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学随笔 | 中霖:突破教育上的唯物

黄明雨 辛庄师范 2022-06-08



我没有什么教育理想,

我和大家的身份一样,

是一位家长。



昨天下午参加了一个妈妈们的座谈会,参与者大多是同一所国际学校的学生家长。


用组织者兰颖的话来介绍:


我与我周围的妈妈们都是选择了双语学校,希望能兼取中国和西方教育优势的贪心人。


然而,至少我自己是越来越发现,怀抱养育一个有世界格局的中国青年的养育理想,依靠引入西方人来办学的理念恐怕是死路一条了。


我们力求自救,才开始大家自发组织起来,在这个妈妈书房一起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我们在读论语,并将陆续读老庄、周易,并开始上中医课。


这些妈妈们的行动是值得鼓励的,因为她们在「教育自救」,而且不迷信所谓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


由于组织者事先没有将活动的标题传给我看:《某先生聊他心中的教育理想》,因此,首先我澄清:我没有什么教育理想。


我和大家的身份一样,是一位家长,由于不忍孩子的灵性被主流教育观念压抑,所以十年前和其他几位家长共同创办了一所另类的学校,并担任教学工作,一直到今天。


「理想」一词是舶来品,在传统语境中,我们说立「志」。


我很警惕现代汉语语境的一些词,与传统语境中同样的或相似的字词的精神断裂。简单举例如下:













 

右划查看更多


右划查看更多


右划查看更多



以上只是我随意挑选的几个常用字、词,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大家可用心去体会两者的差异。



在传统语境中,不会孤立地谈「人」,而一定是放在「天地人」的大背景中来看待人这个存在。


所以,人不仅是现代语境里的「高级动物」,更是天地之间最高贵的生命。


人者,天地之心也。立于天地两极之间,撑开生命的维度,一切都会变得熠熠生辉,别开生面。


人心,不只是解剖学意义上的一个人体器官,而是身体的主宰,与天地相感通。


性,也不只是指性格、脾气和性欲之类,而是天命。人人都有天命,都有不同的生命特质,以及与生俱来的、来自内心深处的召唤。


命,当然也不是烂命一条,贱命一个,而是受之天地,生之极也。故每个人都当正命,活着,就要做个明白人,堂堂正正,精神挺立,而不是浑浑噩噩,混一辈子。如果虚度人生,辜负了天的心意,也对不起自己。


道,也就超越了有形的道路、方法、途径,同时超越了世俗伦理意义上的「道德」,而首先是指天之道。


万物资始,乃统天。有了天,才有了地,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故人有恒心,可以超越生死。死而不亡者寿。人的精神与天地同在,此之谓不朽。



德,也不局限于公民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更是天道在人心中的显明。朱子说:“德者,得也,行到而有得于心者也。”


一个人德行的扩充,没有止境,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


因此,传统语境中的「天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世界」,因为有天的维度。有感于上天好生之德,故能悲天悯人,以天下为己任。


少年立志,就是给生命确定一个大方向,下学上达,配天。有志者,当以往圣为学长,向天地学习,将「与天地合其德」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立志,就是立信,我们有了一个成长的起点,那就是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天赋的明德。


如果说我们还有一个生命成长的终点,那就是将明德彻彻底底地显明,没有一点保留和遮蔽,此之谓止于至善。


△ 此图来自王林海老师游学课,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昨天,太极高手李光昭老师点击了解作品)来辛庄师范讲了一天课,有许多精彩之处,其中他也提到「始」与「终」的问题。


中国人看待「时间」,不是一支离弦的箭,而是一个闭合的圆。终点,即是起点,终而复始,生生不息。


而在这个时间之流的每个截点,都应当做到「始终如一」,而不是好高骛远,活在所谓的理想与现实的二元对立当中。

 

明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百年以来,中国人天人割断,失魂落魄,太可怜了。今天人们生活富裕了,但孩子教育的问题搞不好,家人健康的问题搞不好,仍然是可怜的。


可喜的是,天佑中华,一阳来复。教育改革与文化重建的工作,首先是生命信仰的恢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中国人永恒不变的信仰。


我们反省「五四」迷思,不是为了批评和谴责前辈,而是为了大家一起跨过历史的鸿沟,接续中国自古以来的精神传统。


在传统语境当中,「天人之道」、「性命之学」,不能用西方哲学的思辨来理解,它超越了感性-理性、主观-客观、唯心-唯物、形而上-形而下等所有观念世界的二分。


人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存在,相对于动物、植物、山川大地等所有的自然之物,人有自主心。这个自主心是上天赋予人的特殊的礼物,但人们通常不太懂得如何去用,往往心猿意马,意乱情迷。


在上古的经典《尚书·大禹谟》当中,圣王舜帝就向禹传授十六字心法: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可见,人心的确有一种执着于外物的倾向。孟子感叹道: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意思是把放逸出去的心找回来,安安稳稳放在腔子里。此谓守中,此谓抱元守一。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也要避免「唯物」的倾向。一方面,不要拘泥于书本,避免思维和外在形式的固化;另一方面,要警惕历史长久累积下来的人心的世故。


譬如,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就是典型的物质主义的价值观。


譬如,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之类,这些老气横秋的所谓「警世格言」,都应当毫不犹豫地抛弃。


这个时代,人类的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信息交流、交通运输如此便利,人类的精神面貌更应当来一次大的翻转,而不是把优越的生活条件当成了包袱。


江西的云居山真如禅寺有一幅对联:


两手把山河大地,捏瘪搓圆,洒向空中,毫无色相;

一口将先天祖气,咀来嚼去,吞到肚里,大放光明。


我们应当有点这样的气魄!而不应该未老先衰,身不由己,怨天尤人。



1970年代,在西方有一位行事奇特疯狂的喇嘛,名叫秋阳·创巴仁波切。他写过一本著名的书,叫做《突破修道上的唯物》。


「修道」这个词也许被视为一个专业术语,但孩子的教育,可是牵动了千家万户父母的心。


我想,大家胆量不妨大一点,去做点疯狂的事情,与孩子一起去经历生命的波澜壮阔、云淡风轻。


或许,你可以重新活一回,同时,孩子自然就健康地长大了。


祝福天下的孩子和父母!我们从来就是同路人!

 

中霖  合十

于辛庄师范



推荐阅读

 游学·游心·与天地往来




 


辛庄师范网络学院

开学啦!


▼辛庄师范网络学院二维码



相关链接:辛庄师范网络学院今天上线试运营







★  辛庄师范由立品图书董事长黄明雨创办,致力于“重建大人之学”。

更多信息请登录

     “一滴水”的新浪博客

       “立品图书”微信公众号

    “辛庄师范”微信公众号

★  招生咨询及报名邮箱 xzsf_school@sina.com

★  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