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漫谈辛庄师范的发展

2017-08-27 中霖 辛庄师范

从祝福说起

——漫谈辛庄师范的发展

 

前几日,凤娥老师转来一封邮件,提到在辛庄师范微信公众号上,有位女士一直很关注我们,经常留言。我因为不用微信,故凤娥老师将这些留言发给我。读完这些留言,很有些触动,现选摘片段如下:

严重建议不要请姚××先生带读中国近代史。他的学说带有严重个人成见。对基督教信仰有严重误差。作为基督徒,我爱自己祖国的文化,我希望并祈祷辛庄师范成为以中国文化为基,开明包容的文化育人场所,成为多种文明相互交融、彼此成全的真正大学堂!不希望为某些极端文化民粹者所操控。祈祷并祝福辛庄师范!祈祷并祝福中国文化有容乃大,引领世界!愿天父常驻每个人心中。为姚××先生祈祷。一滴水只有冲破容器才能融入本体之海,才是天人不二。

在路上的小小草民女子,欣喜地发现各位思想大师、宗教领袖所创立的各个“体系”之间,互有小径相通,且“条条大路通罗马”,彼此都到达或接近终极真相。并非后来各专业人士们自成壁垒,互相攻讦的那个样子。这或许叫做专有专精,博有博慧吧。从个人成长来说,自小接受的民间信仰与学校里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总在相互对立打架,谁也说服不了谁。心里这么闹腾总是不舒服的,于是自然而然要求“双方”和解。……

祝福辛庄师范越办越好,祝福她将成长为一所兼容并蓄,开放自由的文化大学!有完全正统的中国传统文化学院,有正统的佛学院和基督神哲学院,还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学院,西方古典文化学院,等等。路虽漫长,但辛庄自由浓厚的文化氛围给了我“奢望”。不论未来怎样,都祝福她越走越好。

 

感谢这位女士恳切的提醒和祝福!我们一直主张:办学不能关起门来自娱自乐。一所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她的成长除了需要现有的老师、家长的努力,还需要更多人的祝福。如果说,我们都活在人类的共业当中,那么,教育就是帮助我们大家逐步转化这个共业。用心理学术语来讲,就是集体意识的转化;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不断“解套”。

正巧,暑假期间,我们也有家长积极倡议,就辛庄师范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很有建设性:

……严格将学校职能与营利性质的培训课程划分开,学校一定是非营利的,绝对不参与资本化运作,学校不被资本绑架是前提。

学校治理结构建议:

基本原则:学校不属于任何个人。

建议成立校董会。校董会负责战略设计、财务监管、审计、法律风险评估、学校发展重大决策等。校董会构成:董事长1名,独立董事4~6人。独立董事来源于外部社会或家长群体,包含但不限于:企业管理专家、财务专家、法律专家、政府资源拥有者、教育专家等。

建议成立教委会。教委会负责教什么,怎么教,怎样达成教学目标。

建议成立家委会。家委会系服务型机构,承担家长和教委会、校董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建立社区文化,在家长群体贯彻校董会精神。……

 

读到这份倡议书,十分欣喜。这就是华德福学校给我们带来的成长。辛庄师范尽管是我发起创办的、独立于华德福学校的教育机构,但其性质与我参与创办的南山华德福一样,系不隶属于任何个人、企业的非营利组织。我们在辛庄有一家公司——华创园,但它的任务很明确,所有盈余除了保证自身的可持续运营之外,全部用于支持辛庄师范。新的学年,我们的实验学校有了两个班级,可以催生一个更清晰的治理机构,产生我们的校董会、教委会、家委会。

然而,大概我们多数家长还没有思考过,辛庄师范除了要孵化出一所全日制的实验学校,它自身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是什么。感谢前面那位热心的女士引出的话题,辛庄师范是否能成为“以中国文化为基,开明包容的文化育人场所,成为多种文明相互交融、彼此成全的真正大学堂”?接下去,我很想谈谈我们的发展思路。

 

我曾于2015年2月访问过加拿大的QUEST大学,当时写过一篇考察记,详见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42422f0102vrzd.html

自从当小学老师之后,就一直有朋友问将来接轨的问题,意思就是孩子将来如何上大学,是读国内的大学还是国外的大学。因此,我对高等教育也开始关注起来。这一关注不要紧,更坚定了我们要自己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想法。这个想法的背后,不是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去别的大学读书,非要给自己的孩子办所大学才过瘾,而是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的确可以在辛庄师范的基础上筹建一所新型的大学:“突破现代教育分科之学的弊端,超越科学主义和专业主义,培养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大人。”而对QUEST大学的考察更加强了我们的信心。

