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民国金币”券在辛亥革命背后的故事

卢伯雄 长沙邮政 2022-04-24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关注长沙集邮文化传媒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已到危亡之际。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为保障革命成功,自1894年到武昌起义爆发前,孙中山在海外做了大量宣传、组织和发动工作,亲自领导印制了各种筹饷票券。其中的“中华民国金币”券,就是孙中山1911年5月在美国旧金山设立“洪门筹饷局”并印刷了一组名为“中华民国金币”的革命军筹饷券。这套中华民国金币”,由孙中山设计,李公侠负责印刷。(李公侠,名是男,字奕豪,祖籍广东台山,1880年生于美国旧金山华侨家庭,1906 年在香港加入同盟会,1909年与旅美爱国志士在旧金山组织成立“少年学社”,又办了《美洲少年周刊》,创立金门学堂等,成为了当时在美洲倡导革命的先行者。1910 年,孙中山改组少年学社为旧金山中国同盟会,李任会长,1911年孙中山建立美国洪门筹饷总局时,李是男出任会计之职。1921年他应孙中山之邀回国任广州总统府机要科秘书,1931年任广州中山纪念堂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1934年去世)。


“中华民国金币”劵是孙中山在海外筹集革命经费时发放的凭证,它凝聚了海外赤子爱国报国的拳拳之心,用筹集的经费购买了军用装备,有力的支持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它——“中华民国金币”劵,在辛亥革命背后有着感人的故事。


一、中华民国金币券的概况、形状和存世量


1、概况。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清朝封建专制政府,筹集军饷,1911年5月在美国旧金山设立“洪门筹饷局”,孙中山先生亲自参与设计了一组名为“中华民国金币”的革命军筹饷券,后由李公侠负责印刷。


2、形状。该券的图案设计采用美钞式的狭长票型,颇为精致大方,其券正面及背面的上端均印有“中华民国金币”隶书,券额分壹拾元,壹佰元、壹千元三种。正面全为中文,背为英文,中间均印有当时同盟会会旗——青天白日旗帜图案;右侧印“中华革命党本部总理孙文”,左侧印“中华革命军筹饷局会计李公侠”,所印中英文之“孙文”及“李公侠”均系亲笔签字;正中下端印有“中华民国成立之日此票当作国宝通用,交纳税课,并随时如数向国库交换实银”字样。金币券的正面骑缝裁根处均盖有圆形的“总理”章及方形的“中华革命军筹饷局印章”,并在背面骑缝裁根处用墨笔书写代号(图1、2、3)。  

图1一拾元金币券


图2一佰元金币券


图3一千元金币券


3、存世量。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时期,“中华民国金市”券的债务,实已大多偿还。对尚未偿还的少数“中华民国金币”券,亦在1935年至1937年间,由“中华债券调查委员会”验明加盖登记章后兑银收回。因此这三种面值的金币券存世量均稀少。特别是壹千元票额的金币券甚为珍罕,迄今仅知发现两张,一张被台北市钱币协会理事丁张弓良女士珍藏,另一枚为已故的纸币收藏家吴筹中先生的藏品。由于“中华民国金币”券兑換时间长,加之回收较为彻底,故此不仅存世量稀少,而且多数都是已经兑换了的盖销券,但是并不影响它的珍贵身价。诚轩2009秋季拍卖会·纸币专场,拍品:1912年“中华民国金币”券1枚,面额拾圆,估价:(人民币)10,000-15,000元;成交价格:11200元。成交时间:2009.11.15 09:30。


二、洪门筹饷局发行的“中华民国金币”券


1、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在旧金山成立了美洲同盟会和洪门致公堂,总部亦设在旧金山,但双方在反清革命上有意见分歧。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争取海外义士参加反清革命,1911年2月孙中山前往美国旧金山开展筹款,得到洪门致公堂的鼎力支持。孙中山建议美洲同盟会与致公堂联合,共同开展筹饷救国活动。经过与美洲同盟总会会长李是男、洪门致公堂大佬黄三德多次磋商,议定由致公堂召开特别大会,免除一切繁杂手续,以简单的仪式宣布全体同盟会会员加入致公堂。双方于6月18日发表了“以成大群,合大力,而图光复之大业”的联合布告,宣布美洲各埠所属同盟会和致公堂联合。这一措施,扩大了同盟会的社会基础,大大加速了筹饷的进程,对辛亥革命的发动起了积极作用。


