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林海:《王羲之与书道精神》

辛太学 辛庄师范
2024-08-23

编  者  按

近日,三年制秋季课程开展同时,王林海老师也来到千年古县宜黄,遍访当地山水人文,为《行走中国·遇见》杂志项目做准备。研习营前夕,老师讲授了《王羲之与书道精神》三讲(共六集)。教学片上线后,给许多学员朋友以很大的触动。今天我们将向大家介绍这一课程的部分内容及学员反馈,愿更多人能够从中得益!

 

截图来自《王羲之与书道精神》,第二讲(上)



什么是书道?


书道不是我们现代人讲的艺术,它是生活,要化育生命——这是最关键的。


过去读书人都要写字,在日用生活里面以“道”统之,让生命得以提升。人生就是追求这个完美,不停地完善自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在这个提升的过程中,“道”就来了。


玩石头、画画、写字,第一个要养到生命。


如果不养到生命,还学它干什么?


截图来自《王羲之与书道精神》,第一讲(上)


观读书道


观读中国艺术品一定要学会静观,才能到达“坐忘”,完全相融。


当你心中的那个字,与书写者的那个字分不开了,那个字就融到生命里,成为自己的一个榜样。


每个人在艺术上是不需要学的。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为无为”,“学无学”。


当然,这后面有很多技巧能使它更入微——这个是要学的。但艺术是自己长出来、活出来的,不是学来的。



像我到现在六十来岁,越来越赞美,觉得我们的文化高明。很多人觉得我太自信了。


我们近一百年失忆了,首先从感情上要回来:这不是“万恶的旧社会”,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多少爱呀!


我们的祖先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那个大义承担,传给后代。






学员笔记


@杨非

近代四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在整个西学迎来的时候,进入到自己的艺术,呵护自己的文明。书道就是成就生命,艺术精神就是文化精神,文化精神就是生命精神。道德、仁义、美善就是通过游于艺,在生活处处活出来。
读古代文明,不是去为了获得一些知识,获得一些见识,而是要看能不能与自己内心会上,身心向往,提振自己,进而超越自己,这才是目的。 


@马琳
“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春蚕吐丝,如虫噬木;高空坠石,万古枯藤;渴马奔泉,侧担相让;惊蛇透水;观夏云,听涛声;惊沙坐飞,枯蓬自动……”
听到好多描绘书道之词,春季共学班听王林海老师讲中国艺术精神,只知道要用心去会,这次就讲得更具体了!全是自然与生中的可见可闻。入微入妙,出门溜狗看见树梢的一只小鸟,心境也有些不同了。


@起航
看了几遍老师的第一讲,今天周末又重新观看,感悟更深。
1.生命的自信是第一位的,做自己,做真人。太多崇拜就是外求。
2.艺术就是生活,脱离了生活,要从内求,从人、从心去感受,美在人心。 


课程目录



第一讲  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上)

王羲之和书道,实际上是一种关系。王羲之作为书圣,上续伏羲氏,下承到我们今天。过去读书人都要写字,在日用生活里面,以道统之,让生命得以提升。所以说书中见人,身、心、性命之学,都要回到、还原到我们这个人。


第一讲  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下)

肯定每一个生命,要从“真诚”这一步开始。否则的话,我们艺术打不进去,整个文明也走不进去,因为这文明全是这个东西。如果每天谈论“道德”,却对其本意不了解,那么中国文化跟你就一点关系没有了,鹦鹉学舌而已。


第二讲  笔法 身法 心法(上)

艺术的精神是不需要学习的,只要通过自身、通过天地人文由内而外把它启明,这就是德性。但它的手段、方法是后天要学习的,那就是艺术的语言。那么艺术的精神内容就是人格,这个不容讨论,这是中国人千古不变的精神。


第二讲  笔法 身法 心法(下)

为什么我们要临帖?现代人说,临摹没有创造力,应该去写生。不是的。一个孩子来到这世界,要跟最优秀的人学习,要在好的成果至上不停延展。临羲之公的帖,让他来孕育你,通过笔迹师古人之心,然后超越他。这叫传承。


第三讲  书道的生活(上)

清代的李渔,刘熙载的《艺概》都很有意思,在乱世当中他们一直遵循孔子之道。外族文化进入,文人靠什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所以从书画,可以看到每一个时代的人心、德象,这样去和古圣先贤相会。


第三讲  书道的生活(下)

谈到宋代,禅这个字是跨不过去的。唐宋这个时候,禅是一种文化上的重启与梳理。这叫“心地法门”。我用“力量”两个字来形容禅,因为它是祖师禅,祖师禅就是破一切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全部回到日用生活,回到真实世界来了。

本片亮点
本教学片录制于王林海老师的道场——煦园,有如下亮点:
1、插入文物、书画高清ppt,清晰直观。
2、内有精校字幕,无障碍领会老师经典引据。
3、延续了《中国艺术精神》中饱满生动的风格,启发人、鼓舞人!

课程总时长
9小时

适合人群
所有对中国书道以及其背后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有兴趣者,背景不限,来历不限。(建议14岁以上,以免对其中涉及的历史背景不甚了了,有浓厚兴趣者不受此限)


王林海老师
字莽埜,号乐鱼,浙江云和人,王羲之68代嫡孙。1963年生人,书画家、人类心性艺术史学家。北京诚明内学院山长。曾任中国国家画院驻院画家(1991),新加坡国际天地人艺术社社长(1993—1995)。传承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之法脉,拜于陈我鸿、朱豹卿门下修习书画之道。1996年之后闭关隐修至今。主要著有《一管笔——活出中国人的精神》、《王林海游艺明心录》、《王林海现代国画集》、《大美生生——2011-2016王林海作品集》、《王羲之家族历代诗选》 等。“美,只指向心性”是他对人类艺术精神的定位。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辛庄师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