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代文豪鲁迅也刻印?

2017-08-16 当代艺术家画廊

文人和印章,或者准确的说,印章和文人有着密切的关联,文人善用笔,印人须舞刀,听起来仿佛是一文一武,而实际上刀和笔,本就是一回事。


鲁迅先生自用印:戎马书生


鲁迅先生作为一代文豪,不仅是一名先锋的现代文学倡导者,同时也是资深的艺术研究者。他曾为绍兴印人杜泽卿写过篆刻作品《蜕龛印存》的序,仅用四百来字就讲解了印章的传说、起源、发展和审美价值。可见他虽刻印不多,却具备了较深的艺术功底。少年时代,因叔父周芹候研究篆刻,耳濡目染,他便学会了刻印的本领。1899年,鲁迅在南京读书时,就曾刻过“戎马书生”、“文章误我”、“夏剑生”等印章。

 

《蜕龛印存》


鲁迅的印章以石质者居多,另有水晶、牙角、玉和木质的。印章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形、四方形、自然形等等。印文有楷、草、隶、篆诸体,其中篆体占大多数。这些印章,有的是鲁迅请人刻的,也有的是别人主动赠送的,大多是当时一些篆刻名家的作品。


 


文史专家、掌故家郑逸梅先生在其遗稿里写到:“鲁迅常用名章,委西泠印社代刻,十九出于顿立夫之手。”此外,陈师曾、张越丞、刘淑度、乔大壮、吴德光、陶寿伯等著名篆刻家都曾为鲁迅刻过印章。

 

关于陈师曾,是鲁迅在南京读完书后,跟他同一艘船东渡日本求学认识的,就是下面图中的这位:

 

陈师曾画像


鲁迅跟陈师曾是南京矿路学堂和日本弘文学院的同学,是睡在鲁迅“上铺的兄弟”,后又同在民国教育部共事,趣味相投,关系自非一般。陈师曾的篆刻,师法吴昌硕,布局新奇,刻笔刚劲,气魄雄浑,充满金石韵味,一向为鲁迅所喜爱。陈一辈子给鲁迅刻印多枚,比如“会稽周氏收藏”、“会稽周氏”、“俟堂”等,皆是佳构,大家水准。

     会稽周氏收藏                     会稽周氏                                俟堂


鲁迅常用印章中,有两方是由早期的西泠印人吴德光和陶寿伯所刻,吴德光为西泠创始人之一吴隐的长子,仿汉篆体白文“鲁迅”二字用双刀刻法,印文圆转大方,篆势舒展,气势厚朴。

民国三十五年(1946)初版《鲁迅书简》版权页内贴有一枚鲁迅的版权票,用的就是此印文。



另一方朱文“洛文”有陶寿伯所刻,与陈巨来、方介堪、叶露渊同为“赵门四杰”。

 

鲁迅先生本人的篆刻到底是高是低,其实我们不用刻意去找,看看北大的校徽,正是鲁迅先生在中国传统瓦当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北大”两字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北大”二字还有“脊梁”的象征意义。


北大校徽

 

据资料所载,鲁迅先生共有遗印五十六枚,其中有印章实物的五十方,留有印鉴而无实物的六枚。这一些印多为姓名笔名章、藏书鉴赏章和闲章等等。虽只有几十枚印章,但历数先生相交人物,所做事件,一代文豪鲁迅与篆刻的缘份可谓深厚,由此我们大致也可以想见:文艺总是相通的吧。

***************************************

推荐:《一日一印》——陈国成全集

篆刻十宜十忌

一个外国人永远想不明白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救灾从来不带枪?!”

经典短篇:《算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