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艺术关注】王永敬“焦墨黄山”20年成果省城引热议——《焦墨黄山•王永敬中国画选集》首发式暨研讨会隆重举行

2017-07-12 艺苑 合肥晚报传媒艺术

《焦墨黄山・王永敬中国画选集》书影


核心提示:

  从研习黄宾虹,跟从石谷风先生磨墨画焦墨至今,王永敬先生的“焦墨黄山”可谓是二十年磨一剑。日前,由安徽省文化馆主办的“安徽省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工程资助项目”——《焦墨黄山•王永敬中国画选集》的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安徽画廊隆重举行,王永敬刚刚创作的“焦墨黄山”部分新作也在安徽画廊一同布展展出。

《焦墨黄山・王永敬中国画选集》首发式在安徽画廊举行


  著名美学家郭因,郭公达、刘继潮、唐跃、钱念孙、杨国新、朱秀坤、陈祥明、刘晓明、于在海、韦君琳、苏传敏、陆小和、蔡中寅、牛育民等百余位文艺理论家、画家、收藏家参加了首发式和理论研讨活动。理论研讨会由省美学学会会长、省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陈祥明主持。《焦墨黄山》画集的出版和小型画展的展出,引发了与会者的热议。

《焦墨黄山・王永敬中国画选集》首发式与研讨会会场


《焦墨黄山・王永敬中国画选集》研讨会


  美学家郭因先生在研讨会上就画家的综合素质对“焦墨黄山”的影响,作了强调:“绘画作品是画家综合素质的自然流露,画家的综合素质是什么样的水平,他流露出来的作品就会是什么样的水平。绘画作品需要有文化气息,文化气息不是装进去的,而是流出来的;不是自外而内,而是自内而外。永敬的画作流露了他的综合素质。他的综合素质是什么样的素质,他的画作就体现了什么样的水平,这个水平是不低的。”著名画家郭公达先生从王永敬研究、学习黄宾虹艺术,却不模仿黄宾虹山水的外貌,说明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肯定了理论研究对“焦墨黄山”的助力作用。原省文化厅副厅长唐跃先生首先用一首自作诗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墨浓笔渴写黄山,干裂秋风润雨烟。莫道此途真险峻,攀登过后尽开颜。”接着就其焦墨山水20年的发展变化作了剖析。

著名美学家郭因先生发言


著名画家郭公达先生发言


  安徽大学教授刘继潮先生就“焦墨黄山”产生影响后的“王永敬现象”进行了发言:“‘焦墨黄山’这个概念和这个画风已经被广大受众所接受,所喜爱,这是一个非常难得、非常有创意、非常有思想、非常有追求的文化成果。”认为“王永敬现象”是与我们的时代,是与安徽地域美术的发展脉络紧密相联的,是息息相关的,是一致的。他进一步指出:“打造出‘焦墨黄山’这样一个带着他个人鲜明风格、独特个性的文化作品,这个路看起来是简单的,是平易的,实际上是非常艰辛的,这里面包括了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包括了一个艺术家对自己目标的清醒追求,包括了一个艺术家对自己所钟爱艺术审美的不懈追求。”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钱念孙在发言中则着重讲到了“焦墨黄山”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徽风皖韵怎么表现安徽山水风貌,我觉得从前面的积累来讲,新安画派、黄宾虹更不用说了,从赖少其,包括到郭公达先生,都做得非常好。王永敬的‘焦墨黄山’可以说是一个自己独特的图式,而且这个图式可以讲是徽风皖韵或者讲是安徽的画派画风。他已经形成了特点,形成了品牌,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呈现了自己风貌的,而且也是得到大家喜爱的。”几十位画家、理论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王永敬先生的绘画、书法、理论成果进行了富有深度的分析和解读。

干湿墨笔路无穷》 王永敬 作


王永敬 作


  “焦墨黄山”是美术、人文、自然之安徽元素、安徽题材的体现,是徽风皖韵文化影响力的艺术成果,是接续传统、体现焦墨绘画时代性的艺术探索。画家王永敬先生在研究黄宾虹和新安画派的理性思考中,一直在绘画实践中坚持“以书法作画法”“换个角度画黄山”的创作理念,通过长期地深入生活,不断写生,不断突破,开拓出独树一帜的“焦墨黄山”画风。其画风突出“笔墨安徽”的徽派文脉,书法意象的造型下“写”出了黄山雄壮苍茫的现代笔墨形象。绘画、书法与理论并举的坚守,使“徽墨”黑白空间促成为诗化的形式,形成了自己焦墨绘画的文理雅道。“焦墨黄山”是王永敬先生多年来砥砺成型的一个艺术品牌,它是画家将独特的作画方法与所画内容合成的一个新概念,无论是巡回举办个人画展,还是出版个人专集,他都是以此作为总命名,已经在社会上取得了广泛的影响。这本《焦墨黄山——王永敬中国画选集》不仅包括其所画的黄山山水画,包括皖南九华山、太平湖的山水画与徽州民居,还涵盖他用焦墨的作画理念所画的其他山水画。

