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式发布|丁亮老师《中国文字之道》

辛庄师范网络学院 辛庄师范
2024-08-23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里,大多数人都习惯了用手机和电脑打字,以至于有时候我们会提笔忘字,好像文字我们再熟悉不过,但我们是否真正的认识中国文字?


我们今天阅读、书写自己的文字都习以为常,殊不知,我们正在使用的,就是是世界上唯一仍在广泛采用的意音文字;也是唯一一个一脉相承至今,不曾断绝的古文字,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并心存敬畏。

中国古代史的时候,会有大量的古文。今天一个随便的中学生,就可以直接阅读,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他可以自在地跨越千年,直接和历史上的先贤进行思想上的对话。

因为自秦以后我们“书同文”,每一个固定的汉字符号就被赋予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意思。也就是说即便我们相隔了千年,即便我们地域不同,口音各异,我们都可以自在而顺畅地阅读。

但是如果是一个英国人,他要读四百年前莎士比亚原著的话,就已经很困难了,更不用说更久远的乔叟的诗句。

中国文字和埃及圣书字、古苏美尔楔形文字、原始艾兰文字和克里特文字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然而,现在唯有中国文字没有停顿的被使用,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种有着日渐严密体系的表意文字。


中国文字之本是观乎天文而构造的形象文字,它与天地人紧紧联结。因此,它所蕴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又极其精炼,比如屯字”的甲骨文,破土而出的小芽生动地概括了所有这一切的主题,甚至不需要多余的解释。

丁亮老师在《中国文字之道》,曾讲到“神”这个字,左边一个“礻”,右边一个“申”,甲骨文里的“申”字,就是闪电啊,哗的一下,直接下来,圣人的神也就如此一直延伸,延伸到我们的今天,通过这个有形的文字,跨越时空,传递那个无形的精神,看到的这个字,就如圣王在我们面前,我们就能跟他们的精神接通、相会。


中国文字不只是对于事物之形体的描绘,更是通达之人以心应万物而体会到的事物之神,透过文字本身的意象可追本溯源


这就是汉字的魅力、灵性所在。不是被人为赋予含义的符号,而是直接取之于天地,新鲜活泼,无可辩驳,无所隔阂。


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当今时代,
中国文字承载的精神更应该被激活。

《中国文字之道》今日开始上线预售



执教于台湾大学中文系的丁亮老师,
从中国文字的天命入手,
揭示出了中国文字之道。


课程原价:1080元

2019年11月21日——11月24日


预售特惠:329元



11月24日(周日)6:30开始更新
每周六、日更新,日更两集

共38集


识别海报二维码,进入预售通道



为庆祝《中国文字之道》的正式发布


2020年2月1日-5日

丁亮老师安阳文字之旅游学课程

也同期进行拼团特惠


游学课程原价:8000 元

2019年11月21日——11月24日


拼团价格:6000 元(两人成团)


点击图片
了解“安阳文字之旅”游学




讲师介绍


丁亮老师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开设中国文字学、说文解字、书法、中国文字与书法及老子等课程。硕士师从龙宇纯教授,完成硕论《说文解字部首及其与从属字关系之研究》,博士师从唐翼明教授完成博论《无名与正名:中国上古中古知识分子的名实运动》,主以现代符号学的角度探索中国古代名学问题,尝试在符号、认知、身体、权力、欲望与自我修炼等观点下,重新诠释文字、文学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以融合中西,恢复中国人文传统。


课程介绍
本教学片适合人群:
◆ 全中国的每一位中学生
◆每一位语文教师,教育工作者
◆ 有抱负的从政者以及海内外中国文化的爱好者


课程收获:
本教学片从中国文字的源头出发,综合了圣人经典、书法、古典文学艺术等多领域的学问,可以帮助学习者领悟“文以载道”的原本精神。




《中国文字之道》目录

 
第一集 道与中国文字中国文字之道,其实也就是我们自己的人生的道路,这条道路,从历史来说它很长远,但是这个长远的道路,实际上它也浓缩在我们一生当中。文字穿梭于我们人生内外,它塑造了我们的环境,同时它也影响了我们的道德。
第二集 中国文字的天命根源王者之所以能成为王者,是因为他有某种道德呼应了天命,他承接了天命,并要传递这个天的命令,这时候就制作成文字。文字制定下来以后,万事万物尤其是人为的人间的事物,就都能够发挥它真正帮助我们生存的作用。
第三集 你的天命字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你人生里面种种复杂的抉择,种种跟其他人的关系,可能就围绕着某一个字去进行的,也许它就是你的天命字。当你深入理解它,也许你会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这是中国文字奇妙之处。


第四集 中国文字的起源我们在谈中国文字起源的时候,会先从所谓的神话开始谈起。谈到最后,我们会进入所谓中国人的天地人的架构,就是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人是处在天地中间的,这个时候我们的历史和历史传统,以及对于人的自觉已经产生了。


