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今年,国家能源局正式公布了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名单,共安排23个项目,其中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17个、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6个。有行业观察者称,若全国三分之一的产业园区实施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市场空间将达万亿以上






多能互补  技术挑战  能源转型



共2144字|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多能互补,为何如此重要?



1


时代背景


  2016年7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多项国家级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示范工程及国家级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工程。






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产能过剩、弃风弃光现象突出、系统协调性不足、整体效率较低等问题,同时雾霾和碳排放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期。由于未来的新增用能需求方向转变,所以供能方式也正向着绿色高效、安全稳定、贴近用户、就地取材的方向转变。


  基于此,“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推动实施多能互补系统集成优化工程。






互补优势

 

  一方面,近年来,以我国“三北”地区为代表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中心纷纷出现大规模的弃风弃光问题,严重阻碍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推进以风电、光伏发电、火电、水电等多种能源形式协同运行的多能互补工程,能够扫清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障碍。


  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规模均为世界第一。通过多能互补集成优化,从而多方面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和优势互补,提升系统整体效率。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是能源变革的发展趋势。与传统体制不同,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所倡导的融合、统一、高效、清洁理念是当今能源革命的方向.



如何1+1>2,技术仍面临挑战



1


多能互补


  多能互补,简单来说就是多种能源之间相互补充和梯级利用,从而提升能源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构成丰富的清洁、低碳供能结构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多能互补并不是简单的将几种能源进行相加,而是需要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实现新能源和传统能源之间的深度融合。





2


面临挑战


  一是用户侧和电源侧多能互补的技术挑战。用户侧多能互补(小系统)面向终端,以能源自给自足,合理联络为主,其中以偏远地区和海岛孤网供电为典型;电源侧多能互补(大系统)面向跨地区配置,以能源输送为主,比如“风-风互补”,不同风电场之间可能具有互补性,打捆送出可降低出力变化率。


  二是多能互补项目的经济性挑战。多能互补集成应用主要解决能源互补利用的稳定输出问题,能否实现多能种间“1+1>2”的产出效果,主要取决于机组与负荷的匹配。多能互补集成应用的关键在于经济性,只有经济性好,才有产业化的希望。






3


推进互补集成应用


  一方面要整合多种新能源发电技术。如加大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关键技术和专用技术研发力度;并且,能源发展尤其应针对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进行差别化的重点发展。


  另一方面要创新用能的供需方式,提高经济性实现可再生能源的供能更加贴近用户、就地取能、就近消纳。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展多能互补,需要因地制宜,兼顾当地能源类型、储量和用电负荷。






  总体来说,多能互补是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提高了新能源的利用效率,把发电和用电集中在一起,避免了投资浪费。随着多能互补技术的日益成熟,新一轮的能源革命即将来到。



面对变革,石油公司宜从“融”面对



1


能源转型


  时至今日,能源转型正在全球上演。随着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的发展,能源产业开始进入多元化时代。“多能互补”成为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引领着能源行业迈向多种能源深度融合、集成互补的全新能源体系。






2


迎难而上


  新的能源体系正在重塑中国能源企业.适应和变革,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命题。

  在能源企业中,新能源企业尽管潜力巨大、创新能力强,但受制于发展阶段和科研实力,中短期内仍难成为主力军;

  传统能源企业规模庞大、技术成熟、基础设施完善,更具资源和盈利能力。这也是我国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的名单中,以传统电力或能源企业为主的原因。






3


从“融”应对


  事实上,多能互补的核心就在于融合,包括能源供给侧的互补,产业需求侧的融合,网路管线的融合等。石油企业可通过统筹自身优势,强化协调合作,不断实现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深度融合。




  

那么


 

  中国海油而言,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加快融合融入,并以创新理念主导变革呢?






1


现阶段


  现阶段,推动多能互补建设,宜立足天然气和非常规油气产业。在深挖气电调峰应用潜力的同时,通过优化设计和商业模式创新,布局分布式气、电、冷、热联产联供产业;通过打造智能、高效、清洁、可靠的多能互补的独立能源系统,推动天然气销售。




2


中长期


  中长期,立足海上地缘优势,促进海洋多网融合。在海上平台智能电网基础上,融入海上风电、大规模储能和智能控制策略,建设海上能源互联网;贯通海陆电网,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打造海上输电干线;融合海上电网、气网和交通网络,辐射海域经济发展,主导建设沿海地区多能互补智慧能源带。




3


远景发展


  远景发展,立足海洋资源获取,深入挖掘海洋能源开发潜力,致力融合海上油气、海上风电(含光伏)、海洋能等多种能源的智能开发、高效转化和清洁利用技术,为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贡献力量。





本文作者:梁嘉 李志川 吴勇虎 张敏吉

编辑:徐浩东 小满 小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