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JZU建筑博物馆 | 菲利普·约翰逊——普利茨克建筑奖历史全景回顾系列

华中建筑
2024-09-03


编者按:2020年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与包容”。SJZU建筑博物馆通过全景回顾建筑学界最具影响力的普利茨克建筑奖四十余年中,不断走向多元与包容的发展历程,展现其对全球建筑文化的巨大推动作用。自5月18日起,我们将以每周连载的形式,整体回顾并逐届介绍普利茨克奖获奖者的创作之路,敬请关注。



  走向多元与包容  
——普利茨克建筑奖全景回顾之二


第二辑     1979年  菲利普·约翰逊

如果有人问,谁是二十世纪后半段影响力最大的建筑师,我们可能会回答柯布西耶、密斯或阿尔托,甚至是文丘里。可是,如果要问谁是最擅引领风潮的建筑师,答案是唯一的:菲利普·约翰逊。作品数量比他丰硕的建筑师大有人在,他不任公职,没有系统化的理论著述,甚至没有自己独特的建筑语言。然而,谈论二十世纪建筑领域产生的诸多流派和思潮,却大都少不了约翰逊这个名字。他就像川剧表演艺术家,一人千面,永远活跃在滚滚浪潮的前沿。

菲利普·约翰逊


1906年,菲利普·约翰逊出生于美国克利夫兰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中。1923年,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古典哲学专业,在求学期间游览了埃及的庙宇、希腊的帕提农神庙等古典建筑遗迹,给他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大学毕业后,他与著名的建筑历史学家亨利·拉萨尔·希区柯克一同游历欧洲,参观了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并结识了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耶等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师。1932年开始,约翰逊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担任建筑和设计部主任,同年策划举办了国际风格现代建筑展,并且与希区柯克出版了《国际风格:1922以来的建筑》,向美国公众介绍欧洲现代主义先锋建筑。展览的成功举办引起了杂志、媒体和建筑师的广泛关注,有建筑师指出国际式风格的僵硬化,也有对国际式风格发展的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展览给美国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为二战后欧洲建筑思想和价值观在美国的实践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菲利普·约翰逊逐渐积累声望,在建筑界开始崭露头角。


1932年现代艺术展

《国际风格:1922以来的建筑》


1939年,菲利普·约翰逊重新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期间作品多受到密斯影响。1945年,他开设了自己的事务所。1947年,策划举办了密斯个人作品展并且出版了《密斯·凡·德·罗》。1949年,完成其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玻璃住宅。尽管与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落成时间几乎一致,但是从来没有人去争论过抄袭一事,因为约翰逊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是自己在写作《密斯·凡·德·罗》一书时,与密斯讨论全玻璃建筑的思想,受到启发,毫不吝惜自己对密斯的赞赏,并深为叹服。由于他忠实地追随密斯,人们还送给他一个有趣的绰号:密斯·凡·德·约翰逊。与范斯沃斯住宅相比,约翰逊的玻璃住宅更为古典,对称的外观,四个门布置在每道玻璃墙的正中,居住空间的地坪微微高出室外地面,空间的边界用黑色的钢柱明确限定,四角分明。


玻璃住宅

玻璃住宅室内


此后的近半个世纪,是约翰逊建筑创作的高峰期,建筑风格从纯净的盒子式形体加玻璃大窗的国际式风格逐渐向着多样化转变。1954年,密斯负责设计西格拉姆大厦,约翰逊受邀协助这项设计,并直接负责大厦内四季餐厅的室内设计工作。大厦端庄的体型、严谨的比例、华贵的材料和精致的工艺,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作,这也是约翰逊追随密斯和现代主义建筑的顶峰时期。


西格拉姆大厦

四季餐厅

密斯与约翰逊


1955年,约翰逊兼任耶鲁大学客座教授,并提出建筑应脱出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束缚和重视历史的言论和见解,被认为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狭隘的新教条的挑战。


约翰逊在耶鲁大学授课


1963年,约翰逊完成的丹巴顿橡树园的前哥伦比亚时期美术馆(现菲利普·约翰逊展览馆)可以算是这个时期最成功的建筑。美术馆由八个排列整齐的圆形展厅围着中央一个圆形的院子组成,圆形展厅被穹顶覆盖,四周用壮硕的柱子支撑,柱子之间是弧形玻璃窗,室内装饰也在不断地重复圆形的母题,营造了一种优美静谧,雅致精巧的氛围。


