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是什么的放大器

马男MANAN 飯後服用 2024-03-12
我在试图早睡早起而早睡不了的晚上,思考着直播应该如何参与到不同的业务形态中,来帮助业务做效率的提升。而思前想后回归到直播本质来讲,直播是现有普世硬件模式(手机)下传输效率最高,互动效果最好的形态模式。从21世纪初互联网帮助信息提高连接和传输效率这一愿景来说,直播可以说是一个小的里程碑了,所以我想把直播这一业务形态称作是放大器。

现在看来直播是变现模式的放大器,从售卖实时的表演服务,到时下直播电商的全民狂热。在这先不讨论资本带来的行业催熟或异化。事实上,直播由于内容形态的丰富,是能够放大和替代原本更多的变现模式,当然对从业者本身也有更高的内容输出要求。

在这就先不从“秀场”和“电商”两方面谈论直播了,大家也肯定看过很多写的一般但阅读量超高的文章,我今天想简单写一写从变现模式放大器这一视角来看直播的话,直播本身的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因为直播秀场和电商的战争也基本会在2-3年内定型,秀场形成抖快+其他的体系,电商形成淘宝京东(其余垂直)+抖快(其余垂直)的上下游结合的平衡态势。

过去我有一个想法,yy、momo、映客等等 甚至老早年间的9158是借着智能机以及4G造成的社交需求,进而通过直播放大本身的社交欲望。但这部分经过我后来的思考我觉得我只想通了一点点,其实早年间直播带来的社交需求只是很小一部分。其真实反映了在封闭的阶级圈层下用户所能接受到的最前沿的互联网世界,其实是有荷尔蒙效应的信息差体现,所以在封闭的圈子内也更容易形成所谓的“私域流量”。而后来的短视频其实是比直播更好的打破了用户之间的圈层,内容和用户的流动性上都更加丰富,其实是冲击了原有本身的直播生态体系,即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对于从业者本身的要求也更高了。传统的“秀场”直播平台,在这部分其实是放大了固化阶级诉求下的付费欲望,而不是社交欲望。所以当短视频和直播的业务结合放大之后,本身用户消费的封闭圈层被打破了,自然传统的直播模式也会逐渐衰落。社交的本质不是服务,而是连接和相对对等的信息交互,这些是传统的直播业务形态做不到的。

而现有的电商直播爆发的时间点也很有意思,一部分取决于大流量玩家入场的时间,另一部分取决于本身电商产业链的建设。有人可能会说,原本在淘宝20年的发展历程下,电商产业链已经很完善了。当然我对电商的行业可以说是一知半解,当然拼多多的崛起是电商仍旧有空间的一个证明。电商高度依赖物流,近些年,国到下沉市场或者到细分领域物流建设才趋于完成。而且同样在996甚至997修福报的快递员们造成了一线城市的虚假的物流便捷感。所以现有的电商玩家还可以通过劳动力红利快速发展,后面该部分劳动力红利消失后,就要发展送货机器人或者把仓储能力做到社区自提。说回来正是在这个环境下直播作为一个放大器,才有可能把物品交易这一产生GDP的行为效率放大。2019年,全国电商交易额同比上年增长6.7%,原本的电商交易方式正进入一个增速持续放缓的时期。直播放大了效率,也对上游各个产业链上的效率有了要求,所以直播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逆向倒逼了电商产业链的效率的提升。

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的话,我们会发现即使是电商直播,还是需要有内容去承载商品转化。可以说直播最重要的就是内容的互动性。那么从内容+付费规模这两个角度来看,直播还有一些方向可以去放大业务效率。

第一个方向就是社交,虽然我一直经常说社交(或者说用户关系)是所有业务留存的工具,但正是因为这样,如果在一个社区内有着很好的社交关系,在社交关系的带动下,付费就会变得容易很多。因为付费这件事情本身来源于两个方面,售卖本体(商品或者服务)和售卖信任。所以pdd本质上卖的是信任生意,当然补贴行为是在弥补其本身质量认知。所以基于信任用户自然也会在直播这个内容载体中变得更容易消费,现有直播电商的一部分(私域流量的部分)其实就是在售卖个人品牌的信任。

那么如果把直播的能力放在社交的框架内,其实更多的是利用直播本身能够还原真实的能力。可能有人会问,陌陌在做的不是社交直播吗。在我看来陌陌本质上和yy这种纯直播平台没有很大的差别,除了有一个更好的流量池。因为陌陌的社交部分本身没有因为直播而产生更好的协同效应,推动本身社交的关系对增长。直播业务一直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载体,朝着商业化,保证公司现金流的目标狂奔而去。而且我们现有认知的单人视频直播或者多人视频直播,其本身的业务形态都是以机构为资源主导的娱乐服务+阶级付费需求。其并未构成能够提升留存或者产出优质内容的网状社交结构,更多的还是极少人服务极少人的结构,从而导致规模效应不明显,只能去深挖该种形态下的付费高度。

用户应该用直播(实时视频流)这种方式真正的去解决社交的问题,比如houseparty或者很多社交app做的遮脸匹配,这都是在社交的不同阶段作出的比较好的场景切入。当然以这样一种状态离商业化落地还有些远,我认为在社交方向直播能解决的更多的是如何加强用户在社交中的真实性体验(娱乐体验是相比真实性更接近执行层的东西,二者不冲突)。社交平台需要大量的内容做支撑,而实时视频流内容是否能更好的在该平台中沉淀,就是另外一个需要思考的事情了。

第二个方向就是综艺形式,我此处想表述的综艺形式涵盖了相对优质的周期化内容,比如答题,音乐节,云蹦迪等等。这个方向就是内容性较强,但是用户之间的关系属性较弱。不过用户之间因为内容而造成的群体特征会比较明显,比如樊登读书。就可以通过直播这种更加限时的精品内容来不断拔高会员的付费能力。而相较于原有的PGC类型的直播内容,我想了下好像没有什么真正精品的直播内容,除了各卫视的新年晚会。那么以上这些线下的优质内容,或者说是异步的优质内容,是可以通过直播的实时特性做更多的内容精品。通过直播类型的精品内容或者限时内容来发掘新的用户付费场景,并且在过程中放大直播本身的互动能力,也可在直播中达成商品的转化或者娱乐性质的打赏。

而现有“秀场”直播作为娱乐性和阶级的放大器,其本身使命会随着用户对于内容精品化的要求,以及用户在网络上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得娱乐或者关系的反馈而逐渐式微。已有的主播要么转行成为带货主播,要么丰富自己的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主播背后的MCN们也需要有货物渠道或者制作精品内容的能力,这个也就是一直在说的“网红明星化”里面原本的秀场网红和明星之间的界限模糊的原因。现在想想其实很早以前yy也尝试过将主播明星化,比如摩登兄弟和小潘潘,而以前的模式都是通过歌曲来带动主播,成功率也比较低,也就是这两年才有一些起色。而且在将网红明星化后也需要平台有更多的能力到娱乐公司这个更传统的行业做厮杀,才能够保证自己在更遥远的直播行业内活下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直播是什么的放大器

马男MANAN 飯後服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