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刚从崆峒山回来,又想去了,为什么?

2016-07-07 阿红 保健时报





一千次阅读,不如一次面对面

崆峒游学缘起

图文 ‖  阿红/保健时报活动策划部


若干年前,我在一篇文章里读到了“崆峒”,只觉得“崆峒”二字很神秘,既有道家的玄妙,又有佛家的禅机,便问度娘:崆峒啥意思?度娘给我几百万条信息,我挑挑拣拣读了几条,大体对崆峒有这样的印象:崆峒(KongTong)是一座山,位于甘肃平凉,是广成子修道成仙的地方;后来,轩辕黄帝寻仙而去,问得养生之道,在120岁时乘龙升天;接着,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还有,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尔雅》说:“北戴斗极为崆峒。”意思是说,北斗七星下方的这块土地就是崆峒。



正如我的感觉一样,崆峒二字深藏着玄机。再后来,零零碎碎地,从新闻、记录片、电视剧和文献资料里,不断获得一些崆峒的讯息:比如,崆峒大地是人文始祖伏羲的喜居地,是西王母娘娘的故乡;在这方土地上,诞生了世界针灸鼻祖皇甫谧,还先后三次出土了佛舍利……似乎中华文明的源头和文化基因,总是跟崆峒连在一起。


这到底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如雷贯耳的人物都与崆峒结缘?有一种探究的欲望在心底滋长。



机缘巧合,今年5月,在朋友圈里读到了一篇《老李逐日》的文章,内容来自“崆峒老李”的公众号,文章讲述了他在崆峒山追赶日出的过程,图文皆美,心向往之。我关注了这个公众号,追溯了之前的内容,一番研读后,我知道了“崆峒老李”就是李生发,李生发就是甘肃省平凉市的副市长,主管科教文卫。



如果说,从影像和文献资料里,我了解到崆峒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道家养生文化的发祥地,有着厚重的历史;那么,从崆峒老李的公众号里,我知道了古老的养生文化,在崆峒大地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那个遥远的、古老的崆峒变得如此鲜活。



作为《保健时报》的策划编辑,为读者选取科学实用的保健知识,是我的职责,但我时常觉得,隔着报纸传播养生保健,会有那么一点力不从心。养生保健,不仅涉及知识和理念,也涉及方法和技术,甚至是很个性的东西,往往面对面沟通,手把手教授,比文字要有力量得多。


因此,我一直想找一个场所,在这个场所里,专家和读者一起生活、学习。经过几天的交流和培训,读者能够掌握到最基本的养生理念、方法和技术。



我想象的场所是这样的:一定要风景优美,天高地阔,星星很明亮,空气很清新;一定要有一座山,山里有道长或佛家做我们的身心导师;一定要住得舒服,吃得养生,全程有贴心服务,因为,我知道,喜欢养生游的人,一定是有文化素养、注重生活品质和内心体验的人。


当看到“崆峒老李”公众号发布的动态时,我隐约觉得,崆峒山可能是我想要找寻的地方,于是,给崆峒老李留言,表达了我的需求,并留下了联系方式。不久,崆峒老李给我打来了电话,说崆峒山完全可以满足我的需求,并邀请我参加百家媒体和旅行社的采风活动。我没有犹豫,即刻决定前往崆峒。



就这样,我在崆峒采风2天,看了风景,品了美食,问了养生之道,学了崆峒养生拳,体验了中医理疗,采访了市长、道长、养生专家和当地居民。虽然,行程匆忙,其中也有不完美之处,但已基本满足我对养生道场的想象。


崆峒回来后,在平凉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报社与崆峒山道教协会共同策划了“崆峒游学”之旅。此时,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您我一起出发。



上面的配图,来自崆峒老李。总觉得,我也应该分享些片片。翻了翻手机和相机,图片不多。那些,我认真学过的养生拳、恋恋不忘的素斋、皇甫谧的中医理疗~~居然没有留下片子。或许是因为当时体验太投入而忘了拍片吧。也曾想写一篇游记,跟朋友们分享崆峒采风的印象和感悟,但考虑到很快又要去崆峒了,游记留在以后吧。今天,我就看图说话好了。


崆峒山碑,位于中台,1986年5月9日,胡耀邦总书记亲笔题书。很多游客喜欢跟碑合影留念,但我始终觉得,个人跟碑合影不吉利,除非你的气场足够强大。


崆峒山中台,有武术表演,独门绝技多,观者众。崆峒武术,创始于崆峒山,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并称为中国五大武术流派,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