菲利普·约翰逊展览馆

菲利普·约翰逊博物馆内部


1967年,菲利普·约翰逊与约翰·伯吉开始合作,70年代两人合作完成了众多作品。1972年设计完成了IDS中心;1975年设计完成的潘索尔大厦,脱离了简单方盒子的概念,两座梯形平面的玻璃高塔相互映照,加上地面和顶部的三角形玻璃顶,当人们围着建筑走动时,有不同的光影和空间感。


IDS中心

潘索尔大厦

潘索尔大厦室内

潘索尔大厦平面图


七十年代末期,约翰逊凭借水晶大教堂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建筑师,教堂利用白色网状屋架和反射玻璃构成了一个高达39米的大空间,平面对拉丁十字进行了调整,十字的中间部分被缩短,两翼被加宽,呈四角星状。这个时期的建筑作品均利用简单几何语言模式,并且在约翰逊的重塑下,简单几何不仅能表达国际式的简约同时也跳出国际式的“简单-简单”,展示了现代主义晚期的“简单-复杂”倾向,在材料选择上,带有折射效果的镀膜镜面玻璃和空间网架结构,带来了层次多变的光影变化,也充分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工业技术魅力。


水晶大教堂

水晶大教堂室内

水晶大教堂室内

水晶大教堂剖面图


1978年,约翰逊和伯吉事务所设计的电话电报大厦不仅是约翰逊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作品,对于当时的建筑界而言,也是后现代主义从理论转向建筑实践逐渐成熟的证明。在城市到处充斥着乏味的盒子建筑的时代,约翰逊却将建筑设计的像文艺复兴式的建筑一样,上下分成三段。基座高40米,处理成一个花岗石饰面的整体,中间一个大拱廊高达33米,那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座教堂立面放大的仿制品。最令人惊讶的是顶部,高大的山花没有一点功能作用,上面开了一个圆凹口,像是把小住宅的山墙放大了几十倍,细部异乎寻常地简单;仿佛是个玩具房子。约翰逊有意把历史建筑上古老的构件,生硬地加到基本上是现代式的高楼上,有意造成暖昧的引喻和不协调的尺度。菲利普·约翰逊在电话电报大厦的设计中游戏性的引用历史的布局明确反驳了现代主义的观念,这预示着建筑将由设计而不是意义决定的主流观念即将来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并非第一个这样类型的建筑,但绝对用最高的姿态骄傲地宣布了:后现代主义正式到达了世界的舞台。同年,约翰逊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


电话电报大厦

电话电报大厦基座

菲利普·约翰逊与电话电报大厦


1979年,菲利普·约翰逊成为第一届普利茨克奖得主。普利茨克奖评委会对其的评价:“天才、大师、奉献……为人类环境创造了永恒而杰出的贡献,他50年来的想象力与活力,包含在他的许多博物馆、剧院、图书馆、住宅和园林中,以及那颗改变世界的心。”


1984年,在PPG大厦的设计中,约翰逊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赋予现代的玻璃建筑以后现代式的古典外形,整组建筑采用简化了的哥特式风格,231个长而尖的顶让人想起了伦敦的英国议会大厅,立面上由方形和三角形凹凸起伏形成的竖直线在反射玻璃的反映强化下使得整栋建筑更加挺拔。同一时期还有共和银行中心大厦、动力大厦等一系列精彩的后现代主义作品。


PPG大厦

PPG大厦

约翰逊与PPG大厦

共和银行中心大厦

动力大厦


1988年6月,82岁的约翰逊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发起由弗兰克·盖里、伯纳德·屈米、彼得·埃森曼、扎哈·哈迪德、雷姆·库哈斯、丹尼尔·里伯斯金、蓝天组等享有国际荣誉的建筑师组成的解构主义展览。在当时,解构主义并不被认为是一种既定的运动或立体主义,抑或是现代主义的风格。虽然他们每个人的建筑风格都与众不同,但约翰逊看到了建筑师设计方法的相似之处,并将它们集合在一起,约翰逊在展览的序言中写道:“展览中的作品都很有意义,它们有着不拘一格的空间形式,这样的手法打破了人们对于形式的常规理念,从而让这些项目变得‘解构’。这次展览也是一种检验,这几位建筑师都不约而同地运用了这种具有不稳定因素的建筑形式。” 


