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4月2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成君忆好话题:这是你的菜,众人有期待

2017-04-19 成君忆老师 香柏领导力



■   作者:成君忆





■   作者简介:湖北赤壁人,著名作家,当代管理学专家,中国管理文学的开创者,被为管理学界的文学派和文化学派。 代表作:《孙悟空是个好员工》《渔夫与管理学》系列作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在欧、美、日、韩、东南亚和港台地区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中国对外输出本土经管图书的第一人。所谓管理文学包括两个含义:“以文学的方式研究管理”和“以文学的方式诠释管理”。成君忆先生以他独特的创造力,开创了管理学的新视野。《水煮三国》再版30余次,销量上百万册,所作所为,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  文章来源:香柏读者沙龙讲座内容整理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香柏立场。




红娘主持

  

请给我一颗星星   

--成君忆--


那些在黑暗中住宿了一辈子的人啊  

一直在诉说他们的猜疑、恐惧和梦想    

他们好像一直都在为梦想而活着  

直到梦想破灭

    

上帝啊,我不要梦想  

请给我一颗星星,给我光亮,让我看见    

让我看见那些光亮的事物,让我看见美  

让光亮从花朵和水果里面焕发出来 

 

让我看见生命的特质和营养  

让光亮从男人和女人的脸上焕发出来  

让我看见他们的欢欣和彼此之间的爱 

让光亮从生活中焕发出来  

让我看见万事万物之间的变化和关联 

   

黑暗中有梦想,而光亮却焕发了诗意  

上帝啊,请让我做那光亮的载体  

让那光亮从我的身体里面焕发出来  

我愿意成为一首无我的快乐之诗

 

2017.4.15相约香柏,认识生命,传递信仰。各位香柏沙龙的读者朋友们晚上好!我是主持人红娘。


本期香柏沙龙我们十分荣幸再次邀请到了中国管理文学的开创者成君忆先生,一个至今依然写诗,用岁月沉淀的通透看待生命的作家,管理学专家。


他的代表作:《水煮三国》再版30余次,销量上百万册,所作所为,至今无人能出其右。他的系列管理类书籍畅销国外,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中国对外输出本土经管图书的第一人。 “以文学的方式研究管理”和“以文学的方式诠释管理”。成君忆先生以他独特的创造力,开创了管理学的新视野。


上次他讲到《牛郎织女》,今天他要用独特的方式讲一个古老的故事《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中国最古老的故事之一,小时候我常常想愚公太蠢,为什么他不搬家,偏要选择移山的笨办法,而且要牺牲后代的自由选择来实现他愚蠢的决定呢?成君忆老师今天却给我们带来《愚公移山》全新的解读,我们全心期待!现有请我们沙龙的老朋友成君忆老师,开启我们的智慧,认识不一样的愚公。





各位亲爱的弟兄姊妹,大家晚上好!



四月是一个神奇的月份。“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人间的芳菲纷纷凋零,我们可能会伤感、失意、忧郁、闷闷不乐。然而,所有的失望和绝望,其实都是上帝的祝福。在“众里寻祂千百度” 之后,我们就会在蓦然回首之时,看到“山寺”的桃花,看到上帝开启的大美。什么是“山寺”?就是我们自己的生命,我们的身体心灵,中国人俗称“五脏庙”,神灵居住的地方。圣经这样说:“你们的身体是圣灵居住的殿。”(哥林多前书6:19)



4月1日是愚人节,4月4日是清明节,4月16日是复活节,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么多有意思的节日被安排在同一个月份,实在是太神奇了。其中清明节与复活节,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到了清明节这一天,我们要给先人们扫墓,要“慎终追远”。什么是“慎终追远”呢?就是“欲慎其终,必追其远”。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有幸福美满的一生,就应学会追思;追思先人们的生平事迹,从遥远的起因开始,直到最后的结局。这种追思原本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我们忘记了。我们忘记了“慎终追远”本有的意义,只剩下烧香磕头、焚烧纸钱和祈求祖先保佑。但如果我们懂得追思,我们就会看到先人们是怎么做的,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德;我们要懂得赞美他们,赞美他们就是赞美神在他们身上的作为。如果我们懂得追思,懂得赞美,我们就会看到,先人们虽然已经远去,但因着我们追思他们的美德,这般的美德却在我们身心复活过来。因此我说,中国的清明节与西方的复活节,其实是不同文化背景下意义比较相似的一个节日,唯一一点本质上的不同是,复活节是记念造物主耶稣基督的死而复活。正因为耶稣复活的生命是我们每一个基督徒生命的本质,因此我们便有了对历史文化承接到启示层面的信心。但是,透过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看到了上帝的祝福。