记得David校长介绍说,今天全世界的大学都忽略了本科教育,高校的学术力量和资金都优先投放在研究生层面,这样容易取得学术成果。这几年,辛庄师范也有全日制的成人教育,取得了一点点经验,如果让我们为高中毕业生办一所四年制的大学,“教什么,怎么教,怎样达成教学目标”?现在,我们有了那么一点感觉。

在我们畅想之前,我想再提一下前几天与一位年轻朋友关于“思想”的讨论。在现代语境里,“思想”与“行动”相对应,“理论”与“实际”相对应。我一直说,我们的教学实践,没有任何理论创新,都是在学习前人、不断模仿、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而已。我当然知道“思想”(thinking)的必要,但如果缺乏“行动”(doing),仅有“思想”,那么这样的“思想”是空洞、乏力的,容易流于口号和幻觉,只有基于“行动”的“思想”才是鲜活的、中用的。

因此,我们下面的课程设计并没有理论前行,将来也不会总结出一套什么理论,它只是一个将要付诸实践的、并且需要不断完善的行动方案。

 


如果我们为高中毕业生设计一套四年的全日制课程,我们也会像QUEST大学那样,采取版块式教学,每四周只学习一门主课(每学年完成10门主课,在业余时间还提供一些语言类、艺术类的选修课),每天上午上课,下午研讨或自学,也可以由老师带领去游学或考察。每个版块结束,需要完成相应的结业报告。前两年为基础文化课程,所有学生都要必修(基础好的同学可以申请免修),后两年根据个人兴趣,有选修,有必修。课程设计如下:

 

年级

主课版块

说明

大一大二基础文化课

经典(4次,每次4周,下同)

以中华经典为主,兼修希伯来经典、古希腊经典、阿拉伯经典和印度经典,以经解经,汇通各家。

历史(4次)

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重述人类春秋。

数学(4次)

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及应用软件、数理逻辑,熟悉数理的思维方式。

艺术(4次)

艺术史与艺术实践,从心性角度,重述人类的艺术生活。

科学(4次)

科学哲学、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对科学的发展有整体认识。

大三大四内修课

修道(2次)

中国道家传承,侧重实际修证。

学佛(2次)

汉传、南传和藏传佛教,侧重实际修证。

习易(2次)

《易经》的义理、易术兼修。

习武(2次)

侧重内家功,也有基本的格斗练习。

灵修(2次)

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不同灵修体系的传承,侧重实际修证。

大三大四外学课

政治(自选)

注重研究现实政治问题、社会治理、国际关系,培养为政能力。

经济(自选)

注重研究现实经济问题、金融体系、企业运营,培养实务操作能力。

文化(自选)

注重研究现实文化问题、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培养实务操作能力。

教育(自选)

注重实操,培养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

医疗(自选)

注重实操,培养临床医生。

 

北宋教育家胡瑗提倡“明体达用之学”,讲学分经义、治事二斋,治事包括讲武、水利、算术、历法等,重视经世致用。今日高等教育,文理分科,壁垒森严。理工学科,注重实用,能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远远胜过人类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在这些专业方向上,不需要我们画蛇添足;人文学科,注重书本,学术与现实严重脱节,则需要重新整合。

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今日全世界的高校,无论文科理科,都注重外在的知识和技能,缺乏内修与人格的完善,这是我们可以作重要补充的。同时,教育与医疗领域,与千家万户性命攸关,严重缺乏优秀人才,可作为我们主要努力的方向。

我们孵化的这所新型大学,不需要多大规模,起步可以比QUEST大学小得多。QUEST大学如今才不到700位学生、50位全职教授。我们甚至不需要全职教授,只要合作紧密的常驻教授就好。如果我们能物色到胜任上述主课的十几位常驻教授,我们的大学雏形就具备了。

只要有足够棒的老师,就可以撑起一所学校。清华大学的叶企孙教授有句名言:“我教书不好,对不住你们。可是有一点对得住你们的就是,我请来教你们的先生个个都比我强。”这句话将一直鼓舞我们前行。

期待在新学期,辛庄师范的校董会能够成立!

也希望实验学校的同仁们参照我们未来大学的要求,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

祝福大家!祝福我们所有人!

 

  中霖  合十

于北京清友园

 

 摄影:语哲





★  辛庄师范由立品图书董事长黄明雨创办,致力于“重建大人之学”。更多信息请登录

     "一滴水“的新浪博客

    “辛庄师范”的新浪博客

   "立品图书“微信公众号

    “辛庄师范”微信公众号

★  招生咨询及报名邮箱 xzsf_school@sina.com

★  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