1988年解构主义展

1988年解构主义展


1991年约翰逊和伯吉解除合作关系,随后与艾伦·理奇创建PJAR事务所,1995年约翰逊在自己的住宅中进行了实践,设计建成了他的第一个解构主义作品---玻璃住宅门楼。红色和黑色的门楼没有直角,由改性的岗石制成,是道路上可见的少数建筑物之一。1996年约翰逊作为主创设计师完成了包括圣·巴兹尔礼拜堂的设计。圣·巴兹克礼拜堂所在的休斯敦圣·托马斯大学的总体规划是约翰逊1957年所做,带有明显的密斯风格,而1996年完成的礼拜堂风格却完全相反,约翰逊利用解构主义的手法将几何形分割重组,这样的视觉冲击充分的体现了约翰逊半个多世纪的建筑生涯的戏剧性,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直到2005年去世前,约翰逊仍保持每周三天的工作。


玻璃住宅门楼

玻璃住宅门楼

圣·巴兹尔礼拜堂

圣·巴兹尔礼拜堂室内


菲利普·约翰逊是一位极有争议的传奇人物。什么是他对现代建筑的真正贡献?他的建筑作品到底表现了哪些高度的成就?人们则各执一词。如果说柯布西耶是建筑界的毕加索,历经变迁又雄浑有力;那么约翰逊则更像建筑师中的杜尚,信手拈来现成品而惊世骇俗。人们曾奉送他一个绰号“变色龙”,约翰逊不以为意,只会嬉笑着说一句:“其实我从未改变,因为我只相信变化。”有人曾质疑菲利普·约翰逊是否肩负的了第一届普利茨克奖得主的重任,作品数量比他丰硕的建筑师大有人在,而约翰逊本身既没有系统化的理论著述,也没有独特建筑语言。对此最合理的解释:菲利普·约翰逊,作为建筑师很有创造力,他的建筑物毫无疑问都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作为建筑理论家,他是建筑思潮的先知,是现代建筑保持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关键人物。正如杰伊·普利茨克先生在授奖仪式上说:“现在,他正在修改他曾致力创造的历史,同时他仍然带领着建筑师进行着一场兴高采烈的追逐,事实上,这位美国建筑师的老前辈为保持现代建筑的活力,正在做着比任何人都多的工作。”



菲利普·约翰逊生平简介及代表作品


1906年

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

1923年

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古典哲学专业

1924年

实现经济独立,多次去欧洲游览各个时期的建筑

1930年

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学士学位,与建筑历史学家亨利·拉萨尔·希区柯克一同游历欧洲

1932年

担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担任建筑和设计部主任,举办国际风格现代建筑展,与希区柯克出版了《国际风格:1922以来的建筑》

1939年

重新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

1945年

开设自己的事务所

1947年

举办了密斯个人作品展并且出版了《密斯·凡·德·罗》

1949年

完成其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玻璃住宅

1950年

现代艺术博物馆附加建筑

1953年

洛克菲勒雕塑园

1954年

协助密斯设计西格拉姆大厦,负责大厦内四季餐厅的室内设计

1955年

兼任耶鲁大学客座教授

1956年

以色列犹太教堂

1957年

圣·托马斯大学的总体规划

1963年

前哥伦比亚艺术博物馆

1964年

林肯中心纽约州立剧院耶鲁大学克莱因生物实验大楼现代艺术博物馆扩建

1965年

菲利普·约翰逊画廊

耶鲁大学克莱因化学实验大楼

1967年

与约翰·伯吉建立合作关系

1970年

雕塑陈列馆肯尼迪纪念碑

1972年

IDS大厦

1975年

水景园潘索尔大厦

1977年

美国人寿保险公司

感恩广场

1978年

因电话电报大厦方案名声大噪,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

1979年

成为第一届普利茨克奖得主

1980年

水晶大教堂

1984年

电话电报大厦

PPG大厦

共和银行中心大厦

1985年

联合银行中心大楼

达拉斯月形宫

第3大道53街大厦

休斯顿大学建筑学院

1987年

动力大厦

1988年

举办解构主义建筑作品展

1991年

与约翰·伯吉解除合作关系,与艾伦·理奇创建PJAR事务所

1995年

欧洲之门

玻璃住宅门楼

1996年

转折点公园

圣·巴兹克礼拜堂

2001年

克莱斯勒汽车中心大厦

2003年

川普高尚住宅区

2005年

因病去世



-END-

本文转载自SJZU建筑博物馆,文章仅供学习交流

如有侵权 请与我们后台联系

编 辑丨TT    校对 | MM    审核丨幽兰

随时给你最新建筑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中建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