明天是复活节,我们在今天晚上一同来追思愚公。《愚公移山》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寓言故事,里面充满了神的启示。但是正如上面我们所谈到的,其实没有耶稣基督复活的生命,我们不能懂得清明节的意义,我们也看不懂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类似的看不懂还有很多,例如夸父追日,例如牛郎织女,例如《四书五经》。我不认为当代中国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学大师,因为连一篇《愚公移山》都看不懂,怎么能够称得上是国学大师呢?人们常常说:“书读得多了,就有了智慧。”我的看法刚好相反,如果没有智慧,我们其实连一则成语都读不懂。如果没有了神的启示,我们就只剩下自作聪明。而自作聪明恰好就是愚蠢的代名词,人世间所有的愚蠢都来自于自作聪明。




我们先来看一看《愚公移山》的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g,就是“苦于、为什么所苦”的意思)山北之塞(sè,阻塞),出入之迂(yū,曲折、绕远)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你,你们)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小山,据说在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是东汉大学问家蔡邕的老家),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古代地名)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 běn,箢箕,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chèn,儿童大约七八岁时,乳齿脱落,重新长出恒齿),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不惠,不聪明,愚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顽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无)以应。


操蛇之神(手握灵蛇的山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据说是上古时代的大力神,也有人说是夸父;夸父是上古时代的巨人族,身材高,力气大,热心公益,有寓言故事《夸父追日》传世:夸父追日,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你们看,《愚公移山》是一篇多么漂亮的寓言故事,但我们看不懂。我们看不懂,但我们自以为看得懂啊。我们的老师是这样教育孩子们的:“《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以愚公的形象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就一定能够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请问《愚公移山》是一篇唯物主义的寓言故事吗?所有的寓言故事里面都充满了神的启示,唯物主义者怎么能够看得懂呢?按照进化论的说法,现在已经进化到了网络时代,我们来看看百度百科是怎么说的:“《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把寓言故事按照他们理解的历史故事进行解读,那还能叫寓言吗?



我们看不懂寓言,却又自以为看得懂,于是就产生了误解和批评。


2014年5月12日晚上,台湾女诗人席慕蓉在南开大学演讲,谈到生态问题,突然问起在场的学生:“现在的语文课本里是不是仍然有《愚公移山》?”在得到回答以后,她说:“拜托,一定要把《愚公移山》从课本里搬走。”在她看来:“这个寓言故事太可怕了。因为门前有两座大山挡路,愚公就决心把山平掉,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一定要挖平大山。”席慕蓉说:“如果这篇课文还在,我们一起投票把它否决掉,因为我们要学会对地球退让。”席慕蓉此言一出,顿时引发热议。最近在网上又传出一则消息,上海市七宝中学出了一个中考题目(我怀疑是期中考试,而不是中考):“请你谈谈对《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将它从中学课本移出?”



题目一出,于是就有了一篇作文。作者是15岁的中学生牛瑞骐,题目是智叟的原话:《甚矣,汝之不惠》。也就是说牛瑞骐同学赞成智叟的观点,认为愚公实在是太不聪明了。从前“河曲智叟亡(无)以应”,现在牛瑞骐同学来帮智叟说话了。也许在牛瑞骐同学看来,他比智叟还要智叟。


我们再来看一看《甚矣,汝之不惠》的原文:


相信很多同学读完《愚公移山》后,一定和我一样有个疑惑:愚公为什么不搬家呢?不过我知道,中考命题组一定认为此文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我们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既然有这个机会,我就来谈谈我的真实想法。


