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涝高温强对流······今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今年以来
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
暴雨洪涝高温强对流等
气象灾害多发频发影响重
今年我国气候特点
今年以来(截至10月13日)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涝重于旱。降雨量多、极端性强,洪涝灾害重,暴雨、高温、干旱、强对流等气象灾害多发,台风活动异常,寒潮强冷空气影响显著。
降水
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57.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2.8%,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仅少于1998年。
1月1日至10月13日全国平均降水量历年变化图(1961-2020年)
全国除西北中西部、华南南部等地降水偏少外,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偏多。
今年以来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
主汛期(6-8月),七大流域中除辽河和珠江流域降水偏少外,其余均偏多。长江和黄河流域降水量分别较常年同期偏多38%和39%,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淮河和太湖分别偏多45%和64%,均为历史同期次多;松花江和海河流域分别偏多15%和10%;辽河和珠江流域分别较常年同期偏少7%和15%。
2020年主汛期(6-8月)七大流域及太湖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气温
全国平均气温12.5℃,较常年同期偏高0.8℃,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高,我国大部气温偏高0.5~2℃。
今年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
01
看今年主要天气气候特征
2020
王家坝站13年来首次开闸泄洪。
入汛以来,淮河上中游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图:新华网)
入汛早,梅雨期长,雨量多
01
华南前汛期于3月25日开始
较常年偏早12天,华南地区平均降水量359.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4.5%。
02
江淮流域梅雨于6月1日开始
较常年偏早7天,于8月2日结束(较常年偏晚15天),梅雨季持续时间长达62天,梅雨量达759.2毫米,偏多1.2倍,为1961年以来最多。
03
华北雨季于7月28日开始
较常年偏晚10天,于8月25日结束(较常年偏晚7天),降水量为182毫米,较常年偏多34%。
04
华西秋雨9月9日进入雨季
华西秋雨开始时间与常年相同,截至目前累计降水量160.8毫米,较常年同期已偏多51.7%。
暴雨日数多,雨区重叠度高,降水极端性强
全国76%的县(市)出现了暴雨天气,平均暴雨日数比常年同期偏多27%,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
6-7月,主雨带主要集中在贵州、四川、重庆至长江中下游一带,安徽、湖北和重庆降水量分别比常年同期偏多113%、101%和67%,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江苏、浙江、上海和河南降水量分别比常年同期偏多78%、39%、74%和40%,均为历史次多。
8月以来,东北和西南的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多,四川、吉林、黑龙江等省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内蒙古为次多,贵州、湖南为第三多。
高温出现早,南方高温持续时间长
全国平均高温日数9.4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7天,其中海南(46.5天)和广东(31.8天)高温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福建(40.7天)为历史次多。
5月1-9日,我国中东部出现1961年以来最早高温过程,较常年值(6月19日)偏早49天。
7月11日至9月3日,江南东南部、华南东部等地出现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持续时间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二长。
台风生成和登陆个数均偏少
截至10月13日,共有16个台风生成,比常年同期(20.1个)偏少4.1个;有5个登陆我国(6月1个,8月3个),比常年同期(6.7个)偏少1.7个,登陆台风具有“生命史短、近海加强、风雨影响集中”的特点。
7月无台风生成和登陆,为1949年以来首次“空台”的7月。
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东北遭遇了罕见的台风三连击。
气象干旱呈阶段性区域性,程度总体偏轻
今年以来,东北、华北、华南、西北、西南等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
7月中旬,东北中南部、华南南部及新疆、内蒙古、福建等地气象干旱逐步发展加重。8月以来,旱区有效降水逐渐增多,气象干旱逐步得到解除。
冷空气活动频繁,过程次数多
今年以来,共有20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比常年同期偏多1.4次。
春季沙尘过程少,华北风速大
春季共出现7次沙尘天气过程,比2000-2019年同期平均(10.8次)偏少3.8次。今年第一次沙尘过程发生于2月13-14日,首发日期比2000-2019年平均值偏早2.6天,比近10年平均值偏早15.4天。
02
主要气象灾害有这些
2020
7月,江西省鄱阳县圩堤漫溃现场。
(图:中新网)
长江流域等地暴雨洪涝灾害严重
全国共有634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94条超保、53条超历史。
随着南海夏季风的爆发,5月20-22日广东出现强降水过程,降水强度大、范围广,大暴雨过程导致广东多地出现暴雨洪涝灾害。6月2-10日,我国南方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天气过程,柳江干支流、洛清江干支流、贺江、桂江等河流出现超警洪水;西江、北江相继发生第1号洪水。
6—7月,长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中下游干流沙市以下江段及洞庭湖、鄱阳湖区全线超警,最长超警时间是42天。
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干流王家坝至正阳关河段超保、润河集到汪集等河段超历史。
太湖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最高水位达4.79米,为历史第3高水位。
东北遭遇罕见的台风三连击
8月底至9月初,2周内东北遭遇了罕见的台风三连击,“巴威”、“美莎克”、“海神”先后影响东北。强降雨落区重复,重叠效应明显,致使部分河流和水库超警戒水位,人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9月1日,受台风“美莎克”持续北上影响,气象部门通过短信等各媒体平台发布大风预警信息,确保辽宁海上作业安全。
华北、江南受持续高温影响重
6月2-8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高温过程,河北磁县(41.8℃)、河南焦作(41.9℃)等21个观测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事件标准。
7月11日至9月3日,湖南东南部、江西中南部、浙江南部、福建大部、广东中东部等地高温日数达到30~40天,局地超过40天。持续高温导致部分早稻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晚稻、蔬菜、水果及旱地作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区域性阶段性气象干旱频现
春季云南温高雨少导致南部和西部气象干旱发展,至4月11日中旱及以上气象干旱面积达19.5万平方公里,比4月1日偏多2.7倍,发展非常迅速。云南全省库塘蓄水明显偏低,干旱对作物产量提高、春播以及城市供水等产生不利影响。
7月中下旬,东北中南部、华南南部及新疆、内蒙古、福建等地气象干旱逐步发展加重。7月17日全国中旱及以上气象干旱面积为今年以来最大(191.3万平方公里)。东北灌溉条件较差地区的春玉米植株矮、茎秆细、叶片枯黄,受旱严重的玉米因无法抽穗而形成空杆。华南部分地区未成熟早稻灌浆期缩短或灌浆不饱满,作物等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寒潮暴雪天气对农业影响重
3月26-29日,受寒潮天气影响,黄淮及其以南地区先后遭受大风、降温、雷暴、雨(雪)和冰雹等多种灾害性天气影响。低温霜冻和强对流对江淮江汉冬小麦和油菜产量不利;南方部分茶园受到冻害;湖南、江西部分地区早稻播种育秧受到影响。
强对流过程频繁,部分地区影响重
全国共1400余县次出现强对流天气灾害,山东、内蒙古、陕西、新疆、云南等省(区)部分地区遭受风雹和雷电灾害,其中山东、内蒙古等省灾害影响重。
【END】
推 荐 阅 读 推 荐 阅 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