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战火纷飞抗战中打下红色烙印的钞票

长沙邮政 2022-04-24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关注长沙集邮文化传媒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全民族联合抗战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经过与日伪军浴血奋战,步步为营开辟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八路军和新四军为主要代表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在华北、华中、华南等广阔的敌后战场“开疆拓土”,建立起大大小小的抗日根据地,像一把把利刃直插敌人腹心,成为了支持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基地。


由于抗日根据地多建立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地、平原以及河湖港汊地带,经济落后,条件艰苦,难以负担抗战军民的生存需要和应对敌人的疯狂进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根据地人民群众,创造性地将毛泽东的“持久战”理论运用到经济战线,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不但发展了根据地经济,而且逐步拥有了与日伪、国民党进行经济战的能力。


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在抗战烽火的淬炼中也越大越强,最终发展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抗日根据地在经济战线取得的伟大胜利。货币,是驱动着经济的车轮,驾驭着战争的步伐。如果把金融比作经济的血液,那么货币就是造血干细胞。一个政权要想获得保持肌体正常运转的造血功能,货币发行权不可或缺。


抗战时期,面对敌、伪、顽的封锁和围堵,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军民,在冲破法币限制、坚决驱逐伪币的斗争中,筑起了金融抗战的坚固长城。分别建立了陕甘宁边区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冀南银行(晋冀鲁豫边区)、鲁西银行(冀鲁豫区)、北海银行(山东根据地)、西北农民银行(晋绥边区)、江淮银行、淮南银行、淮海银行、盐阜银行、淮北地方银号、江南银行、鄂豫边区建设银行、大江银行、浙东银行等发行了自己的货币(图1、2、3、4)。

        

图1-陕甘宁边区银行纸币


图2-西北农民银行纸币


图3-江淮银行纸币


图4-浙东银行纸币


晋察冀边区边印钞票边游击

在残酷的抗日战争时期,在频繁的战争环境中,在敌人的封锁、“围剿”、“扫荡”中,晋察冀边区根据地的印钞职工在共产党的各级组织领导下,克服物资短缺自力更生,边印钞票边游击与敌人周旋,为敌后根据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由于日寇和伪军的重重经济封锁,物质条件相当困难,敌后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占区采买设备和纸张油墨等印钞材料,供应经常脱节。当纸张脱节时,印钞工人们就用土制黄色纸张印刷,往往一种票面有不同颜色。尽管当时印钞纸张粗而薄,印刷色彩也相对简单,但由于设计工整,美观大方,票面多采用劳动人民的形象,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图5)。


图5-晋察冀边区劳动人民图案纸币



陕甘宁边区自力更生办钞厂


1940年,国共关系恶化,外援断绝,边区财政经济日益困难。为此,党中央毛主席提出了自力更生的口号,边区政府决定在中央印刷厂石印部的基础上成立“光华印刷厂”,归边区银行领导。1940年10月,光华印刷厂成立,厂址设在延安新市场孤魂沟(今市场沟后沟),由曹承宗、高秉仁、范耀武等先后任厂长,厂部下设印刷股、事务股和会计一人。


印刷股分为制版组、印刷组、号码组和校订组。光华印刷厂主要任务是印制钞票,钞票设计由黄亚光和高秉仁承担,制版雕制商伯衡,书写高秉义,绘画范耀武、薛兆林。建厂初期,设备紧缺而陈旧,全厂仅有五六台石印机和两台脚蹬铅印机,一些小工具更是少之又少。修版用的刮刀和描笔,都是自行车的辐条制作刮刀,用狼毫毛笔替代描笔。至于设计绘图用的圆规、米尺和雕刻用的放大镜,也是从沦陷区带到延安的,大家轮流使用。


胶辊是用驴皮胶加红糖蒸汽加温液化的土法自制的。印刷用的石板,想尽办法节约使用。把用的很薄的即将报废的石版,再用麻、黄蜡、铁条加厚再使用。印刷用的纸,由边区造纸厂用当地生长的马莲草和羊毛试验造纸,后来在纸浆中掺麻提高纸的质量和使用率。在如此困顿的条件下,工人们克服重重困难仅用一个月就赶印出花纹清楚、工艺精湛的民国二十九年版的伍角和柒角伍分光华商店代价券(图6),1941年3月陕甘宁边区银行的正式钞票也印制出来了(图7)。


