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学日志|明雨老师:文以载道,心以证道

黄明雨 辛庄师范 2022-06-08

文以载道,行以践道,心以证道。”最关键的是最后四个字——“心以证道”,给了我们这些既没有家传、也没有师传的苦孩子一条活路。


教学日志2018年3月2日星期五

 

今天是元宵节,孩子们策划了下午的活动,一起包汤圆、猜灯谜,晚上在教室一起看电影《罗马假日》。可惜,我没时间和孩子们过节。上午主课后,先和果果爸碰了一下,关于新校区整体设计的事情。然后,进入“辛庄TV”摄影棚,继续采访和录制董平教授讲《传习录》。傍晚,王林海老师夫妇来,我们一起和董平教授在“私家面馆”共进晚餐。


下午访谈过程中,阳明先生回应学生陆澄的一段话很有意思,原文如下:

问:“‘颜子没而圣学亡’,此语不能无疑。”


先生曰:“见圣道之全者惟颜子,观‘喟然一叹’可见。其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是见破后如此说。‘博文’‘约礼’如何是善诱人?学者须思之。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颜子‘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即文王‘望道未见’意。望道未见,乃是真见。颜子没而圣学之正派遂不尽传矣。”

陆澄问老师:有人说颜回得到孔子的真传,可惜他走得早,孔子的学问就没有被真正传承下来。这个说法可能有问题吧?


有趣的是,阳明先生对这个说法,竟然是部分肯定的。孔子如文王,望道未见,而颜回对孔子的学问同样有“望道未见”之感,故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如果阳明先生的结论成立,那么我们学习孔子,岂不是没有出头之日了?颜回之后,无人真正懂得孔子,那么两千多年之后的我们,瞎忙活儿有何用呢?


昨日,读到一本书,是一位未曾谋面的朋友寄来的。这是一本内部资料,系曾子第七十五代裔孙曾庆宁先生带领《大学》传习会的讲学记录汇编。


卷首语写道:“经典流传有三途:天传、家传、师传,传法不同则习法不同。文以载道,行以践道,心以证道。”最关键的是最后四个字——“心以证道”,给了我们这些既没有家传、也没有师传的苦孩子一条活路。


辛庄师范不是传统书院,而是洋学堂,我们不组织拜师之类的仪式。在师范讲学的有许多老师,不拘于一门一派。我的角色是当个阿庆嫂,组了一个局,往来都是客,希望同学们“吃好喝好”,“自修自悟”。 



今日主课,本想带孩子们对照《太乙金华宗旨》,学习《素问·上古天真论》。尤其是其中关于女生、男生生命成长周期的那一段。孩子大了,我们可以探讨任何领域的问题,百无禁忌。所谓敏感的话题,无论政治,还是性,我们都可以讨论。


我对孩子们说:为什么我们底气这么足,不怕把大家带歪了,引上邪路,因为“中国的整个文化都是中国人的后盾。……个体应全身心投入其中,因为只有他的真诚才能使他继续向前,使他的奋斗不会变成荒唐的冒险。”


这里引用的这两句话,出自荣格的《〈太乙金华宗旨〉的分析心理学评述》一文。可见,荣格对中国文化是有感觉的。没有家传,没有师传,不要紧,若你对“天”有确信,若你肯定自己是天之子,就可以直接得到天传。我敢负责任地说,人人都可以做到,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


昨天课堂上,让孩子们看了《沐猴而冠》作者的演讲,布置孩子们课后写观感。为了让大家多些感觉,今天又看了两段视频:电影《人猿决战》和《外星人E.T.》的简介。看完之后,孩子们的分享很鲜活:在这两部电影里,人和动物的界限是模糊的;人对动物和其他生物,包括外来文明,充满恐惧,但同时对美好的友谊、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善待,又有期盼。


有同学笔头很快,已经完成了一篇观后感,发到我的邮箱。她写道:

辉格所代表的是主流思想。而这一思想我们从小学科学课起便接受——“人是高级动物”。“进化论”思想,大概是根深蒂固了。

记得小学一次与同学争论“人的定位”,我始终坚持“人是高级动物”这一观点,毫不动摇。现在想来当时会有此念,大多是怕人自认“升一格”后心高气傲、目中无人,必将肆无忌惮的破坏其他生灵,由此走向灭亡。所以今日上课听老师说“人为天人”后,一时难以转变思想。但放在现实中,如:战争的互相残杀、迫害。这太不敬重生命了!但想到人对动物的残杀是否也是如此呢?不觉陷入疑惑。

读完孩子的文章,我很高兴。有疑惑很好!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有困惑没关系,怕的是有困惑,却不愿意深入去探究、想办法去解惑,昏昏沉沉度日,浑浑噩噩一辈子。


在《论语·述而篇》中,有几处关于学习的,孔子说得很妙: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孔子的自我省察,“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也可以理解为是他对学生和世人的期望。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我曾说,老师不是保姆,我也不是知心姐姐,我不会总围着学生转。这个态度是跟孔子学的。只是我学得不够好,让人觉得冷冷的,不像孔子总给人温润的感觉。很惭愧,这是我的不足。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就是这么一个平凡而真实的人,和我们一样,只是他少年时期就发心,志于道。


《传习录》中,学生问阳明,《大学》里面讲“知止而后有定”,是否是说,那个至真至善至美的生命本元,不在外头,就存乎我心?对此有了确信,才谈得上是立志,而且不再动摇。阳明非常肯定地回答:就是这样!(原文:问:“‘知止’者,知至善只在吾心,元不在外也,而后志定。”曰:“然。”)


对《传习录》里的这句话若有感觉,下面的这些经文就可以无师自通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最后一句,孔子的生命状态更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相关阅读:

教学日志|明雨老师:阅读“尼采”
教学日志|明雨老师:善作不如善改



★  辛庄师范由立品图书董事长黄明雨创办,致力于“重建大人之学”。更多信息请登录

     "一滴水“的新浪博客

    阅读   "立品图书“微信公众号

    “辛庄师范”微信公众号

★  招生咨询及报名邮箱 xzsf_school@sina.com

★  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