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也谈高考和教育改革

贾伟 科学网 2019-02-01

  最近科学网精选博文中有多篇涉及高考和教育的。刚看了前天王春艳博主的精选博文:关于高考改革的一点思考,在此写几句评论。

  中国的教育目前倍受诟病,在各种新老问题的堆积下已是乱象丛生,下一步如何改革,官府和民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几天在补看前段时间央视播放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一些感悟。邓小平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在他重新出山后选择了科教文化领域作为抓手,通过教育和科技的改革来改变一片荒芜、百废待兴的“后文革”社会。这的确是一步妙棋,从恢复高考、恢复科技界知识分子的地位着手,开始农业、工业、经济、外交再到政治结构和上层建筑的全面改革,贯穿整个棋路的是两句话八个字:解放思想,拨乱反正!

  这种国家范围的全面改革需要从中央领导班子自上而下进行,但当时还无法做到,邓小平极具智慧地选择了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逐层推进模式。在科教领域里的改革是全国改革的第一步,每一步的推进和落实,都涉及上层政治思想领域里的破旧立新;而每一步改革带来的成果,都是在后面的(以改革派成功进入中央并占据多数话语权为标志的)国家层面的组织和体制转变后得到保护和固化。

  这一段历史清晰地告诉我们,中国教育的改革不可能孤立于其他领域而独自往下走,不可能通过改变或改良某个环节(如一场高考)来实现,也就是说,教育的改革不可能仅局限于教育领域,它必然是全局性的、全社会性的。

  不难看到,七八十年代进行的科教领域的改革迈完几大步后,后面的三十年基本上是小修小补再加内外墙粉刷。从《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的两句话 -“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来进一步思考,我们今天的教育领域还有没有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地方?还有没有需要拨乱反正的地方呢?

  按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基本规律来思考,今天的生产力和三十多年前的水平不可同日而语,相比之下,教育是严重滞后的。今天民众对教育的不满以及社会对教育和政体改革的期盼恐怕已达到三十年来的新高,而且这种压力还在持续上升,而这恰恰是经济高度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教育其实不复杂,其主要使命是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的成长,使他们对科学、艺术、以及一切人类文明中的各种元素产生认知和兴趣,从而逐步成长为一个人性健全的人。一个人唯有人性健全才能优秀,才能幸福,一个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才会达到真正的和谐。人性的健康成长是一切文明的基础,它的“生长发育”具有其固有的速度和规律,任何鄙视这种自然生态的培育而强调政治或急功近利的文化,都是一种反常的文化,都需要拨乱反正。

  我的上一篇博文说,名师出不了高徒!这种说法当然是不对的,出不了高徒的还能叫名师吗?但是,你再看看现实情况,也许就会觉得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说法在我们这个系统还真不一定正确。道理很简单,我们的学生已经变了,他们从小学一路辛苦走来,到了研究生做科研阶段,还有几人能从心底里生出对科研的浓厚兴趣?有几个人能清晰地说出他们今后人生想要做什么?而真正爱科研并能做科研的人,却不一定被这个系统容得下。数学家陈景润在那个历史转折年代里算是幸运的,因为他被邓小平记住了,把他从锅炉房里找出来,给他配了人配了资源。在改革三十年后的今天 ,如果我们高校还有个陈景润,但他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做出优秀的成果,那么你们说这个系统会让他生存下去吗?估计他连学校锅炉房都呆不下去,因为现在锅炉房也是要考核的。这就是张益唐说的“我若在中国,无法取得今天这样的学术突破”的缘由!

  从幼儿园小学开始,我们做着很多与常识相反的事情,但家长和老师似乎都停不下来,都在鼎力往前推而不是阻止它们。大学的行政化也不是件能去就去的东西,因为行政权力正全面有效地控制着学术,这种控制是自上而下的,不客气地说,也是广大知识分子紧密配合、通力合作的一个结果。行政化在科教领域的全面渗透和普及,意味着知识分子的地位高开低走,且居低不上。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就此打住。小结一下:我不看好什么高考改革这一类换汤不换药的举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这种与日俱增的国家发展需求,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对科教领域进行系统深入的改革。在今天,教育已经是发达国家的一种核心竞争力,我们的教育改革也将是考量未来国家政体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核心指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