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森:《大美乐教》

辛太学 辛庄师范
2024-08-23

编  者  按

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的课程,来自一位音乐教育的终生实践者,一位可敬可爱的老先生——著名竹笛演奏家、指挥家刘森老师。


他主讲的《大美乐教:刘森老师谈艺录》,是一部以访谈形式拍摄的教学片。片中,刘老从乐教的现状、辉煌的历史、个人实践体会等方面娓娓道来。其丰富的人生经验与艺术见地,都是我们后辈极其珍贵的学习资料。





大美乐教:刘森老师谈艺录


刘森老师是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年轻时被誉为中国的“笛王”。他的天才和特殊成长经历,使得他对音乐及音乐教育的认识是全面而深刻的。

该访谈片本身就是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通过刘老的娓娓道来,我们可以领略圣人重视乐教之用心,以及中华礼乐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1

1刘森老师


1937年生,曾任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演奏员指挥、中国广播艺术合唱团指挥、总政歌剧团指挥、总政交响乐团指挥、中国电视爱乐乐团指挥。

生长于音乐世家,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音乐,学习、吸收世界优秀音乐去推动现代民族音乐发展。

刘森更是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和指挥的民族乐队曾多次受到周恩来总理及世界各国元首的称赞。



(刘森老师在暑期研习营现场演奏)


学员笔记


@杨荣

上刘老的课和跟刘老课下相处,都是很特别的体验。他经历过人生的跌宕起伏,见过最大的世面、最了不起的人物,也受过不为人知的委屈、吃过我们难以想象的苦。


岁月将这位天赋异凛的音乐奇才打磨得极为温暖,同时又没有消磨掉他半点儿的热情,单看到他的温润慈祥的笑容,我们就忍不住也跟着嘴角上扬。


有很多时刻,我看着刘森老师,就好像看到了历史在前进。他见证过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自己也带着一种时代的使命感,记载着历史,也创造着历史。


每次听他讲过去的故事,每个人都屏气凝神,因为实在是太生动了!每当他提起鼓乐和乐教工作推进的设想,也都会激发我们的热情和憧憬,带动着我们跳脱狭窄的视角,借他的眼睛来看事情。


真心希望老人家能身体安康、长命百岁,实现他在音乐和教育上的想法!期盼能有更多有识、有志之士能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本片亮点

1、从乐谱、乐器、乐论入手,建立全面的“音乐学习观”
2、真实有感,既是音乐课,也是“历史课”
3、老师的终生实践,将给向往音乐教育者极大的启发和鼓舞!

适合人群

所有热爱音乐及音乐教育,对礼乐文明有憧憬,或愿意对此有深入了解者。



课程目录



共18集


第一集  什么是乐教


这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我认为我们应当更注重实践,尤其是在孩子们成长过程当中,音乐艺术如何伴随他们的成长,如何与心灵教育、历史教育结合。乐教不只是专业训练。对此,《尚书》里讲得很清楚,古人看问题很长远。


第二集  当前乐教的处境与出路


现在基层学校的音乐教育真可以说基本上是空白,老师教的都是社会上的流行歌。中国古典的乐教体系,世界优秀的音乐教育,以及来自革命的生活历程的教育体系,这三者都丢掉了,太可惜了,所以需要重新整合,需要重建。


第三集  从零基础开始的乐教实践


我们在辛庄的实践是零基础,从改变声音状态开始,让每个人发现自己声音的表现能力。大家很喜欢,学得很兴奋。如果坚持下去,我们完全可以把中国最优秀的民歌唱好,把《诗经》、唐诗、宋词唱好,把世界最美的歌唱好。


第四集  一个完整的乐器体系


我们可以从乐器入手。中国乐器与世界乐器可以相通,是可以协和而成的。中国乐器有自己制作的传统,但从来不排斥外来的乐器,它留下了强烈的时代发展的印迹。由此可以看出,乐器有个性化的方面,更有共性追求的方面。


第五集  孔子对乐教的重视


讲乐器,既要有实物,更要有演奏,如果离开了演奏就只是物,见物不见人。孔子对于音乐的重视,是任何政治家、教育家都应该吸取的,他亲自唱,亲自奏,亲自整理,亲自把感悟讲出来。孔子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刘森老师指导马村女子爱乐合唱团演唱《诗经》


