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传统媒体死了,电视没死

2016-11-16 韩国辉 冯站长之家

11.13日,京华时报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确认《京华时报》将于2017年元旦休刊,此前传言成事实。京华15年,风雨兼程,终成烟云。此消息一出,新旧媒体之争又一次迅速占据了公众视野。

 

什么是“新”,什么是“旧”?新媒体来了,传统媒体就一定会被消灭吗?所谓的传统媒体人,除了接受变化,我们还可以审视些什么?11月12日,旅游卫视总裁、《别生气,我又不是在说你》作者韩国辉在TED×bohaibay舞台上,关于“告别电视”的演讲,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以下内容经作者授权刊发:

 

我在电视行业工作十六年了。刚在电视台工作是2000年,那时候电视摄像机特别笨,还被分成了两个部分,扛在肩上的是摄像头,另一只手还要提着一个主机。随着技术发展,新的摄影机越来越轻,把旧的摄影机扔掉,我们很高兴;随着技术发展,编辑系统越来越简便高效,把旧的编辑机器扔掉,我们很高兴;同样随着技术发展,我们有了电脑,触屏手机,直播等等,逐渐开始有人要开始把电视扔掉,我们高兴不起来了。原因很简单。对在座的各位来说,电视死不死,无非就是买不买电视,开不开电视的事儿,但对我来说,就是有没有饭碗的事儿。

 

越来越多人说:新媒体快把陈旧的电视逼死了。我不同意。我们与电视告别,不是因为电视死了,而是因为电视从视野的中心,被新媒体逼上角落,我们一起告别电视的“黄金年代”。今天在TED的舞台,是时候我们来好好地聊一聊“新”和“旧”了。今天,我们说三件事。

 

一、新和旧:一惊一乍,危言耸听

 

第一件事,我们把目光拉长,重新审视“新”这个概念。

 

我一直对于新媒体的“新”字很谨慎。什么是新媒体呢?它不是一种具体的媒介,而是一种时间的概念,而且是一种非常容易改变的时间概念。而每当我们来到新和旧交汇的节点的时候,总会有激烈的言辞发生。

 

1938年,发生过一个著名的《火星人攻击地球》的闹剧,美国的广播里正在播放火星人攻打地球的小说,美国民众还没有适应广播,误以为那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引起一阵恐慌。那个时候广播发明不久,它就是新媒体。

 

1985年,有一个叫尼尔波兹曼的美国学者写了一本叫《娱乐至死》的书。在书里,电视,是作为新媒体被批判的。波兹曼预言电视的诞生不仅威胁印刷文化,更是损害人类的智力。在他看来,电视最大的作用有三个:作为广告牌,作为书架放书,或者在没有灯的时候充当光源。八十年代是九十年代是电视的黄金时代,那时,电视就是新媒体;

 

2009年,美国学者马克·鲍尔莱恩出版新书,标题是最愚蠢的一代,副标题更是引人争议:数字时代如何使美国青年变得愚蠢并威胁我们的未来,或不要相信任何三十岁以下的人新千年之后,互联网所衍生出来的媒体处在技术的前端,毫无疑问,互联网成为现在的新媒体。

 

很多电视人会觉得“电视死了”这个说法很过激。但大家刚刚听到了这些说法不是更耸人听闻吗?我们在新和旧的节点上常常会表现出一些比较极端的情绪,不论对新对旧,唱衰,歌颂,都很正常。

 

二、新的来了,旧的就一定要去吗?

 

第二件事,我们把目光多元起来,重新审视“新与旧”的关系。

 

中国有句老话: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在今天这个特定的语境中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这句话应该倒过来:新的来了,旧的不去。

 

中国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想法会让我想起以前电视台反复使用的录影带,我们要洗带子,把原来的信息清除掉,才能继续使用它去拍摄新的素材。这样的思路听起来很耳熟。“一朝天子一朝臣”,我们的历史观也是这样,一个新的朝代一定要把旧的宫殿烧掉,尽可能地抹掉之前的所有痕迹。这是一种典型的线性历史观,简单说,就是一味地认为新的将会完全覆盖并代替旧的,以此往复。

