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份国际权威期刊对中国稿件的拒稿率

余文 科学网 2017-01-31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发表的SCI论文快速增长,201323.14万篇,居世界第二位。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已经有很多,但是对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背景,也就是我国学者投稿SCI期刊的录取比或者被拒稿率,却鲜有评述。主要原因是缺乏统计数据,因为绝大部分期刊并不提供其拒稿率,少数期刊提供拒稿率,但也不会透露被拒稿件作者的国籍分布的统计数据。

最近,笔者所从事领域——矿物加工——的顶级期刊Minerals Engineering的主编BarryA. Wills在其个人博客发表题为“Minerals Engineering report reflectsthe evolution of the globalminerals industry”的博文,介绍了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Minerals Engineering杂志在行业内的表现、拒稿率、稿源等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评述了世界矿业格局的变革。作者所提供的数据刚好为研究我国学者投稿国外SCI期刊拒稿率提供了一个案例。为了限定个案的意义,在开始讨论之前,先就笔者从事的研究领域及MineralsEngineering杂志的背景作以下说明。

1.矿物加工领域是我国科研人员相对比较有发言权或者说自我感觉比较良好的领域,因为除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外,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逐渐退出该领域的研究(某院士曾多次宣称我国的矿物加工技术世界第一)。

2.虽然Minerals Engineering的影响因子仅一点几(2013年为1.714),但不妨碍它作为矿物加工领域的顶级期刊。另外,它的刊文量比较小,近几年的年发文量维持在200篇左右。

作者在博文中披露,该杂志的拒稿率从2013年的63%上升到今年的67%,其中澳大利亚学者的被拒稿率最低,仅15%。而中国学者的被拒稿率高达89%为被拒概率最高的几个稿件来源国之一。因为中国学者的投稿量远高于其他国家,占该杂志总投稿量的32%左右,若扣除中国学者的投稿,可以计算出该杂志的拒稿率约为57%。也就是说,中国学者稿件的被拒稿率是澳大利亚学者的6倍,是除中国以外所有国家的学者的1.6倍。说白了,该杂志的拒稿率主要是咱们国家的学者贡献的。当然,从被接收论文的总量来看,中国学者的发文量还是排到第三位,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学者分居一二位,可见我们的人海战术还是发挥了作用。我以往在浏览该杂志的过程中,因为经常看到国内同行的身影,所以对我国矿物加工领域的研究水平也是感觉蛮良好的,却未知这是同胞蛮拼的结果。

有人可能怀疑主编是不是对中国人有偏见。BarryA. Wills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学者,其代表作《Mineral Processing Technology》自1978年问世以来已再版六次,成为矿物加工领域的最经典的教材,没有之一。2008年北京国际选矿大会期间,他还联合矿物加工领域的另一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的编辑为中国学者就科技论文写作开小灶。上个月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召开国际选矿大会,中国代表团的合影即出自老Barry69岁)之手。另外,从他的博客中也可以看出他是非常重视与中国选矿界的交流的。对于这样一个享有盛誉而又乐于与中国选矿界交好的“老编”,我们是没有理由去怀疑他的公正性的。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虽然老Barry并没有直接给出中国学者被拒概率奇高的原因,但从他给中国学者的建议中可知一二。

第一,强烈要求作者在提交论文之前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须知》;

第二,应保证研究工作具有创新性,且这种创新不仅仅是换种原料。

从这两点建议其实可以看出,老Barry认为中国学者的稿件被拒主要是因为缺乏创新性和严谨性。这已是科研界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笔者就不再复述了。

最后想说,不给外国人添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目前在发表SCI论文这件事情上,我们似乎抛弃了这一美德,我们应该努力找回来。改变广种薄收的局面,特别是在权威期刊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