当我们开始爬山时,天空飘来了大块的云,遮挡了刺眼的阳光,不时送来习习凉风,清爽宜人。原想爬爬山、出出汗、排排毒,结果却是一场逍遥游。


道观的屋檐下,铃铛高悬,山风吹过,叮咚、叮咚,动听悦耳,好一个空灵静美的世界。


每个道观住着两名道士。他们负责伺候道观里的神仙,然后,自己也过着神仙般的日子。看他们闲闲的样子,好羡慕。


这就是登临绝顶的唯一通道——著名的“上天梯”,共369级台阶,沿途有黄帝问道处、三教洞、磨针石等景观。再向上,越过天门,就登上了道教的主要活动场所皇城了。



皇城,一场道家祈福法会正在进行。道人们身着庄重的道袍,手持各异的法器,合着声乐吟唱着古老的经文或咒语。这种场面,曾在电影电视里见过。


祈福仪式后,开始走道场。我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不明觉厉。转着转着,脑子空了,心也静了。


这一天,是2016年5月17日,我因“慕黄帝事”“好神仙”“受平凉人民的邀请”而西登崆峒。



西王母宫,另一个道家祈福转天宗活动正在进行。这些神秘的仪式,我看不太懂,但我相信,法师们一定具有通神的能力,我更相信天人感应说。我们在这里祈求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上苍一定能感应到并降福人间。


这条路通往康家村,道路两边的槐树,开着白花和紫花。在黄土高原上遇到这样一条花径,也是醉了。


紫色的槐花倒是少见,拍了又拍。


妹子在花间笑得好开心,继续拍。拍着拍着,队伍不见了,赶紧追过去,他们已在另一片风景里逍遥。顺便爆个料:这个妹子是保健时报的优质美女编辑,未婚。7月21日,如果您也去崆峒游学,她就是您的服务生哦。


蓝天白云下,空气很清新,广场很阔绰,农家别墅林立~~女人们跳得很嗨,男人们看得很痴~~这里是下坳村——西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烈日下,老爷爷看女人们跳舞,很专注很投入样子。两位戴墨镜的爷爷是不是很酷很有范?


一位小丫头从镜头里走过,从容淡定。


坐在窑洞的炕上,吃着酿皮子,嚼着窝窝头,有一种别样的情调。曾经,在江南水乡的别致阁楼里喝茶,感觉好幸福。这一次,在西北窑洞里啃着窝窝头,也是十分的满足。人生需要各种体验。



夜幕降临,城刘村的文化广场,交谊舞会正在进行。优美的华尔兹舞曲响起,有人邀我跳一曲,我不会,顿时觉得自己好土好难堪。没能在辽阔的黄土高原上留下一段舞姿,也是遗憾。


天黑了,几十堆篝火同时点燃。在都市里,玩个烟花炮竹还得小心翼翼,而在西北高原的村野里,篝火就可以这么任性的玩。很爽。


也是在城刘村,看到这个锅仔时,我的味蕾被刺激到了。红色的大火苗,发出呼呼呼的声音。用这么大的火,还有这么粗粝的锅,会熬制出怎样的美味? 我没有吃到,至今没能释怀。


如果说,上面的那个锅仔属于崆峒大地乡野的美味,那么,这道菜就是文化味了,它的名字叫“三教合一”,主料是紫薯、山药和南瓜。神农庄园,一个会做精美道家养生餐的地方,它的每一道菜,不但好看好吃好养生,还有故事有文化有功效。7月21日,如果您去崆峒游学,一定让您吃到嗨。


崆峒山脚下,有个广成大酒店,5月采风,我们住在那里,7月游学,还将住那里。每天,服务小姐会把您的床装扮得像婚床,各种香包装饰品,还有温馨小纸条~~


说起来丢人,我换下的破袜子,服务生不但帮洗了,还去超市买了新的送给我~~并留下这些温暖的话。出门在外,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小窝,很满足很舒心。


好的,图片就分享这些了。说了这么多,只想告诉您:在西北高原上,有个崆峒山,那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基因所在。在炎热的7月,与其在都市的热浪里吹空调,不如跟我们一起,去道源圣地,享几日清静,学几招养生术,为生命注入新鲜活力。


说走就走,您可以!欲知详情,请点击《崆峒游学介绍》,或者直接联系班主任阿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