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活好自己人生后半场,比知道阳明一生精彩更重要!

传习班学员:刘歆 辛庄师范
2024-08-23


本文来自中国文化传习共学班学员刘歆同学第一天的打卡日记,讲述了她从参加两期中国文化溯源共学班再到传习共学班的收获,以及过程中对自己、对家庭的重新认识,非常真挚坦诚,经作者同意,在此分享给更多朋友。




【中国文化传习共学班】

  Day01打卡日记



活好自己人生后半场的一万天,
比知道阳明一生精彩更重要!
 
今天是2020年5月16日星期六。天还是灰蒙蒙的,一片阴沉,凉爽的很。远处突兀的一幢高高的、在建的楼宇,鹤立鸡群的样子,戴着一顶蓝色小帽,是我们未来的新家。窗外,飞鸟从脚下掠过,继续向下盘旋,飞到小花园上空,那里已然有一群人早起在练起了太极。
 
昨天晚上,“中国文化传习共学班”开班。好不热闹!
 
也许是因为,本次学员大多都是辛庄师范三年制的学员,像我这样“插班”进来的不多,跟老师们都比较亲近;

也许是因为,本次学员人数较少,相比之前两次共学班3000人的容量,这次大概只有1/20,150人左右,观众不多;

也许是因为,诸位老师白天一整天的“阳明之路”拍摄之旅中,数次被阳明先生一生跌宕起伏与“此心光明”所感动所激励,心生感慨;

也许是因为,恰逢5月15日星期五这个“好的不能再好的日子”,又“酒逢知己千杯少”,多少年志同道合的老友汇聚一堂,疫情过后初次见面,把酒言欢,有多少话要说呀,只是被“传习班”开班这事儿中途打断,本来酒桌上正在“叙旧”的氛围转到了直播间……
 
总之呢,诸位老师真情坦荡,语重心长,好似对着自己的亲孩子、亲学生,一点都不见外,一点都不客气,放下一切“端装”,一下子就生动可爱活泼起来。
 
董平老师就直接在酒桌上跟大家见面了,酒后吐真言,认真感谢了辛庄师范,感谢黄明雨老师和冯刚老师陪着自己录了三年的《传习录》,现在又开始走“阳明之路”。而后,便继续与冯刚老师举杯,离开了直播间。
 

明雨老师的分享与问答互动,是开班仪式的主要内容。
 
他一天“阳明之路”走下来,深感王阳明在“家天下”时代作为一个“读书人”的生活、生存、生命之不易。我在春节期间看《王阳明传》,的确也是这种感觉,他一生“随心所愿”讲学、与同道中人对酒高歌的日子不多,尤其是到了后半生,一路颠簸流离,身不由己,像一颗棋子一样被皇权摆来摆去。中间也有他向朝廷呈文辞官后杳无音信,没有人管,索性就先回家了。看到这里,我倒是很欣赏他的灵活,不比他那个时代文人一般迂腐。但是,最终他还是在赶回家的路上去世,留下八个字“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读完《王阳明传》,接下来就打算读《传习录》了。这时候,中国文化溯源共学班出现了。其中,就有董平老师《传习录》导读的模块。也是因缘,跟了两期溯源共学班,走到今天的“传习共学班”,恰好三个月了。而这三个月,也是“新冠”疫情胶着的三个月,从爆发,到持续走高,再到慢慢消退,到今天基本解除隔离、恢复正常——也才有了明雨老师经余姚到绍兴与董平老师汇合,继续走“阳明之路”。
 
可以说,因为疫情,中国文化溯源共学班才出现。明雨老师回顾17年前2003年SARS期间闭关40多天,不破不立,得到重生。他非常感谢这段日子,说: “旧的我不死的话,新的我就长不出来。”


因为疫情,我跟了两期溯源共学班。在第二期共学班结束时,也是由衷感慨“是结束,更是新生”。也在5月6日的“日新随笔”中提到,预感我的人生将会发生大的变化,这将是“一个小的结束,一个大的开始”。
 
不太敢在众人面前说,要感谢这次“新冠”疫情。毕竟,疫情是人类共同的灾难,也是人类的“共业”,在普天大悲时,谁也不能置身事外。但是,这种感觉是从内心里面“涌”出来的,就像春季班结束后,很多话从心底“涌”出来,不吐不快,所以一定要开始写“日新随笔”一样。

