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辛 | 孩子沉迷于手机的背后

辛庄师范
2024-08-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李辛的空间 Author 李辛


I WANT

my phone.

编者按:


相信每一个关注教育的人,都无法忽略这个时代里,电子产品带给孩子的影响。


然而,让孩子们沉迷的,是游戏吗?是视频吗?是手机本身吗?如果已经沉迷,那这个问题解决得了吗?该从哪里入手解决?


小编从李辛老师《精神健康讲记》中节选了相关内容,从具体的案例入手,供大家参考。


节选自《精神健康讲记》



李辛 | 作者

明明 | 编辑

网络 | 图源



手机里的“美丽新世界”


听众:我的问题可能大部分人都碰到过。我的孩子两岁八个月,本来我是全职在家带孩子。家里出了变故,我刚出来工作两个多月,换我妈和婆婆两个人轮流带孩子,大部分是我妈带。

现在出现一个问题,我孩子对手机着迷了。我回家看着他呢,他就躲。我把WIFI关掉,他会自己去打开。他本来是一个蛮阳光的孩子,以前他爸运动能力很好,不管什么天气,几乎每天带他去运动。我看过您的《儿童健康讲记》,就有意识地每天保证他一定的运动量。

最近两个多月我妈带孩子,情况就完全变掉了,小孩子的脾气也变得暴躁了。如果我妈不让他干啥,他就“噗噗”地吐我妈,打我妈。

他跟我在一起时会好很多,但是因为我现在出来工作,所以每天跟他待的时间很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老人跟他在一起。我跟我妈说,我们家有书,可以看书学学怎样带孩子。我妈跟我说,我都50多岁了,还看什么书。

听众们:那你带嘛。

听众:我现在带不了,因为我先生突然去世了,我必须出去工作。我现在挺苦恼的是孩子爱玩手机这个问题。还有饮食方面,他现在吃糖、吃巧克力也没有节制。

李辛:小孩子或者大人对一件事情上瘾,其实是因为他在生活中没有真实的、深刻的交流。我问两个问题,你妈妈的性格强势、固执吗?有没有跟人交流的时候喜欢只听、只讲自己的东西,习惯单向交流?

听众:我妈强势,但是她强势不过我爸。针对孩子玩手机的事情,

我跟她沟通过,但是沟通的效果不太好,有时候会吵起来。她自己也喜欢玩手机,早上起来看,晚上睡觉也看,而且她的眼睛已经有问题了。我都带她去看过医生了,医生说你不能再看手机了,她还是忍不住。

李辛:你父母之间有真实的交流吗?

听众:什么是真实的交流?

李辛:就是人和人之间正常的情感互动,彼此之间留有空间,又关心对方的所思所想和内在感受。

听众:不是很好。

李辛:你婆婆也帮忙带孩子?

听众:我婆婆她在老家,空一点的时候就会过来帮忙,她比较温和。

李辛:你婆婆的家庭生活如何?

听众:我公公一直在外面打工,婆婆一个人在农村。她虽然平常不怎么讲话,但是我可以感受到,她也是一个很固执的人,不太愿意去改变。

李辛:今天很能体现荣格说的“共时性”。我们今天讲的话题其实都跟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互有关。我觉得你的交流是真实的,我们俩现在的互动是真实的,它没有停留在概念上,也没有因为你心里的担心和害怕在那里绕,你的表达非常清楚和客观。

你因为现实的原因不得不离开孩子去工作。你妈妈自己的生活没有真实的情感交流,而且还偏强硬,然后婆婆这边的支援也不够。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充分的陪伴和交流,不一定需要具体形式的交流,但心理上需要有足够的关注和真实的交流。

孩子跟大人不一样,大人喝酒划拳吃饭,说说废话,就觉得挺满足的,只要没人表现出太过分看不起他就行。

孩子不一样,他需要从内在跟人进行深刻的情感交流,即使没有语言。而现在两位长辈呢,因为他们自己的生活中也没有真实的情感交流,所以没有这样一个场。孩子虽然天天跟你妈在一起,但是得到的有效滋养不够。

听众:我妈妈是没有用心带孩子。

李辛:因为过去的时代原因,这一代的一部分老年人没有机会发展出相对清晰的自我意识、充沛的内心和理性的思考,以及深入的情感交流模式,慢慢地,内心僵化封闭了。

听众:孩子一吵,她就把手机给孩子。

李辛:所以孩子自己造了一个“美丽新世界”,在手机里,他终于有一个自己的世界了。虽然不够好,但在这个小世界里,他有自己的相对不受打扰的一个内在建构。这个画面是有点无奈,但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生活的真实情况。


 


过去、现在和未来


李辛:作为父母很希望孩子能避开所有的障碍,哪怕是湿疹也不要得。但是实际上,人面对困境的转化力是非常大的,有时候痛苦会让人深刻化,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当然也可能让人逃避到肤浅地带。

如何避免肤浅化,转向深刻化呢?如何完成这个转化呢?