2、1911年7月,同盟会和致公堂的联合及洪门筹饷局(又称中华革命军筹饷局,对外称作国民救济局)在旧金山成立,专门负责为国内武装起义筹备军饷,并颁布了《洪门筹饷局缘起章程》和《革命军筹饷约章》两个文件,在各大报刊上广为刊发。筹饷局的组织机构由致公堂和同盟会选出代表组成,朱三进为主席,罗敦怡为副主席,黄任贤、刘鞠可、黄杰亭为中文书记,唐琼昌、黄伯耀为西文书记,李是男(李公侠)为局长兼司库,黄三德为监督。此外,为宣传筹款,筹饷局任命黄芸苏、张霭蕴和赵煜等三人为演说员。孙中山先生亲自草拟了《洪门筹饷局缘起》、《革命军筹饷约章》,该文件重申了革命宗旨,规定了组织机构、捐款措施及对捐款者的奖励办法等。规定:其捐数五元以上者,发给双倍中华民国金币券为执,民国成立之日,作为国宝通用,缴纳课税,兑换实银;捐助十元的,他日革命成功,概免军政府条约之约束,而入国籍;捐资百元者,每一百元记功一次;捐资千元者大功一次,民国成立之日,照为国立功之条例,与军士一体论功行赏;捐资千元者还拥有向民国政府请领一切实业优先利权等。由于广泛宣传,措施得力,广大海外华侨踊跃认购中华民国金币券。


3、当时在美洲的华侨约有25万人,参加洪门致公堂的不下20万人。为得到华侨的广泛支持,孙中山同洪门筹饷局筹款人员不辞劳苦,风尘仆仆,辗转美洲温哥华、多伦多、维多利亚、纽约等地巡回演讲宣传,在海外华侨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得到广大华侨的拥护和响应。许多爱国华侨身在海外,心忧祖国,亲眼见到亲身经历清王朝的腐朽没落和丧权辱国,接受了孙中山不以武力不能推翻清王朝的政治主张,纷纷慷慨解囊,倾其所有,不少华侨还向亲友借债捐献,甚至倾囊为革命捐款,许多工人将整月的工资都捐了出来。踊跃认购金币券,使筹款行动大见成效。温哥华致公堂带头捐赠港币1万元,许多劳工将整月工资都捐了出来。据统计,洪门筹饷局在短短五个月内共募集到美金144130.41元。在其成立的一年时间里,总计筹得美金40余万元,是当时革命党人发动起义的主要经费来源,有力地支持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图4)。


图4-加盖美国总部印记的金币券


当年发行中华民国金币券时,革命党人既未掌握政权,又未设置银行,然而却能为广大华侨所接受,这在近代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奇迹,且是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早期财政金融上的一大业绩。


三、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践行诺言兑付了金币券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时期,国民政府践行承诺,兑付了大部分金币券。至此“中华民国金币”券的债务,实已大多偿还。冯自由作为旅美华侨革命党总代表,回国参与组织临时政府,并将筹饷局发行已售未售之金币券的一切账目上缴革命政府报销。对尚未偿还的少数“中华民国金币”券,亦在1935年至1937年间,由“中华债券调查委员会”验明加盖登记章后兑银收回(图5)。虽然筹饷局发行了债券,但其筹集的款项绝大部分都属义捐,并不要


图5-加盖中调会印记的金币券


求兑换,一些华侨还将债券付之一炬,以示对革命事业的坚强支持,有的人持券留作纪念,使之成为了见证近代史上辛亥革命的佐证。孙中山曾盛赞华侨为革命捐款是“一团热诚,只为救国”,“不图丝粟之利,不慕尺寸之位”。


历经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岁月,“中华民国金币”券无论在海外,还是在钱币收藏盛行的国内,几乎是难觅踪迹。


在这里特別提示一下收藏爱好者,“中华民国金币”券印制发行后,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当时也引起清政府的惊恐和不安。清政府为了抵制禁止金币券,竟加以仿制的同时,又对真的金币券一律查禁,并在部分查禁的票面上加盖“此系乱党私造纸币”印章。以至当今市场上有老仿制的和加盖的金币券,特别是现代新仿的做旧品已泛滥成灾。当然市场上也有真的“中华民国金币”券遗留品,但绝对是凤毛麟角,在当今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要将遗物出手的后人,多数也会通过正规的拍卖公司去拍卖。那么出现在线上线下的普通交易场所,基本上是不靠谱的仿品,收藏“中华民国金币”券爱好者,在购买时一定要谨慎。



来源:长沙集邮协会 作者:卢伯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