第六集  依天时而生的中国乐器


中国的音乐文化是律制的文化,古人发现了十二个月,发现了二十四节气,于是确定了精确的律,确定了黄钟大吕,把律的存在变成了一个可循环的黄钟,确定了以黄钟大吕命名的十二律。中国音乐是大乐,大乐与天地相合。


第七集  我与笛子的因缘


初中的时候,一个同学拿了一支竹笛来找我,说吹不响,我拿起来就吹响了。这是我第一次吹笛子。后来同学要把笛子送我,我没要,用挂蚊帐的竹子,自己动手做了一支。我脑子里已经有很多曲子了,只要一吹笛子就放不下。


第八集  我的音乐成长之路


因为吹笛子,我没上高中,就被广播电台民族乐团选中。于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成长。接触了杨荫浏先生、曹安和先生等专家,以及一大批像演奏苏南吹打的民间艺术家,这样民族音乐在我们的心中就是一个活的东西。


第九集  向民间学习,向传统学习


对所有的民间艺人,对所有的老的演奏家,我都是尊重的,我认为他们都是我的老师,他们都是先辈,而我是个学生。至今,我仍然坚持这个态度。学习古代音乐,一定要懂得继承,懂得传承,但是继承和传承之间肯定会发展。


第十集  中国音乐最大的魅力


中国人的艺术的自由在哪里呢?律上没有自由,在韵上自由,在情上自由,在意志上自由,在精神上自由。“律有数,韵无穷”。这个律跟韵的关系,受我父亲的启蒙,在我的很小很小的心灵里头,应该说就埋下了这颗种子。



第十一集  乐教的目的就是不同而和


竹笛带给我的文化的动力不是吹响了竹笛,是开阔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古代讲的旋宫转调,就是这六个孔可以各自为宫,它指的就是竹笛的用法。它就是可以各个调都可以用,它不是换竹笛,一只竹笛它就各个调都有。


第十二集  乐教精神与外交艺术


那时所有的外事活动我们都参加,我们要演奏外国音乐。为什么演奏外国音乐?不是为了新奇,不是为了票房,是因为要进行文化交流,是对客人的一种文化尊重。于是在我们这里,就实现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融合成一体。


第十三集  音乐与历史、与时代的关系


笛子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向古代文化的大门,同时打开了一扇连接世界文化的大门。这种文化视野的打开,应该感谢电台,感谢老一代的领导者。并且由此我认识了音乐怎么跟社会结合,怎么把个人的需求变成一个时代的需求。


第十四集  艺术追求与人的自我完善


我们要绝对做到傲不可长,周恩来总理跟我们讲话,你们能不能过好五关?第一个你们能不能过好名利关?你们能不能永远不向党伸手啊?不要做不利于老百姓的事,这个教育很深刻。它和我们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结合在一起。


第十五集  律的研究


中国最早发现了律的存在,是从天地宇宙,是从生活当中。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就是宇宙的转动和地球上的人,和山和水和气侯环境存在的关系。中国人发现得最早,应用得最早,计算得最早。音乐里也有律的问题。


第十六集  重建礼乐文明


可惜!中国人不重视不认识自己民族文化的辉煌。乐器的传承、曲谱的传承和文论思想的传承,是中国音乐文化存在的真实的一条路,不应该把它丢掉。重建礼乐文明,就是重新认识做人跟天地相合的理,跟天地宇宙相合的德。


第十七集  让孩子们了解中国古代乐器体系


中国古代就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几乎就是现代的体系。我们应当让孩子们了解这个乐器体系,它是音乐艺术智慧的启蒙。金石之声、铃缶之乐,钟跟磬的演奏的时代,跟这个陶器制造乐器的时代,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发展而来。


第十八集  乐器背后的文化性格


日本人喜欢尺八,它也认为尺八是从中国学习的,然后成了日本的民族的乐器,但是尺八的演奏里头,好像总感觉有仇有恨,有怨有叹。它不像中国音乐。中国音乐是讲光明,讲和谐,讲不同而和。中国尺八,箫是非常柔和的。




  推荐阅读  

拜访刘森老师:一条大河波浪宽


刘森老师:我与笛子的因缘


点击或阅读原文,进入订阅通道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辛庄师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