 

但是我们的生活和历史并不是录影带这样的运作原理。它不是一条线上的抹除与代替,而是画出了更多条线,是平行、相交,甚至融合的关系。

 

广播是最好的例子,电视发明的时候,大家都以为广播会死,然后汽车时代拯救了它;日本铁壶是很好的例子,现在的工业流水线已经能够低成本并且高校地生产铁壶了,但还是会有很多国人千里迢迢地花重金从日本买人工的铁壶;唱片更是很好的例子,黑胶唱片甚至已经脱离了音乐载体的本身,成为了一种精神和情怀。

 

以上的例子都证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新的来了,旧的不去。当所谓的新的东西到来的时候,旧的事物并不会完全的消失,它一定会因为它的某些特性换一种方式活下来,并且好好地活下来。现在新的互联网出现了,就有一群人跑出来大喊:“电视要死了”。我不以为然。喜新厌旧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但预言电视之死的逻辑是很荒谬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现在新交了一个女朋友,过段时间,因为一切原因分手了,她变成前女友。你就到处说她死了。她死了吗?没有,活得好好的。只是变成了你的前女友而已。她有可能成为别人的新女友。

 

所以我想强调的重点是:是时候停止用单一的线性历史观模式来看待媒体了。更不要粗暴地把电视放到那个旧的篮子里。用一句非常俗套的话来说,现在是电视最坏的时代,但同时也是电视最好的时代。坏是坏在电视的中年危机,这个我有切身的体会,想冲出去,新媒体在前院虎视眈眈。窝在里面,却又不甘如此。好是好在所有的环境都把注意力逼向内容。过去的变革常常是因为技术的突变而造成的,而在我看来,未来将属于内容的黄金时代。从内容的角度上说,电视不会被逼到墙角,而是会以平行的方式并行在媒体的混战中。

 

三、旧的情感,新的孤独

 

第三件事,我们把目光变得锐利一些,重新审视“新”的变化

 

这样的画面几乎发生在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里,只要有电视的家里,电视总是开着的。但当我用电视人的思路把镜头对准正在坐在电视前面的这群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画面通常是这样的:三四个人都在电视机前,但都在玩儿手机。

 

这样的状况会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说在美国的一个家庭里,爸爸正在给5岁的小女儿放电视节目,女儿不一会儿就跑到电视机面前,用手开始戳电视屏幕。见没反应,回头跟爸爸说:“爸爸,这个屏幕坏了。”我们接受信息的习惯和观看习惯已经被不知不觉的改变了。新媒体赋予了更多的自由,时间上的自由,空间上的自由,个人兴趣上的自由……我们始终处在舒适区:不愿等待,不愿准时,甚至不愿被先定在房间的空间里。

 

为什么电视生产商不生产出可以通过点击屏幕来换频道的电视机呢?那将是世上最差的设计,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和电视的距离通常都让我们没法够到电视,这个距离就是电视最关键的,最需要我们珍惜的地方。这个距离所形成的扇形足够我们和家人,和朋友待在里面。让我们的目光不是朝下看到那个20公分的地方,而是使我们的目光投向一个几米的点,投向同一个方向。早在几十年前,就有学者断言电视所带来的是一种家庭文化,因为电视的收看多半是以家人为单位的。电视常常会让我们有一种围炉夜话的温暖感。

 

我们现在进入了分屏的时代。我们要格外注意分屏的“分”字。这个概念给我们带来人人都渴望的自由。但我们也要清楚的知道,当小屏幕开始呈现我们喜欢的东西时,身边的人变少了。我们在把屏幕从一大块儿剪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时候,我们也在把一群人分离成一个人和一个人。我总觉得,屏幕越多,人,越孤独。

 

 

我今天在这里讲的一切不仅仅是一个电视人对于电视的热爱,更不只是鼓吹对于电视时代的一种乡愁和怀旧,而是想告诉大家,电视人要调整的有很多,但与此同时,大家也需要调整自己的目光。记住,不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而是新的来了,旧的不去。

 

推荐阅读:

《别生气,我又不是在说你》 韩国辉(著);左小祖咒(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