第五集 图形操作的能力文字的起源,一开始有一个图形独立的阶段,但后面它还可以变成像信一样的给别人看,将很完整独立的讯息,传递到远方。人类这种图形操作的能力很有趣。这件事情对于人类的文明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重大的发展。
第六集 神命的形成与传播在文字发展的早期,它为了有效的传达王者的命令,那么它的图形要跟语言结合。那王者的命令,它是以一种神权的方式,就是王命其实是王者代表了神,他接受了天的命令,王者之道,然后透过王者的嘴巴下达命令传给大家。
第七集 从鬼神到人文中国文字,完成了一次从鬼神到人文的转变。也就是说,从充满了一种好像有神奇的魔力,转换到成为人的一种内在能力的表达。图形文字不只是去画外面那个东西,外在的义,跟我们内在的意,两者结合才是那个字的意义。
第八集 立中与四方风神在甲骨文当中常常强调要“立中”,要把这个“中”立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动作。为什么?因为“中”是去呈现风的。它的奇妙,就是从外面的旗杆可以到我们内心的旗杆,就是我们内心的这个风气,这个德性也要有中。

第九集 完整的卜辞结构

商朝人在占卜过程中,他不是全然的依赖鬼,他是有技巧的去询问。这时,他就有了思考,也就慢慢的有能力去掌握事物了,然后不再恐惧,这个人就挺立在天地间了。这个过程就是人从天地间走出来,建立天地人三才的关键。


第十集 语言对话中概念的呈现

在商朝人通过甲骨占卜,与鬼对话当中,已经开始酝酿了一种人文的色彩,有人的思考在里面。一些文字从专名,开始通名化了,也就是说商朝人在从早期的商到这个晚商,西元前大概1100年,他们的思考概念化越来越强了。


第十一集 从甲骨文到金文

西周金文与甲骨文有很大的性质差异。动物的甲骨,好像有一种通灵的作用,而将文字刻在青铜器上,其主题不再是占卜问鬼神,而是追怀祖先,特别是祖先传下来的德能。而这个德能是靠着人的学习,在家族当中代代相传的。