当然,这种感谢也不仅仅是因为疫情期间遇到了“共学班”带给我的影响和思考。更早之前的若干沉思,才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碰撞爆发了这次共学班的震荡与收获。
 
1月24日,除夕,“新冠”疫情刚刚被报道的第五天,我在微信中写道:上次SARS非典,孕育了一代互联网超级公司。希望这次抗疫大战之后,大家可以重新回归到“家”的秩序建设中来。

2017年底和2018年初,也就疫情爆发的是两年前,正是我的焦灼时刻。从学生时代一直到大学毕业工作以来,就像明雨老师说的,“一帆风顺”,春风得意。但是,在那段时间却一直被儿子教育、上学的事情困扰,因为一直担任“重要”工作顾不上陪孩子,心里便很多歉疚。终于,在经过长达半年的慎重考虑,跟先生多轮研讨后,虽然心有不甘,我还是“退居二线”,换了一份不用坐班的工作,心安顿下来陪孩子。


两年来的陪伴,眼见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这次疫情,更是给了我们全天候共处的机会,想要分开都不可能。这正是最好的“修炼时刻”。1月初放寒假,到前天公布6月1日开学,一共近五个月150天的时间,从他六年前去小学后,再没有这么多时间天天腻在一起了。

从稍微有点“陌生”的客气(1月初到2月2日),到慢慢“共生”一天24小时陪伴(先生2月3日上班就被隔离到儿子的房间),又到回到自己房间在家上课(3月9日解除先生隔离),一步步渐入佳境,尤其以4月份跟我同学“春季溯源班”(4月3日开课到5月6日完成)进入同学同伴的高潮,恰当我感觉这一轮“修复”圆满结束时,5月13日北京市教委宣布6月1日返校。我便利用最后的这两个来周,再“宠溺”一下他,给我们的“共处”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次疫情,我和儿子“在家学习”都是从2月17日开始的。今天,5月16日,我以进入“传习共学班”踏上新的征程。儿子,则以下周一5月18日给同学们分享《中国艺术精神》启程,把中国文化精神的种子带到学校,带到他们同辈中去。
 
明雨老师说,他愿意跟青少年们在一起工作,因为孩子们改变起来比较容易。而成人则比较难。听起来虽然不入耳,却是大实话。我回到“家”中心后,发现自己的一点点变化,就会体现在孩子身上,我心所在,孩子如镜子般返照出来。原来工作中“心怀天下孩子”的那种愿望,却是实实在在在自己家孩子身上“长出来”了。所以,家才是最贴身的“道场”。也才着实明白“修身、齐家”,至于“治国、平天下”的事情,慢慢来,先把身修好,把家齐好,自然能承担起来“治国、平天下”的重担,而且,不用勉强。
 
所以,不着急,慢慢来,就快了。学习这次课程也是一样。
 
经过半个月的采访准备,这几天开始提笔写中医在本次抗疫中经验总结这本书。如蚕吐丝,如蜂酿蜜,如牛产奶,把所采访到的、资料中呈现的、自己思考的,种种,酝酿起来,发酵。慢慢的,一点一点地,从心田流淌出来,如琢如磨,反复修改。时间所迫,虽不甚满意,但先奉出样章,却被狠狠赞赏一番,终于松口气。自知并非天才,半路才参与项目,别人已经走了俩月,所以只能天天下死功夫“赶路”。最多时一天看十几万字素材,半个月来更是誊写了近十个小时、十万字的采访实录,查阅了无数材料,才慢慢有了一些轮廓。
 
昨天先生拿回家来10斤肉,是单位扶贫采购作为福利发给的,据说品质不错。他嘱咐我晚上做个红烧肉,并把制作教程发给我。我便投身其中,按照教程一步一步做起来,一点功夫都不敢偷懒,最后自然是色香味俱全,儿子大快朵颐,吃者交口称赞了。一个根本没有任何“厨艺”基础的人,舍得花心思,舍得花时间,便是有结果。
 
明雨老师说,学阳明先生,就要学他的事上磨练。从这一家一书一肉三件事上,的确深有同感:心之所系,便是光明所在。光明处,便是生长的方向。
 
就在即将完成这篇随笔的时候,阳光从云层中射出来,落在电脑屏幕上。一片耀眼的光明。

- end -


推荐相关课程
👇

中国文化溯源夏季共学班
(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正在团购优惠中 
👇





——— / 想看更多好内容,请关注它吧!/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辛庄师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