《散花坞边净画图 水墨纸本 2016年》 王永敬 作

《黄山集在手 水墨纸本 2015年》 王永敬 作


  翻阅《焦墨黄山•王永敬中国画选集》,两个特点非常突出:第一是突出了学术性脉络。这本画册,是王永敬先生形成“焦墨黄山”画风以来创作作品的总集,是他出版画册选入“焦墨黄山”作品最多、而且是相对最为系统的个人画集。全书的图板部分,以年度划分,有意分成几个板块篇章,让读者更容易看到风格形成过程中的年度变化,同时也增加了阅读之中的节奏感。几乎他的所有作品都题写有自己的联句,长篇关于画理、画法的理性文字很多,画册全部都作了标注,把他是画家、也是理论家的特点,尽情地展示了出来。评论“焦墨黄山”的文章、“艺术纪事”年表和活动图片的收入,为读者更深入的研究“焦墨黄山”,提供了更多的文献。第二是强化了版式的张力。完全发挥了12开本的图版优势,使“画作”图片最大化,为了在视觉上更有张力,版心的外边距缩小到了最佳效果。从整体效果看,笔墨的现代感体现的很充分,画册的现代感也很强。

《九华山后写生忙 水墨泥金 2016年》 王永敬 作


  作品集首发式、理论研讨会在“焦墨黄山”新作展览的环境氛围中举行,让人置身于作品的气场之中,研讨的更有的放矢,这一特别策划,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文/窦蓉)

《松合纸笔协商墨 水墨泥金 2016年》 王永敬 作

艺术简历

  王永敬,笔名王靖。1963年生,安徽太和县人。现为安徽省文化馆美术摄影部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曾被安徽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第一批)、被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为首届全省十佳青年美术家。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渐江国画院副院长、安徽省美术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画作品参加中国美协第十五次新人新作展、文化部第14届“群星奖”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览、庆祝建国55周年全国青年国庆书画展、迎奥运全国中国画展、2003年全国中国画展、菜乡情·2004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第16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美术特展、全国第二届、第三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中国梦·黄山魂全国山水画作品展,获黎昌杯首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银奖、第七届安徽省艺术节金奖、第六届安徽省艺术节银奖、西部辉煌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优秀奖、保护世界遗产国际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当代中国青年书画展优秀奖、安徽省人民政府社科文艺新闻出版奖三等奖、黎昌杯第二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铜奖、首届和第二届安徽美术大展铜奖、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佳作奖等。美术理论成果获第三届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评论奖”一等奖。作品收入《安徽美术五十年》画集。

  出版著作有《焦墨黄山·王永敬中国画选集》《古典与现代·黄宾虹论》《新徽派山水画名家作品特展·王永敬作品集》《自然旁观·王永敬写生作品选辑》《焦墨黄山题跋选》《21世纪画坛人物个案研究·王永敬》《艺苑讲坛·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范本——王永敬》《中国当代名家画集·王永敬》等。美术作品和理论文章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中国艺术》《荣宝斋》《江苏画刊》《艺术界》《美术报》《美术界》等报刊。


编辑:赵丽丽


  《合肥晚报传媒艺术》是全国百强报刊——合肥晚报的重点文化拓展板块,旨在弘扬时代主旋律和中华传统的书画艺术,为大艺术家、企业家、书画爱好者及藏家搭建宣传推广、交流交易的新闻与艺术相结合的权威平台,与您一起传承国粹经典,品味艺术人生。


  合肥晚报艺术交流中心~映舍驿站 (地址:望江路与徽州大道交口往西300米〈行政学院对面 金水坊院内 映舍)。映舍是一个典雅清新、别具情调的茶楼会所,来这里既可以品茗交友、朋友聚会,也可以进行艺术交流……

  合肥晚报书画院 祥源创作基地(祥源茶会地址:合肥市凤台路与利辛路交口)。祥源控股集团作为“重视文化、践行责任”的企业公民,以“旅游目的地建造者为企业使命”。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