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惕!我国首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5月16日报告了我国首例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亚型毒株“BA.2.12.1”的境外输入病例的具体情况。


2022年4月23日,一架从肯尼亚内罗毕起飞的国际航班KQ880抵达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国际机场。所有旅客均被转移至隔离酒店进行14天常规医学观察和常规核酸检测。

其中一名患者,27岁,中国男性,于2022年4月27日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该患者有完整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史,并且在过去14天内没有接触过其他新冠肺炎病例。确诊后,他被转至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2022年4月30日,使用Illumina MiniSeq平台对患者的鼻拭子样本进行测序,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患者感染了奥密克戎亚型毒株BA.2.12.1。在刺突基因上共检测到33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L452Q和S704L为BA.2.12.1亚谱系的关键位点。该序列已提交给国家基因组数据中心。

2022年5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提醒密切监测亚型BA.2.12.1。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型毒株相比,BA.2.12.1亚型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一些研究表明BA.2.12.1的传播率比BA.2快23%至27%。亚变异传播非常迅速,导致美国许多地区重新流行,至少有17个国家报告了病例。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将奥密克戎的两个新的自变体BA.4、BA.5列入了检测名单,XE重组病毒也在世界范围内加快传播,XD、XL等毒株也相继出现。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它的传播速度是否会进一步加快?本轮全国疫情的形势和特点,对接下来的疫情防控有哪些提示?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新冠病毒变异一直在持续发生,有些变异改变了其生物性特征,影响其传染性、致病性、免疫逃逸能力等。
有人因此认为,新冠病毒朝着传染性增强、致病性减弱方面在变异。真的如此吗?
吴尊友介绍,实际上,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传染性与致病性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这两个方面的反向关系,更多是人的社会学属性决定的。“当致病性减弱后,感染者的症状轻,有更多时间在社会活动,接触到更多的人,造成更多人感染。”
吴尊友表示,目前,还没有发现新冠病毒变异在传染性、致病性等方面有明显的规律,既有可能向传染性增强、致病性减弱方向发展,也有可能向传染性增强、致病性也增强方向发展。

那么,针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我们该怎么办?
吴尊友提示:一方面需要时刻密切追踪全球范围内新变异毒株在传播范围、传染性、致病性等方面变化和进展,包括诊断试剂是否能灵敏检测出新的变异毒株,现有的疫苗在新变异毒株的预防感染、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的效果等。
另一方面,坚持常态化防控措施,包括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措施。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做好疫苗接种,坚持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注意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
针对本轮全国疫情的形势和特点,在接下来的疫情防控中,吴尊友也提示各地要认清以下四个方面:


来源:新华网、北京日报、中国疾控中心周报
更多新闻

☞重要公告!5月24日前务必返回!

☞@锡盟党员干部,这些问题千万别犯

☞明天开始!852个岗位等你来报→

☞一快递公司出现聚集性疫情!疾控部门重要提醒……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锡林郭勒日报》官方微信
主办:锡林郭勒日报社

监审:贺玉萍

责编:王大为

编辑:乌云嘎

校检:刘江岩

投稿邮箱:xlglrbw@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