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舍弃”诺贝尔,只为中国那一声“王炸”...

2017-08-07 肖放 冯站长之家

“世界上有一种安全最可靠,那就是让敌人知难而退”。

 

核武器,大国地位的标志,国防实力的象征。众所周知,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和中国拥有核力量密不可分。

 

然而,中国的核武器,不是大风刮来的,也不是金钱买来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由一大批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科研工作者奋斗得来的。

 

今天,我们将目光聚焦在一位百岁老人的身上,他,九三学社社员、著名物理学家,被称为中国“核司令”的程开甲。

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经李约瑟推荐,程开甲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成为了“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玻恩教授的学生。

 

在英期间,程开甲先后发表了5篇高水平超导论文,并于1948年提出超导“双带模型”。同年,获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在他眼前,是大好的光明前程。

 

但是,他没有一心奔前程,也不觉得英国的空气香又甜,31岁那年,他不顾多人极力挽留,毅然回到积贫积弱的新中国。

 

回国后,最初十年,程开甲一直在母校浙大和南京大学任教,他撰写的专著《固体物理学》,成为国内第一本固体物理学教材,新中国的第一批固体物理学科技人才,就是读这本书“长大”。

 

在学术界,程开甲已经小有名气,继续做下去,下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或许就在等他。但是,从1963年往后的二十多年里,程开甲消失了,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一篇论文也没有发表。

 

程开甲去了哪里?

 

原来,他被钱三强亲自点将,去了茫茫戈壁,去了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去做伟大而孤独的事业——核试验。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方对于技术支持中国研发原子弹的承诺也成了空谈。但是就如毛主席所说: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荒无人烟的罗布泊,黄沙蔽日,极度干燥,昼夜温差极大,因为资金短缺,这些科学家们缺粮缺衣,营养严重不足,但就在这样的极端条件下,程开甲组建了一支专业队伍,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核试验研究所。

 

说起程开甲用人、带队伍,那真是“眼光毒辣”,他带的队伍中,后来成长为院士的,先后有十名。

 

程开甲是研究所领导,许多工作拍板决策就行了,可实际上,为了中国首次核试验万无一失,许多最危险、放射性最高的场所,总有他

 

地下核试验爆后现场、最危险的爆心,高温、高放射性和随时可能的坍塌…总能看到他!

 

终于,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了!我国第一次核试验的测试也成功了!

 

这一声东方巨响,让亿万炎黄子孙扬眉吐气。升腾的蘑菇云,让无数科研工作者热泪盈眶。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在这一刻,都值了

 

以身许国,虽九死其犹未悔。回顾过去,程老这样说道:

 

“如果我不回国,不到试验场区,可能学术成就更大些,但是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幸福和自豪。回国,是我人生的最大成就,我做的一切都和祖国联系在一起!”

 

“常有人问我对自身价值和追求的看法,我说,我的目标是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是我的信念。”

 

回国,是我人生的最大成就!我的目标是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

 

这样的话闻者动容,更让崇洋媚外者无地自容!将一生奉献给祖国的人,祖国也定不会将他忘记。程开甲不仅早早入选中科院院士,还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就在今年七月底,习总书记亲自为其授予“八一勋章”。


向程老致敬,向所有无私奉献的科研工作者们致敬!点赞,中国的脊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