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1334s1489p&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取古今之长,成大家之象
画卷神游天地
风骨神韵,灵动若飞
气韵大雅,大椽舞动春秋
静水深流 

                       

裴希明祖籍江苏江宁,1990年日本国立秋田大学绘画专业毕业。



现任职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画院特聘画家、安徽省画廊协会副会长、安徽省工商业企业家•艺术家联谊会副主席、合肥市久留米美术馆美术创作员、黄宾虹美术馆副馆长、专职画家。



1985年在日本秋田县立美术馆举办首次个展、1996年在日本国高知县、秋田县举办巡回画展、所创作的《长江万里图》由日本藏家收藏、

2013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裴希明画集》、2013年在南京举办书画联合展览,近10年所创作的大量作品由国内外书画爱好者及藏家所收藏。

从裴希明创作的大量中国画山水作品来看,他是一位非常刻苦用功的画家,而且甚有所获。对他的这些作品,可大致分作两类:一是临仿古代大家的作品,二是创作的现实山水作品。

古人有云:“初学欲知笔墨,须临摹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至也。……故学画必从临摹入门,使古人之笔墨皆若出于吾之手,继以披玩,使古人之神妙,皆若出于吾之心。”裴希明有书画之家学渊源,深谙此画理和画道。

从裴希明临摹古代大家作品的跋语中,可以发现他对明清之际的萧云从、程邃、梅清、渐江、石溪、石涛和龚贤的作品最为仰慕。此外,元代倪云林的画风也是他所喜爱的。

他又写道:“元人之法已难寻,几人识得石道人;倪迂出没烟波里,渐江学古能铄金。此帧得梅清龚贤之法,习程邃之笔意而得。”梅清是“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运笔简淡秀润,龚贤尤善用积墨,程邃喜用渴笔焦墨,而裴希明皆能择其要者学之作画,说明他临摹古人作品不是食而不化,而是化而食之。正如古人指出的“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

对于中国画的学习来说,临仿摹写必不可少,但临摹的目的还是为了创作,在于创造自己新的作品。

裴希明是朝着创作的方向不断前行的。在我的观感中,他创作的山水画有一个较为显明的特点,就是融入了古人的传统技法,汲取了中国画传统的有益营养。以《黄岳胜境图》为例,那远山近山、大山小山仿佛浮动在飘渺不定的云雾之中,那挺立的松树,那流泉飞瀑,那掩映的亭阁屋宇,无不给人以审美的幽思和遐想。

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马鞍山采石矶》、《一望大江开》、《峡江烟云》、《长江三峡图》、《山居图》、《万壑树声满》等,是作者游历长江和富春江、雁荡山等写生而得的作品。从中可以窥见作者对萧云从、龚贤以及现代大家黄宾虹等用笔、设色和积墨之法的借鉴应用。裴希明在创作山水画的同时,还创作了不少以梅花为题材的作品。这种创作视野的拓展,似可将大自然山水与花鸟结合起来,因为大自然山水中本来就有花鸟,而花鸟也原本生活在大自然山水之中。

归而言之,创作贵有自我。正如古人所说:“各有灵苗各自探”。裴希明在取法传统,探寻自己创作的新路上已起步前行,期盼他走得坚实,取得新的创作成绩。

观赏他的山水画是一种很痛快的审美体验。大到连绵不断的高山、小到角落里伸出的一根枝条都仿佛被画家赋予了精气神,点点面面都散发着恢宏的气质。虽是同一题材,但总览他的山水画,并没有单一重复之感,反而是你在看每一幅画时都是与众不同的,山和水在他的笔下被演绎成千姿百态的模样。

他的作品中笔法与墨意并重,书画合一,既有中国古代山水画大师的风骨,又跳出传统的束缚,将自己的所学所见融入创作,大胆探索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自成一体。

这与他扎实的基础和娴熟的画工是分不开的,加之他曾在日本秋田大学学习进修,熟览西方艺术史,因此无论是在技法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经由他在这一过程不断的钻研,使得山水作品显得格外的充实和深刻。

一个敢想敢做的画家大概就是他这样的,将绘画当成自己终身的爱好,永不停止探索的步伐,永远有新的想法新的创意融入他的作品当中,带给观众一次又一次的视觉惊喜。

作为欣赏者,我们从这样的画家的笔下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惊喜,更是精神和心灵上的享受。


就在这篇文章快要结束的时候,远在意大利的裴希明老师给我发来了几幅近期的作品欣赏,我自作主张,一并发出来给各位先睹为快!

最后,二师兄再说一句题外话,一个人的成功都是必然的,裴老师对待自己的作品就连拍照片都是一丝不苟,清晰,端正,能够如此认真的对待,实在是我们这些晚辈学习的楷模。。。。。。




扫描二维码 关注贤雅轩微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