第一,愚公有了想法就坚定不移地去实行,真的是一件值得赞美的事吗?当年法国世博会征集建筑方案时有这么一个提议:用石头建造一个三百米高的石塔,因为石材美观,同时石料作为一种传统建材也体现了法国悠久的历史。但如果法国当时真的采纳了这个建议,著名的埃菲尔铁塔便不会被建造,当年的世博会也会因此而成为永远的笑话。因为稍加计算便可知,石料达到几十米,底层便会开始碎裂,想要造一个三百米的石塔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同样,把山从家门口移开与建造石塔一样是个诱人的想法,但愚公稍微动动脑筋便会发现(古人是会乘法的),他那一家人要把山挖完,一千年都不止啊!这样也许他就会放弃这个念头。由此观之,周密的计划比坚定的信念更为重要!


第二,我认为此文部分反映了为何工业革命后我国会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当面对巨大的工程,愚公想到的是多生孩子,而不是改善工具(愚公仍然是“箕畚运于渤海”),否则中国很可能会是挖掘机的发明国。其实类似的思想还存在于大多数国人的头脑里:当我们为GDP世界第二而欢呼时,却忘了我们的邻国日本,GDP仅次于我们,位列世界第三,人口却不到我们的十分之一;当我们的农民仍然手工为农作物施肥、喷撒农药时,德国的农药无人机呼啸而过,工作效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当“感动中国”中那位航天工人冒着生命危险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燃料手工塑形(因为机器塑形会带来火花,造成极大的危险)的时候,美国的机器人操着不会起火花的铜铍合金工具自如地为燃料塑形……我们有太多繁荣是靠着人海战术和有着不可思议坚忍心的人民的血肉换来的。这是一个用“人均数”来竞争的时代,这也是一个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时代,如果我们还在用《愚公移山》这样的课文来教导下一代,认为依靠着“人多”以及“坚定的信念”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这将是我们最大的悲哀。


所以,我支持从课本中移出《愚公移山》一文。



据说,这篇作文被导演彭小莲看到,赞叹不已,就建立了一个文档,取名《15岁孩子的思考》,转发给了文化批评家刘巽达。刘巽达也看到了,也赞叹不已,于是就写了一篇评论文章《你是否同意《愚公移山》从中学课本移除?这个中学生的回答让人看到民族希望》。他在评论文章中说:“彭小莲的眼光何其之高,被她看上眼的人与文实在不多,她能够把一个孩子的文章推荐于我,想必非同一般。”他说:“我是完完全全被这个15岁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辨能力所慑服。”他说,牛瑞骐同学关于“周密的计划比坚定的信念更为重要”以及“为何工业革命后我国会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的思考,是“切中肯綮(qìng,事物的关键)、一针见血的”,“假如我们的孩子都具有这样的思考能力,都具备这样的现代观念,那是非常值得欣悦的。”他在评论文章的最后,感慨地说道:“如果考生中蛰伏着无数牛瑞骐们,我将充满希望:一个现代大国要成为真正的强国,需要多少胸怀广阔的生力军啊!‘民族希望’之谓不是空洞之言,它是由踏踏实实的未来人才铺就的。少年强则中国强,我在这篇中考作文里,看到了耀眼的曙光……”


就是这篇评论文章《你是否同意〈愚公移山〉从中学课本移除?这个中学生的回答让人看到民族希望》,现在已经成为了点击率和转载率非常高的网文,无数的人在赞叹,与此同时也让我惊得目瞪口呆。毫无疑问,那么多人,不计其数的人,都是牛瑞骐同学的拥趸(dǔn)。也就是说,他们都像刘巽达那样,盼望着中国出现无数个牛瑞骐。换句话说,就是让中国的孩子们都变成那个自作聪明的智叟。



没有神的启示,我们不可能读懂《愚公移山》。我说的这个神,就是神州的神,神奇的神,神采奕奕的神,也就是《愚公移山》里面那个“帝感其诚”的上帝。我们的神州,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用神的名字来命名的国度。愚公生活的时代,比夸父追日更早,应该是传说中炎帝的时代,距今有5000多年。《愚公移山》的作者列御寇,距今也有2467年。我们知道,耶稣基督降世的那一年是公元元年,愚公的时代比这个要早3000多年,列御寇的年龄也比这个要早467年。换一句话说,早在耶稣基督道成肉身以前,中国人就已经懂得了人与上帝的关系。汉朝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用小篆写道:“神,引出万物者也。”说明那时候中国人已经知道,神就是创造万物的主。