图6-光华商店代价券_


图7-陕甘宁边区银行纸币


边打游击边印钞票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根据地的冀南银行和鲁西银行,除了克服物资短缺困难,还要经受日本侵略者残酷的“大扫荡和严重的旱灾、蝗灾等自然灾害侵袭,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下印钞工人们一边打游击,一边分散生产,印制的钞票及时满足了边区党、政、军、民对货币的需要,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图8)。


图8-冀南银行和鲁西银行纸币


海上流动的印钞厂


苏皖豫的江淮银行成立后,继续印制发行货币,但战争的恶劣形势却迫使工厂无法生产。有一段时期工人们创造性地将机器从陆上转移到海上,组成船队工厂在海上进行生产,海上生产难度虽然很大,但在当时却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工厂在海上如遇大风浪就无法正常开工,多处在时停时开的状态之中,虽然无法进行常态化生产,但也较在陆上受敌人封锁和袭击要安全得多,更重要的是印刷器材和技术人才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据《中国抗战时期边区金融史》记载,当年印钞的工厂船在海上印钞要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日伪海轮的追袭,船上生活淡水奇缺,长期吃不上蔬菜,人员晕船呕吐等,就是在这样的艰险困苦的环境下,我们的印钞战士克服和战胜了层层困难,印制出了合格的钞票(图9)。

              

图9-淮南银行1943-1944年版纸币


土法上马造钞纸


在抗战时期的区币中,最能体现自力更生的干打垒精神,是盐阜地区就地取材,采用手工抄造纸张印钞票当时由于盐阜地区距上海较远,交通不及苏中便利,各种原材料采购困难极大。特别是印钞的纸张,需要量大,对钞票防伪又十分重要。


于是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于1942年3月在阜宁县羊寨镇建立盐阜造纸厂,用本地的桑树皮除去表层的粗糙皮后加碱蒸煮,煮烂的桑皮,经碾子和打浆机(用柴油机带动),把纤维分散开,漂白洗净后,用手工抄造纸张、烘干、压光制成印钞纸。为了让群众易于分辨不同面额的票券,工人们在纸张中加入不同颜色的颜料。还用羊毛剪碎用染料染成红绿色,使纸张出现各种排列的红绿丝,提升防伪性能。


虽然纸质较松,表面粗糙,印刷时也比较困难,发行后往往流通不久,花纹图案就模糊不清了,但人民群众可以根据不同颜色来分辨票面,因此地区的军民还乐于使用(图10)。

       

图10-盐阜银行纸币


盐阜银行是抗日战争时期,在苏北抗日根据地设立的地方金融机构。1942年4月成立,受盐阜区行政公署财经处的领导,骆耕漠兼任行长,行址设在盐城。发行盐阜币,流通于苏北盐阜区乃至苏北全境。1945年8月,盐阜银行并入华中银行。盐阜银行发行货币仅3年零4个月,并入华中银行后即进行了兑換回收,因盐阜银行纸币发行时间短,又属于是地域性的货币,存世量在区币中属稀有品。



用印毛巾花纹的机器印出了钞票

在抗战时期的区币中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突破敌人封锁,克服重重困难,自己动手办浙东印钞厂,印毛巾花纹的石印机印出了纸币(图11)。


图11-浙东银行纸币

 

浙东印钞厂,原是国民党一家印刷报纸的工厂,国民党军败退时,将器材藏匿在余姚城外的一座破庙里,后来游击队将设备抢救回来组建成政治部印刷厂,负责印报纸、文件、军用地图、布告、粮票。后来经地下党人汤季宏、蒋建中等人帮助,又从敌占区购得2台石印机、道林纸、油墨、号码机等设施,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开始着手印制钞票。


当时由于技术设备落后,印钞纸张低劣,印品质量甚差。为了改变这一局面,1942年党组织再度派人外出招聘技工、采购设备。当时的印钞工人装扮成商人,深入敌占区——武汉,采购了铜板、纸张、油墨等物资,并动员了数名印钞技工,购买了2台印毛巾花纹的石印机,经过技工们的精心改造后,终于可以进行纸币生产的印刷,红色纸币收藏中的精品之一,浙东银行的抗币(图12),也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经过近80年的风风雨雨,极具红色元素的抗币,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因存世极少弥足珍贵。


图12-浙东抗币


不忘初心铭记英雄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印钞、造币企业这支队伍,是一支英雄的队伍,自建立之日起,就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发展壮大。这支奋斗在印钞战线上的英雄队伍战胜了敌人,战胜了自然,战胜了自我,为支援革命战争,巩固革命根据地,建立新中国立下了永恒的丰功伟绩,在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历史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来源:长沙集邮协会  卢伯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