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健顺│过早识字是摧残儿童,这是真的吗?

徐健顺 辛庄师范
2024-08-23





本文节选自徐健顺老师《我所认识的中国古代教育》


徐健顺│文源

新生│编辑

网络│图源



古代蒙学的识字量超过三千


中国古代的教育,是在蒙馆(三至五岁)解决识字问题的


古代编有《不二字》这样的书,就是识字课本,把蒙学中重复出现的字去掉,剩下的就是生字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共是2250个不二字,其中2000个左右都是常用字。蒙学不只是学“三百千”,还会学点别的,比如:《声律启蒙》《千家诗》。于是识字量就过三千了,经常能达到四千字以上。


我和我的团队,这些年来到处拜访那些尚在世的最后一代读过私塾的老先生。其中有这么一位关老先生,安徽人,是一位老革命。


关老先生四岁开蒙,六岁父母双亡,家庭出了变故,他一下子成了流浪儿童。他流浪着、流浪着,就流浪到了新四军那里。新四军收留了他。收留的那天,新四军的首长看着他问:“小鬼,认字吗?”他回答:“认得。”“认得多少?”“不知道!”首长就笑了,指着里屋说:“去,到里屋去,自己数数,认得多少字!”


他就去了里屋,很认真地数自己认得多少字。半天,出来跟首长说:“三千多字。”首长很惊讶,这么个六岁的孩子认得三千多字,太好了!于是,他就做了新四军的情报员。因为他小,鬼子不注意,他可以这边看了书信,到那边背给别人听。


也就是说,关老先生两年的蒙学学习,完成三四千字的识字量



古代的儿童,六岁就可以自由阅读


三四千字,对于汉语来说,就是自由阅读线。有了这些字的基础,就可以阅读任何他想读的书。古代的儿童,是六岁就可以读任何他想读的书。


我问过很多先生,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督促他学习的?像叶嘉莹先生、钱绍武先生等很多先生都说:“没怎么样啊,就是父亲的书房是开放的,我可以去看任何书。


看任何书有个条件,就是识字过三千。关键是他从六岁就自由阅读,他就会养成读书的习惯,爱读书。


现在我们的学生,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小学六年级毕业,识得1700字,据说还在减负,要减成1500字。到了初中毕业,甚至高中,才有自由阅读能力。所以我们的孩子只能打游戏,看喜羊羊。所以现在的儿童不爱读书。



有人说:他可以看儿童文学!


是,我也支持儿童文学,但是,有一点需要了解:儿童不能只看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成人用儿童的语言和较少的常用字专门写给儿童看的作品。如果没有成人写呢?如果成人写得不好呢?就只能看不到了。就算是所有成人都来写,也不能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因为每个儿童都是不一样的。况且,用少量常用字,很难传达出文化的深层。


您说,等他长大了读!可他从小就看到的是这样的浅层的文化,未必长大有这个读书的兴致。


又况且,儿童不是只能读儿童文学。儿童也需要直接阅读成人的作品,当然是一部分,但是这部分很重要,对于他形成真实的社会观、世界观很重要。所以,不管怎么说,都是儿童有自由阅读能力是好事。



中国儿童应该在六岁前完成识字


但现在教育界主流反对儿童早识字、多识字,这个理念也是来自西方


西方教育学认为,儿童的感性大于理性,而识字是理性的,所以过早识字是摧残儿童。我举双手赞成这个理念的内涵。但是,有一点被忽略了:西方的文字和汉字不同西方,乃至世界上所有的文字现在都是拼音文字,只有汉字不是还有东巴等极少数文字,但那只是巫师用的)。拼音文字是用理性记忆的,汉字不是。



去年,香港的温金海先生转给我香港大学脑神经专业的一个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是汉语学习和学习英语的脑神经作用的对比,历时多年完成,结论说:学英语主要用左脑(逻辑),学中文主要用右脑(形象)


所以,如果要尊重儿童,那么西方儿童应在6岁后识字,而中国儿童应在6岁前完成识字。


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开始的,为什么后来他们都变了拼音文字?因为拼音文字简单。象形文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拼音文字主要是音。


一个儿童从一岁起就知道桌子念desk,长大后背过26字母,桌子怎么拼?desk。就这么简单。易学易记易用。象形文字就不同了,难学难记难用。


但是,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坚持象形文字?因为,我们的汉字跟一般的象形文字又不同。他们找到了一条象形文字也简单实用的发展之路



