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华成语小故事——朝三暮四
zhāo sān mù sì
朝 三 暮 四
(注:视频与下面内容不完全对应)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叫狙公,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橡子。但是他家并不宽裕,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
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橡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橡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橡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橡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成语解释 | |
成语 | zhāo sān mù sì 朝三暮四 |
解释 | 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
近义词 | 反复无常、朝令夕改、变化多端 |
反义词 | 持之以恒、始终不渝、矢志不移 |
造句 | 我们做事情要有目标,不要朝三暮四,乱定计划,这样往往一事无成。 |
上期 | 中华成语小故事——巢毁卵破 |
江苏家长|中华成语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孩子学习与家庭教育方法分享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