第十二集 字形的变化与同化

简帛的出现在东周,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思想奔放的黄金时期。由于简帛的轻便,我们可以变化、修改我们的思想,思想很便利的得到了一种解放。这个解放,包括字形解放,字形得到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更多目录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第十三集 字形的解放与“人文的础石”
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从贵族阶层解放到了庶民阶层。政治势力的瓦解,就形成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同时人民这个阶层进一步分出来了士农工商。而文字作为人文的础石,它在文士辩论的时候变成文士说辩的利器。
第十四集 东周社会与人文的后设思维后设性思维有一点特征,就是他在使用这些“名”的时候,他会跳到“名”的后面,去思考它的本质是什么?这一个更深的思考不得了。中国很有趣,在春秋末年的时候,出来了两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一个是老子,一个是孔子。
第十五集 侯马盟书与气侯马盟书里,同一个字会重复出现,而当这个字多次出现时,它的字形变化很大,以至于你完全认不出来是同一个字变的。可见东周文字成为人文的处世的一种具体表现,那人呢,就真的在天地之间独立出来了,成为万物之灵。
第十六集 文字系统的操作与书体的诞生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呈现了一个中国文字前所未有的现象,那就是一个字有好多种书体的写法。什么是书体?礼(禮)者,体(體)也。秦汉建立大一统的帝国,其实承接了孔子正名的想法,形成了一个大一统的文字系统。
第十七集 两汉名教的建立名教的意思是文字教会了大家去尊道贵德,或者说文字本身就是道德。董仲舒强调名教是为了推行教化,帝王须深察名号,因为这些名号不止是工具,它是天地之义,“名则圣人所发天意,不可不深观也”。我们藉此去观天意。
第十八集 正字活动与《说文解字》要建立大一统的文字系统,就是要让所有的事情顺着名去完成,那名当然是顺着天,“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那《说文解字》也继承了这个说法,所以《说文解字》就说了:“王,天下所归往也”。
第十九集 类应宇宙与经纬之道秦汉的名教把文字当成一个大一统的系统去处理,那在我们的思维里面呢,就会相应到我们对于外界的认知,那它就形成了,如果文字是一类一类一类的,那么这个宇宙就变成了一种一类一类的存在,它变成了一个类应的宇宙。
第二十集 谶纬与文字说解我们来看看这有趣的谶纬中所隐藏的天命。谶纬一方面有点像迷信,另外一方面它也反映了汉代人,在说解文字上面的一种态度、想法、方法,那么一个重点就是,文跟字的观念的确立。文跟字,这是文字里面的两个层次。
第二十一集 说文解字的共时系统说文解字的系统是在一个类似家族的观念下建立的,文是祖父,字是子孙。就像一个人,只要你有姓有名,就一定可以找到你在社会中的位置。文跟字相互组合分成六书,象形指事是文,会意形声是字,转注假借是用字的法则。
第二十二集 道法自然与直抒“我”意在名教这个名分要求下面,所有的行为都有一个固定好的要求、标准,其好处是有礼可循,社会稳定,其弊病就是僵化、形式化,导致虚伪。那老子标榜道法自然,庄子强调法天贵真,那么是非常有助于调整名教的缺点的。
第二十三集 魏晋以意解字之风潮魏晋人尝试在以意解字当中,不断的去把名教的形式化、僵化活络成每个人内在真诚的心意。他们把“自然”建立成了一个道德,然后用“我”自然流露出来的真意,当成一切行动的根源、根据,并由此形成了他们的理想世界。
第二十四集 魏晋风流与道教画符自然大化流行,人的内在相应的也有悲欣替换交集。魏晋人擅长行草,在笔画的推移变幻里,就系着一个心乐悲伤的这种意念的变动。“我”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而是在大化当中一种活泼新鲜的存在,所以会不断的涌生新意。
第二十五集 魏晋南北朝书体魏晋崇尚自然的流露,这个自然的流露是自然的一种气的感应,那我们的心接收到了,转换成意,这个意再透过我们的骨血、精肉,那么使转这个笔,让这个笔锋在圆转跟摆荡之中形成了这个轨迹,那就是所谓的行书、草书。
第二十六集 隋唐宋心性的发展中国文字从构造的发展,到书体的发展,再进到心性的发展。那么这个心性的发展,是从隋唐宋到元明清,有一千多年的时间。那么这当中就强调一个主题:养性、立命。那么这其实是承续前面这个开天辟地,尊道贵德下来的。
第二十七集 文字与书体米芾对中道的用笔,做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描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其实就是出去了要回来,你往下垂了,你就往上缩回来。那么书体就这样,在大家身心投入之下,它就从这个一体感的建立,也把我们的心性写进去了。
第二十八集 隋唐字样隋唐《干禄字书》开始展现了一个有层次的境界的观点,它把字分成俗、通、正三体,通通接受,通通承认,只是用处不同。这个观点是受佛教的影响。不过佛教里面那种细腻繁复的境界说,被中土文化改造了,只分了个三层。
第二十九集 唐太宗书论唐太宗的书论值得重视。《指意》这篇文章一开始它就讲了,“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那这里讲的不是这一个字写得正不正确,通不通俗,而是字里面有一种精妙的态度,即这个神气它要冲和为妙。
第三十集 字如其人与宋人测字中国文化的博大,反映在这样一种文字,所有的人去写它,其性情都会呈现在里面,斜正如人。所以书家境界很高超的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字跟人的关系,这个关系特别在宋朝邵康节的《梅花易数》当中有具体的描述。
第三十一集 梅花易数字如其心,字如其人,从一个人写的字可以看出他的性情和命运。有人说《梅花易数》是迷信,是宿命论,好像你有个奇特的命运固定在那边,不能改,不是的。当然能改,要不然好好写书法干嘛?就是养性立命,修身养性嘛。
第三十二集 书写与养性立命如果一个人书写笔画好,邵康节就说了五行全备,就是一点一画五行全,这样的人功名发达享高年,他的点画没有瑕疵。换句话说,他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他可以顾全到所有人。这其实是一个王者,王者可以呼应照顾到所有人。
第三十三集 明清性灵的冶炼元明清的文化里面,性灵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由此产生了一个使用文字的态度,就是定名。书家就透过他自个儿的性灵,产生出从他自个儿出发的特定的表现。这是一种冶炼,在红尘当中,要把自己的性情写出来,很不容易。
第三十四集 性灵与定名性灵与定名的关系,第一个特性是以小见大。就像王阳明讲的,“人一日间,古今世界都经过一番”,说你一天活下来,古今世界都经过一番了,那岂不是每天过得生机活泼的吗?一般人看不到啊,所以他说了,只是人不见耳。
第三十五集 性灵小品与红楼说梦《红楼梦》把人世间关键定在一个字,就是“了”。《好了歌》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人生的关键其实不是在神仙的好坏,而是在你在世间这个俗情能不能了?那这个俗情能不能点化,就看你的性有多灵。
第三十六集 元明清文字与笔性明清文人写字,常常写很多的异体字。那写这些奇怪的字,其实是用我们比较不熟悉的文字结构,下去顺着他的笔性去变化的。笔性通什么?通心性,因为万物一体。那他顺着笔性写的时候,要从他这个心头一点灵光展现出来。
第三十七集 敬惜字纸与文字改革敬惜字纸,就是这个纸上面写了字,我们要恭敬它、珍惜它。你这样恭敬字纸,你就会文运宏开。这些字纸传递了智慧,烧了以后它化掉了,过化存神。这个字传递的圣贤的神明,会存在读书人的心中,那些字的意义会帮助你。
第三十八集 国文教育与汉字教学中国文字以形为主,它很方便使用。幼稚园小朋友学写中国字的时候,一开始涂鸦,也不知道他到底写的是什么,慢慢的他写得越来越像中国字了。目前两岸的国文教育,都是从拼音或注音符号教学开始的,这是不是有些奇怪?





——— / 想看更多好内容,请关注它吧!/ ———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辛庄师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