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柏杨长子忆父亲:他是一个心中怀抱着爱的人

2016-11-01 林孟洁 财新文化


柏杨(1920-2008)原名郭定生 台湾作家


柏杨长子忆父亲:他是一个心中怀抱着爱的人

文|林孟洁

(特约作者


在河南老家的墓园里,作家柏杨的墓碑上刻着“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两行字。不平则鸣,为弱者发声,或许就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柏杨对不公不义的事特别敏感,对社会的不断进步有所期待,对人世间的复杂纠葛与残酷有深刻的理解,但仍不失其天真及理想。他笔下的小说充满对小人物的同情,杂文则批判着现世,对历史的诠释体现出对于生命的感悟,他心中越是质疑,越不放弃找出解决之道的可能性。

 

2016年10月29日晚,柏杨的长子郭本城在北京的单向空间书店现身,与读者分享他追忆父亲的传记作品《背影:我的父亲柏杨》。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

郭本城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1月


2016年1月遭政治迫害锒铛入狱


柏杨的一生浓缩着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他经历过各种难以想象的苦难,更在1949年到台湾之后经历了十年的冤狱折磨。在书中,郭本城向读者娓娓道来父亲的一生,尤其到台湾后的60年是如何度过的: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冤狱、五年专栏、十年通鉴、十年人权。最令人动容的部分,莫过于他遭到台湾当局政治迫害后而锒铛入狱的过程。

1960年9月,半月刊《自由中国》被查封,雷震、殷海光纷纷被捕,柏杨遂成为当时负责言论思想审查的“警备总部”的头号箭靶。但柏杨生性不怕威胁,也或者是不识局势的险恶,依旧对不公正事不吐不快。为了减少阻力,他采用最不严肃的方式讨论严肃的话题,以引起更多人关注当时社会的病态。被他喻为“酱缸”文化的深层结构,与李宗吾的“厚黑”、鲁迅的“阿Q”意义相仿,都指向我们的“奴才政治、畸形道德、个人人生观和势利眼主义”。



柏杨与爱猫


1968年,柏杨因整翻译漫画《大力水手》,将英文的Fellows(伙伴们)译为蒋介石进行公开演讲时惯用的“全国军民同胞们”,由此被认定“打击国家领导中心”。郭本城说,伺机而动的国民党终于找到一个借口来整肃柏杨。当年3月7日,柏杨被以惟一死刑的叛乱罪起诉,罪名是“打击领导中心”和“匪谍”。在看守所中的柏杨不断上诉,一为清白,二为性命。他在狱中不断写上诉书为自己争取,再加上在外的友人协助,最后被判12年有期徒刑。

在狱中,每个调查员都可以任意殴打他,污辱他。赤裸的柏杨被吊着打,直到绳子都断了,坠地后被踢断了腿。狱中没有纸也没有笔,腿被打断了,他爬到墙角,用指甲在石灰墙壁刻字,用生命写下诗词。当时很多人受不了这种折磨,便在监狱中自杀了。

“我父亲每天都不知道目送了多少人去投胎,有的是冤屈的,有的是罪有应得,父亲就在这里被关了四年,直到1972年的春天,被遣送到绿岛”郭本城说。



郭本城在现场


在这样的环境里,柏杨渐渐学会不再去想铁窗之外的事情。他选择阅读二十五史,从此找到可以寄托思想心神的所在。

后来蒋介石发布特赦,将柏杨的刑期减刑至八年。然而当八年刑期一到,当局却不允许他回到台湾来,而将他软禁在绿岛。软禁没有判决书,只有薄薄一纸行政命令,像是义务性的告知。软禁便意味着永无天日。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了26年,孙立人则被软禁了33年,直到蒋经国过世也没有被释放。

1976年的11月中,郭本城正在金门当兵,他看到一则报道:华人作家柏杨已在台湾被枪毙。“当时我感到一阵晕眩。”直到次年回到台湾,他才知道原来父亲还活着。1977年,柏杨出狱,在狱中时间共9年零26天。

为父亲立传:把宽恕与爱传下去


“1949年我父亲到了台湾,一开始被分发去屏东做事,1953年他到了台北,认识了我的母亲,1954年生下了我。但我五岁之后,父亲便离开了我与弟弟及母亲,后来便因匪谍罪而入狱。”中间这二十年,郭本城从来没有和父亲连络过,在长大的过程里,也由原本师长人见人爱的好学生,转而因父亲的缘故被冷淡对待。



柏杨与妻子


郭本城在现场一直到父亲出狱,柏杨努力地重新经营与郭本城兄弟的关系,才慢慢修复了父子情缘。“那时候没有恨,也没有爱,因为他太早就离开我们了。我比他幸福的一点是,父亲生下来就没见过他的母亲,而我母亲为了我和我弟弟着想,至死都未曾改嫁。我父亲常说,道歉需要勇气,而原谅才是真正的勇敢。”郭本城回忆起整个重拾与父亲关系的过程,渐渐推及至父亲对于自己过去遭遇的释怀与原谅。

出狱后,很多人担心柏杨已不能适应多变的环境,然而他的思想还是一样敏捷。他致力于写作,两部代表作《资治通鉴》与《丑陋的中国人》都是在出狱后写成的。他用十年的笔耕,写下让每个人都读得懂的历史脚注。



《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年4月1日


对于自己的遭遇,柏杨并不责怪任何人,因为他认为这是民族的苦难、时代的苦难。他甚至认为他比多数人还要来的幸运许多,因为,他能够活着回来。就像他曾写过的:“个人的悲剧由于个性,社会的悲剧则由于时代,人生啊!真是一个沉重的担子,懦弱的和不幸运的,被它蹂躏摧残,刚强的和幸运的,才有机会把它挑起。”

2004年,柏杨的冤狱获得平反,台湾当局向他道歉。但此时,郭本城认为,父亲其实已经放下了。放下不代表遗忘,而是选择原谅,这才是爱的真谛。他说,“父亲始终主张,历史要原谅,但绝对不能遗忘。我们不能恒常怀抱着报复的心理,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应该齐心向外而非相互憎恨。”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司马光 著

万卷出版公司

2011年6月1日


在柏杨2008年离世之后,很多人劝身为其长子的郭本城开始立传,但他坦承,将父亲一生的苦难和颠沛流离写成一本书绝非易事。因此,直到父亲去世五年后,他才决心下笔,最终用二十万字来诠释父亲一生的传奇。他认为,这本《背影:我的父亲柏杨》除了期许能够唤醒更多人对父亲的理解,但更重要的是,传递父亲始终教导他的精神。“父亲是一个心中怀抱着爱的人。唯有爱才能超越一切。”

柏杨的旧友、台湾远流出版社的发行人王荣文在此书序文中表示:“在我跟他交往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始终感受到他怀着对社会、以及对所有人类的感恩之心和爱心。他将自己一生的不幸际遇转换成正面动能,持续为维护人权发声,对人权提倡作出贡献。他就是用这种不断向前看的方法来治疗自己,帮助自己走出过去阴霾。”

刊于财新网文化频道。


特别声明 财新文化由财新传媒出品。财新文化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欢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分享 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 发送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点击右上角按钮,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添加或查看公众账号 或搜索 财新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