汉字是音、形、义一体的文字


汉字是声旁为核心的音形义一体的文字


比如“辰”,这个字的甲骨文的字形像一个人手拿着东西打击一个贝壳或者石头。它的上古音大概是zhen,是一个浊齿音声母,加半闭元音,加鼻音。浊齿音是用力的意思,鼻音表示有过程有回味,半闭或半开元音表示有不大的动态。合起来,是震动、打开的意思。您读读这个音,是不是有震动的感觉?这就是语音的产生机制——象似,以口腔的发音过程模拟语义。


好了,辰是震动,所以女人肚子里有震动为娠,虫子在洞穴里动为蜃,太阳震动着离开大地为晨,手震动为振,下雨的天空有震动为震(雷)。这就是汉字的诞生机制。


汉语的语音是有意义的、有道理的、有规则的、有系统的。不讲语音的意义,不能叫语文!一个汉字,为什么读这个音?为什么是这个声母、这个韵母、这个声调?全是有道理、有来源的。


汉字的字形,与其他民族的古老象形文字也不同。其他民族的文字,在几千年后,大部分很难再猜出来是什么意思。因为,字形与巫术太相关了,符号性太强。


而我们的汉字,甲骨文大部分都猜得出来。因为它主要使用生活意象,这些意象,到现在大部分还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一眼便知。也正因为如此,汉字今天还可以用象形文字的方式进行学习,而且生动有趣。


再也不要说形声字就是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所以汉字是走在从象形文字到拼音文字的半路上,落后了。不是的!


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从象形开始,不断地抛弃含义以简化,最终变成了拼音文字。唯有汉字,从指事到会意到形声,更加复杂化,是高度发展的象形文字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远远超过拼音文字



我们的汉字,是有多美丽、多高雅、多深厚!我们的文明没有断,难道与此无关吗?再联想到中国的儿童因此可以早识字,在欧洲儿童还是文盲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可以看任何想看的书了,我们始终高度发达的文明难道与此无关吗?想到这里,不由得对我们的祖先要顶礼膜拜,还有无限的感恩。


这样美丽有趣的汉字、汉音,怎么在我们的手中变成了乱码!识字、正音,全成了死记硬背!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读这个音,也很少有人讲为什么这么写。把汉字、汉音与中国人的感情联系割断了。为什么要这么做?


现在,您可以明白为什么汉字是可以而且应该在六岁之前识得的了。对于儿童来说,这真是一场乐趣无穷的游戏!这里面有画画、有唱歌、有跳舞、有故事,因为古代识字的方法,是吟诵、指读、背诵和训诂!



古人如何教识字


古人教识字,用大字课本,指读。


注意,古代的“读”就是今天所谓“吟诵”啊。吟诵的时候,每个字音拖长,声母、韵母、声调,全都清清楚楚。合在一起,还是一首歌,好听好记。


一篇《千字文》,一千个不重复的字,就是一首歌,唱一遍,十分钟。用小手指着,再加上先生有时打乱顺序,于是,他就知道这个字形就读这个音。通过大量的诵读和反复的练习,就可以过识字关了。



蒙学课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正音识字,所以蒙学的文字都不是乱编的。有平有仄,有清有浊,有升有降,得间隔开。孩子唱的时候,声音上去了,下一个字准下来,声音下来了,下一个字准上去。该停顿要停顿,孩子没成人那么长的气口。所以吟诵起来很舒服。


蒙学除了声韵类的(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都是歌谣体,均匀节奏的。为什么呢?因为六岁以前的孩子很难接受不均匀节奏。三字句为多,是汉语的不平衡韵律结构,不平衡,就要追着下一个字,所以环环相扣,速度很快,特别适合儿童。


蒙学的吟诵调以平调为主,为什么呢?因为幼儿正在学说话,有起伏的调子,容易干扰学说话。



-end-




相关推荐










推 荐 阅 读
课表敲定!第五届「新教育」中国文化课程研习营
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推荐给所有父母和教师
山水夏令营招募见习教练啦——一次学习带领夏令营的绝佳机会!
夸父的足迹:走过千年古都邯郸
朱永新:文化复兴,重在笃行
太原面对面 | 千里之行后,让我们在太原相见!



点个在看,让生命成长之路上的人早日相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辛庄师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