在一个家庭当中,至少需要有一个人是相对理性的。如果这个人能够跟孩子建立很深刻的关系,他能够既像老师又像玩伴——我们不一定要去找很高的精神导师,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面向也可以发挥这样的正向作用。我们一步步成长,经历各种困难、疑惑和痛苦,然后有一点点对现实人生的理性的认识,和孩子慢慢地去交流,这样就会帮助到孩子。

现在有不少流行的观点,认为小时候经历不好,成年后就肯定很糟糕,比如童年创伤、原生家庭之类的概念。这些儿童时期的影响,对某些孩子会有影响,但不是绝对的。如果有良好的社会及家庭支持,有理性的家长、老师的引导,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转化过去的黑暗,发展出清晰、深刻、宽厚和理性的精神世界和心灵。

你妈妈的情感封闭,爸爸强势,甚至会有攻击性的交流模式,那位婆婆呢?

听众:她更封闭,也不识字,就天天干农活。

李辛:你现在跟父母住在一起吗?

听众:没有住一起,我妈过来帮我带孩子,我婆婆有空过来。

李辛:你和父母住得很近?

听众:在一个小区里。

李辛:你可以把你照顾和关注的对象扩大一点。你不能直接说“孩子最近手机看得太多,我要跟你们谈谈”,你可以从对他们关心的角度进行交流,可以跟他们聊聊过去的事情。

我们的上一代压抑了太多的东西,我常常跟我父母聊天。他们讲的有些话题我听了无数遍了,但对他们来说,这一遍遍地讲出来,非常有用,这是过去被极度压抑、断裂部分的一种重建和再接通。我们要去听听我们父母长久埋在心里的抱怨,这个非常重要,对他们的健康有好处,哪怕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

其实父母的状态好转,对我们的生活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一个整体的大家庭来说,他们是过去,我们是现在,孩子是未来。如果只要未来,没有现在和过去是不行的。把过去切掉,也就没有了未来,这是一整条河。

所以,虽然凸显的是小孩子看手机的问题,其实也是带出了整个家族情感交流断裂的问题。作为整个家庭中比较清醒的、有承担力的人,你要把这部分延续起来,要跟爸爸妈妈多交流,让他们说出过去的那些痛苦。进入这个场,可能你会不喜欢,会有眼泪、情感和情绪在里面被带动出来,这可能是你小时候被动接纳的东西。

但你可以在平时跟他们吃饭、散步、聊天的时候,带动他们,让他们内心已经凝固很久的情感、情绪流动起来。当他们流动起来之后呢,也能够带动他们跟孩子的流动。不然整个家庭都是凝固的,小孩子不找自己的出路,他也受不了。

等这些凝固溶解了之后,你也会变的,长相和气质都会变,这个很有意思,然后你的生活和事业发展会更通畅。这个不是不好理解的玄学,是万物一体的道理,这就是交互。

就像现代的企业不做互联网,都会死掉。我们现在讲的精神、情感,相当于肉体的互联网,它非常重要,这部分被大家忽略了。

我们的上一代,因为社会环境、时代的原因,很多人的思想、意识、情感、情绪被强行割裂了,他们没有选择的自由,只能工作、结婚、生孩子,也不能选择另外一个工作或者城市,因为会没有粮票,没有户口。夫妻相处不好,想分开也不能,因为没有地方住,因为有孩子......

我们上一代人的一生,有很多无奈和禁锢。所以,作为他们的后代来说,我们有责任带动他们。

很多家长以为,把孩子送到一个好吃好喝的好环境就万事大吉了。学习的环境、老师、同伴固然重要,但家人才是孩子身心健康、心智成长的关键。如果家庭是冷漠、混乱、不讲道理、互不关心、不思考、软弱、逃避......大家可以想一想,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交互出什么样的孩子。

我们成年人要做一些必要的功课,这个非常重要,而这个过程能让我们深刻化。

我们可以选择回避,让问题积存在那里,让停滞不清的力量影响每一个人。也可以稍微勇敢一点,开始思考、尝试、改变。一旦开始这样做了,精神上慢慢也会强壮起来,心智和情感会更健康。这就是父母可以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胜过万贯家财、千般言说。

很多人以为只有练功打坐、抄经、弹琴、看书、学习......能改变人的根本,这些虽然都有用,但当主体混乱、回避、软弱、沉溺幻想的时候,就会“花了时间,功夫却不上身”。

要正视,然后思考、行动。


怎么样,对你有启发吗?
欢迎留言告诉小编呦~
另外,你对哪些教育相关的话题感兴趣,
可以左下方点击【阅读原文】,提交你的问题,
或许,小编可以通过文选、约稿等形式,
为你提供一个视角呢?

咱们可是“所有教育同行的陪伴者和支持者”呢!





推 荐 阅 读


丁亮 | 你真的信任你的小孩吗王林海 | 捏泥巴、戏水、打架?艺可以无师自通!
行走中国之「春日中原行」——安阳到开封
线下课 | 秋风老师讲《近五百年来的世界史》
辛太学,招人啦!一起做天底下最光明的事


点个在看,让生命成长之路上的人早日相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辛庄师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