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冰火两重天:研究生与导师矛盾的根源

2015-01-28 李明阳 科学网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是科学网永恒的主题,然而师生和谐相处、成为无话不谈的终生朋友的佳话并不多见。导师抱怨手下弟子悟性低、主动性差、出工不出力地混文凭成为常态,而研究生则把导师看做催逼论文、实验室加班干活、不给科研补贴的"周扒皮"。两者的评价大相径庭,其根源在科研GDP大跃进背景下,在时间、精力上,导师对科研的投入越来越大,其热情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与此相反,在读书无用论、科研内容与就业岗位关联度越来越低的社会环境影响下,研究生对科研的投入越来越低,大部分满足于得过且过、混张文凭毕业了事,其对科研的激情趋向于冰点。冰火两重天,导师的期望与研究生的表现相去甚远,彼此失望,导致师生矛盾不断。

其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可以从许多网络论坛、QQ空间的热点话题看出端倪。以导师占主体的科学网为例,基金申报、SCI论文发表、院士评选、科学进步奖提名,每每成为众多网友更贴的热门话题。疲惫、失望、无奈、气愤,是这些跟帖的关键词。对于很多研究生指导教师来说,恨不得把24小时时间全部用于科研,用废寝忘食、殚精竭虑来形容导师的科研态度,一点都不为过。与此相反的是,中部高校一个研究生导师采用QQ空间管理手下的弟子,发现一个令他失望的现象:在QQ空间,弟子们关心的中心话题根本不是科学选题、论文写作、实验操作技能与研究生本职工作相关的东西;相反,找美女帅哥、寻觅旅游美食、忙于兼职考证、热衷网游交友成了研究生热议的话题。如果硬要在研究生感兴趣的诸多热点中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无疑,科学研究的位置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

化解冰火两重天的矛盾可能必须双管齐下:通过教师分流、考核指标改革,使极少数真正对科研感兴趣的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大部分教师投身于科技服务、教书育人的主战场,从而极大降低已经严重脱离国情的科研热度;通过极大地提高入学门槛、中期分流的方式,使极少数真正热爱科研的好苗子步入研究生队伍,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科学研究,从而达到冰和火热度的平衡。

凡是去过美国的人,都认为美国人的数学基础差,超市收银员如果没有电脑帮助简直不会算账。然而,新兴的算法、功能强大的统计软件绝大部分出自于美国人之手。原因自在于,美国有一套科研人才的遴选机制:让极少数喜爱数学的人从事科学研究,让极少数具备指导数学研究生的人,指导数学天才的研究生。也许,这种双向淘汰机制,才是我国未来研究生改革的方向。

对于大部分已经入学的研究生弟子,作为导师,有义务督促学生努力学习,提升学生对待科研的热度。寒假开始后不久,我在QQ空间给自己的子弟这样留言:

老师布置的小论文,寒假期间务求加快进度。作为国家大型企业高级机械修理工家庭成长的导师,我一直认为,写学术论文并非最佳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但是,林学学科不同于解决产品工艺的工科、进行艺术创造的艺术学科,属于基础研究的理科。除了论文以外,目前还没有公认更好的科研素质培养方式。

你们大学所学的很多遥感、GIS课程,考试成绩虽然不错,但是一遇到实际技术问题就卡壳;10多年的语文教育,论文一下笔就言之无物、语言粗糙;过了4级、6级的英语,连个简单的摘要都写不好,更不用说进行世界顶级期刊的文献阅读;学了多门的计算机语言,不会简单的程序开发。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我们现有的水平离研究生培养目标甚远,到职业市场上没有丝毫的竞争力。

因此,利用读研期间最佳的黄金学习阶段、也是人生最后一个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期间,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为今后漫长的人生旅途做个坚实的铺垫,是已经到成年阶段研究生的聪明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