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板,我到底忙不忙?

2017-06-02 努力提高情商的 看准

《欢乐颂2》如火如荼地进行到一半,尽管没有第一部叫好,身边追剧的人还是不少(看准君会偷偷告诉你连领导都在追么…)。

终究这部剧像极了真实生活情境(大多数时候),五美的选择照见我们自己,或者说理想中的自己。

剧中,大家最喜欢的应该就是曲筱绡和安迪吧?曲筱绡巧妙地解决了樊胜美家人的问题,安迪义正言辞地拒绝包母对爱情的干涉,甚至连关雎尔都会适时地为朋友送上关心。

而樊胜美对王柏川不恰当地施压,邱莹莹和应勤交往不顺,她们处理问题的方式让人捉急。



谁不想有曲筱绡那样能随时帮忙的朋友在身边?谁不想与安迪那样强大优秀的榜样做朋友?排除每个角色的物质背景,她俩无人可比的智商与情商,是最让人羡慕的闪光点。

平时工作节奏这么快,追剧也总得有点收获,智商不太好说,情商的高度我们还是能奋起直追的。

前段时间,看准君正好上了国家高级人才测评师赵子风老师的情商培训课,受益匪浅。

抛出一个问题:假如老板来问你“忙不忙”,咋办?


 1 

决定面试结果的关键

 

面试的时候,对于同一个人,HR和用人部门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HR:这人思维比较主观,跳槽频繁,因而稳定性差,不建议录用。

用人部门:这个人思维比较活跃,且有多行业从业经验,我们想用。

这是你的特质在不同的人面前,形成的不同印象。相关数据表示,在面试中,言语表达、应变和综合分析是面试人对被面试者最有效的分析依据。

说明白一点,HR在面试的时候,对你察言观色,他的直觉判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部分。(这是无法忽视的事实。)

如果你无法从“第一印象”上取胜,就需要一定的专业训练和有意识的情绪管理,这是后天可塑造的部分。

这是通用CEO杰克·韦尔奇的选人标准,你符合哪些?对于欠缺的部分,大多数我们可以在生活、工作中,有目的性地去修正。


 2 

当老板问你“忙不忙”


任何一句话都可能有三个层面:

事物层面——完全的事务性描述。

情感和关系层面——有潜在的情绪,关系层面则指,听者的情绪反应。

行动层面——选择的结果,提供具体的帮助。

比如一位朋友来跟你说:“我丢工作了。”

你说:“为什么?”这是原因的探寻,只是了解。

你说:“那太倒霉了!”然后一起吐槽。这是出于情感和你们关系层面的回应。

你说:“那我帮你推荐一下工作吧。”你可能给到了实质性的行动。

这时候你表现的情绪、给予的帮助,都有可能让关系更近或者更远。你的反应取决于和说话人的关系,也取决于你的选择。

临近周末,领导过来问你:

“周末忙吗?”

如果你说:“忙。”

老板可能回答:“好,那我带别人去吧。”你可能就此失去了一个好机会。

如果你说:“不忙。”

老板可能说:“别人都忙,为什么你不忙?”你可能等待的是一顿修理。

在毫无判断的时候,我们可以探寻:“您有什么事儿么?”或者“我有什么能帮您的?”不要着急去猜——有时候,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我有什么能帮您的?”一方面表明你的关心,一方面也表示了你的行动,同时也是一种询问。似乎在任何场合,它都是一句有帮助的话。


 3 

到底是什么在左右你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经常反思:

我因为什么而过分烦躁

我因为什么而过分生气

我因为什么而过分抑郁

我因为什么而过分内疚

烦躁-生气-抑郁-内疚,是一个循环,通常会由一件事情引起,然后循环往复。

到底是什么在左右我们的情绪?

假如你的女朋友有深度洁癖,家里布置得一尘不染,甚至连酱油瓶都得每次放在原位。你只要做饭,就会受其诟病。时间一长,唠唠叨叨,你可能会厌恶做饭,进而连回到家里都会莫名烦躁。然后你想想,觉得自己挨累做饭还要挨骂,就很生气。接着你对生活习惯与憧憬的婚姻生活产生了矛盾想法,抑郁了。终于在一件鸡毛小事上,吵架分手。过后,回头想来,觉得非常不值,你对这段感情可能会产生内疚情绪。

高情商的人,既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有认知和理解,又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4 

情商是“天生的”,但它可逆

 

情商的主体是人,它的形成离不开环境、进化给人带来的“生物性”——就是我们常说的“天生的”,比如一个人的相貌、气质。外形是我们给陌生人留下印象的第一步,那些拥有和善、清秀气质的人,无形中就比别人更多一分情商资产。

例如在农业社会,相貌是一件和生存非常相关的事情,它会决定一个小孩能否会获得周围人的喜爱,影响他的成长机会。而工业社会则要求标准化,权力和权威就变得很重要,连笑都变成了一种奢侈。今天的互联网社会,强调同理心,强调多元化价值的实现,所以即使像马云这样(真不是嫌弃),大家也能接受。

虽然我们很少愿意承认,可大多数人还是“看脸”的,在一些玄学的说法里,这叫“面向”“气场”。

情商可逆,意味着情商可培养、可改变,它最早也被称为“情绪智力”。如赵老师所言,作为普通人,大家生活和工作上的差别在于“谁思考得更勤奋(多)”“谁思考得更全面(缜密)”反复经历和思考,情商可以得到逐步提高。高情商的人,更容易在工作中获得成功。

要注意的是,某一种情商特质不放在具体情境下,无所谓好坏。比如“细致耐心”,这对于苹果店店员可能是必需,但它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没有那么迫切。


#选择题#

假设有这么一张情商菜单,价格如图,预算是5元,你要怎么选?


往期文章:

未来,真的有90%的人找不到工作吗?

除了工资之外,你还在乎什么?

越学霸,越赚钱?北大才排第四 | 看准:2017年高校起薪排行榜

工作幸福指数:“住得近”有多重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