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政第一课这道菜,书记与学生炒出其味无穷的“工匠精神”

2017-03-18 新媒体中心 岭南师范学院

课堂现场

“李克强总理继去年全国人大会上提出‘培育工匠精神’之后,今年3月5日在全国人大会上又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强调‘质量的魂,在于匠心’,将其写进庄严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3月15日下午,学校党委书记罗海鸥以“厚植工匠文化从何入手”为题为广大学子讲授了思政第一课,认为弘扬工匠精神和厚植工匠文化要从教育入手,从根部植起,勉励广大学子要注重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罗海鸥指出,“工匠精神”“工匠文化”在我们中国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既要注重以“快”为特征的科技信息文化,也要重视以“慢”和“好”为特征的工匠文化。他认为,工匠精神的要义,一是劳动神圣、乐在其中,二是专心一志、精益求精;工匠文化具有“六性”:心志专一的本性,甘于寂寞的耐性,精益求精的心性,锐意创新的个性,勤俭简朴的品性,慎言笃行的习性。

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大学责无旁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罗海鸥提出,厚植工匠文化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挖掘中国工匠文化的历史和现实资源。中国历史上其实不缺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如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五六十年代售货员的“一把抓”、“一刀准”,现在央视播放的《大国工匠》,我校《问渠》陶壁作者朱邦雄、《问道》雕塑作者吴为山、烟斗制作名家陈灿聪等等,都体现了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

二是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工匠精神文化。罗海鸥生动地列举了瑞士名表、日本制造、德国制造的例子,并以日本清洁工、悉尼大学维修工、剑桥“小人物”的故事,与广大学生一起分享了自己对国外工匠文化的理解。

三是要让“工匠文化”进入大学,走进课堂。邀请各行各业的名师大匠走进校园,举办展览、研发、讨论,开设工艺实训课,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如我校聘请了陈灿聪校友回校创办“岭南手作室”,开设岭南手作课。书记、校长要带领师生员工,从我做起、现在做起、小事做起,营造充满匠心的文化氛围。他通过这几年学校精心打造校园文化景观的生动事例,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工匠精神的精义和工匠文化的内涵。

四是要建立质量至上、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为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提供制度保障。

专致投入授课

与学生一起互动



听完罗海鸥书记的课,广大学生心潮澎湃、感悟良多。“这是一次思想的洗涤。”文传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陈荣荣表示,这次课让她对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想不到我们的校园景观可以做出这么精妙的解读。正如罗书记所说,校园文化环境就像“泡菜汤”,汤调好了,“泡菜”就会有品有味。我为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分子而感到非常幸福。整整两堂课,恰到好处的掌声,罗海鸥将广大学生带入一个充满 “工匠精神”的文化殿堂。

课堂现场


往期回顾

用岭师数据对接两会视点

披一件玉溪明纱,许一段古韵情怀

你还会寄明信片么?寻寻觅觅,邮递中或许还有你的惊喜!


作者|杨林萍

摄影|黄碧珊 温惠倩

编辑|朱晓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