,我们谁都知道,就是用脚也能想得出来,考试只是一次检验而已如果大家都按同样的方式做了,比如南京市都搞素质教育(先姑且不论其是非对错),那么同样的教材,同样搞素质教育,又是同样的高考,结果也只能是船高水涨。大家都好,那么成绩就会普遍高一些;大家都不好,那么成绩就会普遍低一些。大家都是在南京市的强行减负和素质教育要求之下嘛!以我看来,南京一中其所以被从兄弟学校这个群体中淘汰出来,其背后的问题绝对不能简单归结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问题。同样处于南京市,其他兄弟学校为什么就有400分以上人数那么多呢?


至于发展素质教育能不能影响到学生取得应对中高考考试的好成绩,我的回答肯定是不但“不能影响”,甚而至于还有助于应试取得优异成绩。关键是看你学校怎么做!
我的教育实践告诉我,学校教育成果是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与非教育教学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任何简单说法做法都是极其偏颇的。比如学校文化,学校德育,哪一样是可有可无的?所谓素质教育其实就是在这些方面用力更重一点,做得真实一些。即使是课业,也不是简单的考考试,搞个月考周考期考排名刺激所能起作用的。如果这样能行,就不会有大家都深恶痛绝的应试教育问题了!我的体会是,课程协同,因材施教,精准施策,用心教育,一般不会“用心栽花花不红”。
教育是农业,尊重规律精耕细作很重要,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很有真理性。
我过去在高中工作,优生突破我们有一套办法,比如常规课打牢基础,奥赛课训练思维,活动课锻炼能力,可谓素质教育多方协同形成合力,做实过程,学生成绩往往会大幅度提高。因为如此,那些年优生成果年年攀高,2003年仅北大清华就考进去了18个。而那些年,学校真真切切地开展过轰轰烈烈的演讲、辩论、文体活动,是典型的素质教育大比拼。最近几年我退休创办初中,在起步基础薄弱、办学环境应试教育浓烟滚滚的情况下,以育人为本,推行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校实行无副课评价,践行因材施教理念,同时创新课程建设思路,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开设开活校本课程,两者协同,综合作用,大幅度提高高了办学业绩。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相信,不论是高中还是初中,文化奠基、德育为首、素质优先都是最终取得理想应试结果的前提和保障。倡导素质教育与应试结果之间不但没有必然的关系,反而会有利于应试取得最佳成果。实践证明,有一个共同现象让我们坚信,素质教育搞好了,学生的素质提高了,人优秀了,学习这事似乎就不是什么事,考个好成绩也似乎很容易。比如说头悬梁锥刺股,其实它的前提是能够做到头悬梁锥刺股的人本身就是素质优秀的人,所以他才能对学习抱有使命感,才能够努力克服现实困难去追求学习成绩。中国古代类似这样励志求学的故事很多,如囊萤映雪、程门立雪、凿壁偷光等,设想一下没有强大优秀的品格素质,能做出这样的事吗?《送东阳马生序》中所说的读书求学过程,哪一程哪一节能能离开一个人的优秀素质和良好品格?还有人说,应试这件事本身就需要素质教育来支撑,复习训练、镇定应试、冷静做答何尝不是一种个人优秀素质和良好品格的大比拼呢?应试教育最终比拼还是素质教育的成果!
所以我说,南京一中家长闹事,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归结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对立,更不能简单摔锅给素质教育。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