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随笔 | 朝会有感

辛庄师范 辛庄师范 2022-06-08



【编者按】


朝(音召)者,旦也,早也。会者,聚也。一日之计在于晨,阳气生发之际,提振精神,涵养正气,此乃朝会之本意。 朝会每日早上八点开始,大家共聚一堂,通常以诵读经典节选(如《论语》、《易经》、《黄帝内经》、《传习录》等等)为开始,再辅以随时就事的讲评,在一日之晨,拔振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生活工作中。近日收到一篇家长的学习随笔:朝会有感,经作者同意,分享在这里。



“娃娃妈”的学习随笔

 

今天早课后有些混沌,尝试梳理,呈现内在整合中出现的疑虑。这段时间每次早课都有欣喜,内心是澄明的,所谓澄明是黄老师讲的与内在的感受是相应的,并被扩充,外延扩展,被贯通的感觉,似眼前的如纱的蒙昧不清,被一层一层的卷起。


那个喜悦是由衷的。尤其前两天黄老师画在黑板上的那张图,我几乎在心里是屏息停住到,圣人通达到了极致。是以治历明时,顺天应人,以礼乐教化生民,立中,明位,内圣外王,感通天下,庸德之行。


中庸二字,豁然于心,与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六祖之“行解相应”,岂非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的文化通达至深如此,折腾啥都没出这个圈。且有法可依,有法可证,所谓天地定位,易行其中矣。欣欣然!我要好好学《易经》!


然理易通,行难解。


谈及师徒相授,言F老师讲到授业不收徒,颇不以为然。形正,名正,心正。磕头拜师貌似只是一个仪式【中霖的回复:我们尊重传统的师徒制,但辛庄师范不组织任何形式的拜师。我自己是有拜师的,将来还可能会拜师。许多事情,是从不同的立场来看。儒家最为崇礼,但任何人为的外在形式都是有局限的,内在的尊重师长和善待他人更为本质。而这只能是冷暖自知的事情,没法要求,只能时不时的提醒和敲打】,确是两个生命在有形因缘中的连接,是一份承诺,也有一份责任,不只是老师对弟子,也是弟子对老师的,那是一份彼此郑重的托付。



现在的人弯腰鞠躬都费劲,别说磕头了。之前看王镇华老师祭孔跪拜,心有惭愧,人能放下自己,是有修为的。由此及彼,F老师的授业不收徒,觉得是泛泛之言,可能之前派出所捞人,捞的有点受伤了。另有一层是以已推人的揣测了。


走到一定的时候,会很感慨,自己所学,所感,所证是无数的因缘际会成就的,不可复制,难免感伤。古人有“无人至我经行地,清风明月赋予谁”之说,可见一斑。但我后来觉察这里有自以为是的轻慢。


八万四千法门,各人因缘不同,老师是最重要的因缘之一,如再生父母,至于儿女造化,却不是人力可以估量的。六祖坛经: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轻人既有无量无边罪。人的判断里有自我经验和意识形态很深的印记。


我觉得黄老师倒是可以不收徒,他的至诚是随时可以把自己掏出来,不保留的,且是传道授业解惑,振民育德之事。但有个想象,如果有几个以心印心,深得授予的弟子,那个图景清晰有序,好像不是混混沌沌,不可分辨的。


更何况像F老师这种需要深入领会的技艺,需要心的打磨,术的深习,非一朝一夕可成的功夫。但这事一旦上升到理性层面的辨识和判断,就繁琐极了。L老师曾说,不要轻易拜师,你要承担老师的业力的。


说的心里一惊,反过来老师担学生的业力岂非更多?心悸然。其实很简单的一件事,相感相通,相托相随,因缘到了,随缘而为罢了。但观念一旦竖起壁垒,人的意识就会自动完形,看到的东西都是证明自己是对的【无是无非心之体,有是有非意之动。知是知非是良知,为是去非是格物】。


黄老师说的学文化,立精神,我自己领悟,从心理学的角度极高明,那是从原点上,从系统的序位出发,一个人自我的身份的定位,观念的澄清,那个精神的起点,造就外在有形的一切。立精神走到极致就是佛家讲的一起心一动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当下即是。


前两天在心里跟黄老师打了个赌,我赌他没好好读《维摩诘经》和《楞严经》不用赌,我根本就没有读过:)】,小乘的阿罗汉,佛叱责基本等同外道,(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诸修行人,不能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撰,纵经尘劫,终不能得。《楞严经》卷一)佛说跳出三界,并没有三界之外,出离六道,从未离六道而度众生。当下即是,心地法门,成己佛土。


这几年禅修有些感悟也不知道对不对,先梳理至此。【佛道的修习非常必要,但与圣学仍有差异。阳明先生早年出入佛老,后入圣学之门,在《传习录》中感慨颇多。】


每日晨读是件很享受的事情,身体和气息的参与,人是在当下的。虽然有些不能智性理解,但身体是有记忆的,那个因缘一到,自然呈现出来的慧性,不是思维理解可以比拟的。


之前有个缘起,读《德道经》,读了一年之后,某日清晨,沿水渠散步,适逢黄花初绽,心怡然驻足……“即已为人己愈有,即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那几句经文,没有任何征兆的在心头清晰的闪过,我当时一愣。


整个天赋予的德跟道、主跟体,一直贯穿影响到现在,还在你的心头——王镇华老师


天何言哉,如是已矣。自那之后,总不经意的在生活的各个场景,闪出与之相应的经文,特别的感动,我们从未离开圣人的怀抱。


当然最基本的语意理解还是要有的。黄老师曾说,语境的断裂,其实是精神的断裂。而精神的内涵,智性的理解是有上限的,感而遂通,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和其序,与鬼神和其吉凶,身体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把身体的参与只是做为道家修炼的法门,我觉得是有局限的,道家是以身入道,修之身其德乃真。


之前在辛庄跟J老师读过两个月的《诗经》,非常受益,声音的往复,情感的流淌与感悟是很有张力的。也听她论及诵读心得。【都可以尝试和体验,无可无不可】


后读《楞严经》,“陈二十五圣所证法门,敕选耳根,为初心方便,摄心轨则,安立道场……”由此两相呼应,感此诵经由耳根入,满腹经纶从身根入手,无非摄心当下,由止入定,由定入静,慧心开发,有所得也。是二种法并无优劣,因人而宜,岂可妄废?


下意识里是排斥写文字的,无非思维卜度,分别诸尘影事,只是眼界分明无分别,奈何狂心不肯歇。在自己的世界里日久,不流动也会迂腐,借今日之题,发心之所思。免自耽之惑,明圣人之教。故有肤浅之言,也是想有机会请黄老师发明阐幽。【不敢!你这篇随笔很棒,能否发在网络学院即将创刊的电子杂志《共生》上?】



  




辛庄师范

线上线下,课程丰富

文武医艺,样样兼备


2019年

给自己一个更大的开始

敬请关注


▼辛庄师范网络学院二维码





★  辛庄师范由立品图书董事长黄明雨创办,致力于“重建大人之学”

更多信息请登录

 “一滴水”的新浪博客

 “立品图书”微信公众号

 “辛庄师范”微信公众号

★  咨询及报名邮箱 xzsf_school@sina.com

★  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