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警方连续破获制假贩假案件
红山区公安分局食品药品和环境犯罪侦查大队成立以来,按照分局党委提出的对食品药品和环境犯罪保持“零容忍”的要求,忠诚履职,精研业务、主动出击,对食品药品及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发起凌厉攻势。通过不懈努力,近日连续破获涉及假食品、药品和伪劣农资案件,抓获涉案人员5人,查获大量假冒伪劣产品,为打击食药和环境犯罪形成良好开端。
案例一:食品安全保卫战,保护“舌尖上的安全”
近日,红山警方依法查获不合格食盐54吨,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切实从根源保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针对我区食品加工厂(作坊)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特点,为了斩断危害人身健康的不合格食品根源,食药环侦大队主动加强与食品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加强对红庙子镇、文钟镇等区域的检查、摸排。
5月20日,民警获悉有人在文钟镇非法销售食盐且数量较大。获此情况后,食药环侦大队启动联合工作机制,与赤峰市盐务局立即开展联合调查,经对销售的“食用盐”检测确认,被举报的“食用盐”是工业用盐,属不合格食品产品,红山区公安分局以涉嫌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立案侦查。
经进一步核查,确定销售不合格食盐犯罪嫌疑人为侯某(男,红山区人),其在未取得销售许可的情况下,从河北唐山以低价购进不合格食盐在红山区非法销售。6月1日,在赤峰市盐务局的协助下,侦查员将犯罪嫌疑人侯某抓获,并将其藏匿的54吨不合格食盐全部查获。经连续奋战 ,侯某的联系人贾某(男,河北唐山市人)于6月19日在河北省唐山市落网。
案例二:药品安全狙击战,保护人身健康安全
近日,红山警方按照“打窝点、追源头、捣链条”的工作要求,远赴千里之外成功侦破网络制假贩假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人,查获用于制作“特效药”的原料40余公斤。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购物已成为居民购物的重要途径,食药环侦大队将打击网上制假售假犯罪作为重要一环,加强对利用网络制假售假犯罪线索的搜集、侦控,阻断假冒伪劣药品向我区销售的渠道。
7月4日,食药环侦大队在工作中发现发现一微信号向我市大量销售可根治鼻炎的特效中药制剂。民警经对所谓“特效药”进行送检后确定,该“特效药”系含有大量西药成分的假药,因含有超量激素成分,患者服用后效果明显,但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在掌握确凿证据后,分局对此案立案侦查,确定销售该“特效药”的犯罪嫌疑人在呼和浩特市活动。食药环侦大队侦查员立即赶赴呼市开展深入侦查,经过进一步的核查,确定了销售假药的犯罪嫌疑人为赵某(男,河南省新郑市人),同时得知赵某到药店大量购买扑尔敏、地塞米松等西药和部分中药材进行粉碎后分装,通过网络进行销售。侦查员在掌握确凿证据后,8月7日在呼和浩特将犯罪嫌疑人赵某抓获,并查获大量未销售的假药成品。
案例三:打击假农资攻坚战,保护群众民生安全
近日,红山警方成功侦破销售不合格农资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
6月22日,多名农民到红山分局报案称:他们在红山区头道街某农资商店购买的滴灌带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造成700多亩经济作物大面积减产。
接到报案后,食药环侦大队丝毫不敢懈怠,立即开展初查,在刑警大队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到农户田间进行现场勘测,同时向赤峰市质量检验中心送检。经检验,该滴灌带不符合国家标准,为不合格产品。
获此重要证据后,红山分局及时立案侦查,并分别于6月26日和30日,依法将犯罪嫌疑人吴某(男,松山区人)、刘某(男,辽宁北镇市人)抓获,将未销售的不合格产品全部扣押。
目前,三起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推荐阅读
欢迎转发扩散!未经单篇授权,转载原创信息严禁更改标题及图文内容。
供稿/李海洋
编辑/宋旭波
审核/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