没有神的启示,我们不可能读懂《愚公移山》。那么,《愚公移山》究竟讲述的什么呢?“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这两座山究竟象征着什么呢?困难,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困难。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会被困在其中,例如抑郁症,例如抽烟、酗酒、吸毒之类的坏习惯,例如某些狭隘的世界观,例如某种教条主义和体制化的生活,例如某种社会环境。“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这个愚公,已经90岁了,在他的困难里面已经被困了90年。“惩(chéng,就是“苦于、为什么所苦”的意思)山北之塞(sè,阻塞),出入之迂(yū,曲折、绕远)也。”已经90岁了,但他并不习惯,依然为困难所苦,依然向往自由。“聚室而谋曰:‘吾与汝(你,你们)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大家同病相怜,纷纷响应。“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邻人京城氏已经死了,怎么死的,没说,很可能就是死于困难;但他留下一个七八岁的男孩,也蹦蹦跳跳地跑来帮忙。你们看,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困难都是这样,要么困守一生,要么走出去,看到一片广阔的新天地。有人会问:“为什么愚公要移山,而不是搬到山外去居住呢?”我的回答是,如果你罹患了抑郁症,如果你有抽烟、酗酒、吸毒之类的坏习惯,如果你有某些狭隘的世界观,你能够把自己搬迁到身体以外居住吗?你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像愚公那样,把那些困扰你的东西从你的大脑里面移除。



这时候,河曲智叟出现了。“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你呀,实在是太不聪明了。你怎么能够改变那些困难呢?那些疾病,那些成瘾的坏习惯,那些约定俗成的坏风俗,怎么能够改变得了呢?你看人的力量是多么渺小,你怎么能够不自量力,去干这种堂吉诃德的傻事呢?“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顽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就表明了愚公的信心,在信心和行动面前,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河曲智叟亡(无)以应。”无以应,无以对答。河曲智叟无以对答了几千年,不曾想到了当代中国,却冒出无数个像席慕蓉、牛瑞骐、彭小莲、刘巽达这样的智叟来,振振有词地有了对答。所以我说,他们比智叟还要智叟。


“操蛇之神(手握灵蛇的山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当愚公毅然决然地面对他的困难时,他的困难就开始退步了。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困难,所以不要逃避,不要自欺欺人,而是要像愚公那样诚实地直面它。因为诚实是我们可以遇见上帝的正确心态,耶稣基督是带我们到达上帝的路径,每当我们诚实地直面自我,上帝的属性就会出现,然后我们就会得到上帝的恩赐。“帝感其诚”,上帝被他的诚意感动。“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上帝就赐给他夸父那样的神力,搬走了那两座大山,创造出了人世间罕见的奇迹。“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从此视野之间是一片开阔的新天地,再也没有了阻隔。



“帝感其诚”是《愚公移山》这篇寓言的关键词。是的,我们只能通过愚公那样的诚实才能到达上帝。恰如中国成语所说:“心诚则灵。”一颗能够诚实的心,就是可以坦然直面自我的心,是一颗明亮的心,是敏感的心,是属灵的心,就是与神同在的心。但如果我们去做自作聪明的智叟呢?那就会像食用了禁果的亚当夏娃那样,与神隔绝。令人感叹的是,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变迁以后,中国人进入了无神论的时代,人们再也读不懂“帝感其诚”的愚公,反而要做那个自作聪明的智叟。


我们刚才说过,人世间所有的愚蠢其实都来自于自作聪明。我们需要的不是自作聪明,而是智慧。什么是智慧呢?就是上帝在真相中预设的灵性。智慧与真相同在,当我们看到真相,就会立即得到智慧的指引。让我们看破自作聪明的假象吧,学会认罪,回归诚实。让我们回归诚实吧,像愚公那样,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困难,穿越所有的物质、情绪和虚幻,来到神的面前,安息在神的心意里,享受到那种与神同在的广阔与自由。


哈利路亚!





 


编辑:青云

录音整理:揽月

校对: Jessie

配图: Ashine

美编:Deborah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