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些,妈妈再也不用揪心我的学校啦
这里是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原创亲子平台,
分享身边育儿达人(尤其是爸爸们)的育儿经,
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启发,
创意游戏与实用资讯,
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儿以灵感
————————————————
“爸爸真棒”关于择校的文章《公立or民办?国际学校又是什么鬼?择校如择偶,咱们看三观》(点击标题直接看)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共鸣,也引来了很多读者的关心——依依到底去了什么学校呢?这样选择的理由?以及这一年里,家庭教育又为学校教育做了哪些补充?
依依妈妈及先生皆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院,且看他们如何以法律人的理性思考来分析“择校 VS 素质教育”这件事。
不调胃口,首先公布答案:依依最后就近入学,进了公立普小。
择 校
合适才是最好的
最终影响择校决定的理由或原因,其实是非常私人化的,涉及世界观、价值取向、个人偏好和家庭综合需要,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往下看,没时间的直接拉到文末看原因。
1选择适合孩子情况的学校
我家依依并不是什么超常孩童,也没有进行精细的学前教育,当初让她裸考公立私立名校未能录取,也证明了她并不适合那些学校,勉强为之反而不美。这样一个胆小内向自尊心又强的女孩,做“鸡头”远比做“凤尾”更适合她。
进入公立普小这样一个孩子层次比较参差的环境,凭她的正常智商和认真努力应该会比较容易取得优势,从而在学习之初就建立自信,慢慢地喜欢学校,爱上学习。
孩子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还有我们自己的工作事业要权衡,家里老人的方便照顾得考虑。当初报考公立私立名校时,我们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离家近。父母要上班,而小孩放学早,得靠家里老人帮忙接送,所以就近入学也是全家人的不二之选。
远距离上学的话,容易造成孩子缺眠少觉,老人接送长途跋涉,劳民伤财折腾不已。家人的付出与牺牲,无形之中也会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
小学五年就那么一点教学内容,能有多大差异呢?无论是公立、私立或国际学校,主要的教学精力还是得放在语文认字阅读、数学加减乘除、英语听说读写上,真正能产生差异的课程并不多。
相反,不同的家庭教育却能造成巨大的差异。如果学校之间的差异如同燕雀与鸿鹄——好歹都是鸟类;
那么家庭之间的差异则是云泥之别——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还是在家庭。与其全家总动员地择校,不如把这些精力放在家庭教育上。
燕雀也能飞翔于天空
此外,作为中国人,生于斯长于斯,我们接受的是中国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我们的孩子没有理由非得从小接受西方文化教育。我不是什么五毛党,但中国的确越来越强大,应该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有信心。因此我们的孩子接受自己祖国的教育也是顺理成章。
我家先生听说我要写择校续篇就说:就我们进的这个比菜小好一点的学校,你也好意思来写? 嗯,还好,我脸皮厚撑得住。
中学课文莫泊桑的《项链》大家还记得不: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因为爱美扮俏,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光彩照人地参加了舞会。不料回家途中项链不慎丢失,她只得借巨款买了新的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打工劳苦了十年,容颜尽失。最后却得知所借的项链是一串假钻石项链。
虚荣心真是害死人啊!活生生把女神逼成了女神经病。这个故事在我年幼的心中留下了恐惧的阴影,直接形成了我不要面子、只要里子的价值观,走上了脸皮越来越厚的道路。 孩子的学校不是继车子、房子、包包之后的攀比新工具,家长如果出于虚荣心而选择不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那真得不偿失了。(这段打击面好像比较广啊,请各位同学千万不要对号入座,主要是为了跟我先生抬杠以及自我警醒之用)。
在孩子今后的小升初、中考、高考、择业之时,我也希望自己能提醒她:不选最好,只选最适合。
6挖掘天赋与兴趣远比名校重要
自己心里其实也一直有名校的执念,想着自己的孩子读的学校总不能比父母差吧?
名校的确有光环,还有校友圈的互帮互助,然而这也是建立在资源和利益的平等互换之上,你自己什么也没有,有几人会光凭校友之情而帮你呢?人生成功的关键还是靠自强。复旦交大的毕业生为上大毕业的老板打工一点也不稀奇,马云毕业的杭州师范大学咱以前也从来没听说过。(又一口气打击了四个院校,呵呵)
英雄不问出处。
退一万步来讲,孩子长大后没有多大成就,我们做父母的,能否接受孩子做一个世人眼中的平凡人呢?人生成功的标准一定得是功成名就吗?
麻理惠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幸福的家庭主妇。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她就热爱打扫、整理、烹饪与裁缝等家务,小学六年都在享受“新娘课程”的乐趣。到初三时,她因阅读《丢弃的艺术》对整理产生兴趣,开始全心投入收纳整理技巧的研究之中,希望找到一种“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只要整理一次就不会再变乱”的整理方法。到大学二年级,她开始开展自己的整理咨询业务,连毕业论文的题目都是《从性别角度看做扫除/整理》。麻理惠如今已成为日本知名整理专家,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除了与客户进行一对一的家居整理指导外,她还成立了整理学校和整理协会,其著作《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风靡全球,把整理上升到了哲学高度。
咱们且育儿且反省着。
公立学校
大器晚成的漏网之鱼?
这样的脾气学着点有利身心健康、家庭和睦。所以,结合我们近一年来的入学体验,来说说公立普小乃至菜小的好处,仅供就读公立小学的家长聊以自慰。
私立小学把“启蒙得比较早、家长比较重视教育的一群孩子”搜罗了去。而进入公立的孩子则完全可能是悠游自在不着急长大的小鱼,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大器晚成的漏网之鱼。
相对一些国际学校和民办学校教师的高流动性,公立学校的师资要稳定得多,总体师资力量也不弱,即便是菜小也有好老师。虽然公立学校的老师比较强势,对家长的态度可能不如私立学校的老师姿态低,但他们一样极具责任心和爱心。
班主任语文老师是个90后,看着就像个半大的孩子,治皮孩子没招的时候就喜欢吓唬他们不许参加秋游,可是对孩子们的事却十分上心,这个感冒了要提醒他吃药,那个发烧刚好体育课免修,微信群里总是第一时间回应家长的问题,按时发布回家作业。每次听到依依在家把一篇课文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时,也不由感叹90后的老师也不可小觑。
当然有些老师可能也不尽如人意,但是这样的情况到哪儿都有。再想想这是免费的公立教育,老师们也大多尽心尽责,我们还能有啥不满意的呢?有问题就多沟通,沟通不了的自己想办法解决克服。
公立一年级的作业真心不多,书写作业大部分在学校完成了,回家基本上就是读一读背一背,语文有个生词默写,一般情况下半小时就能搞定了。周末一张语文卷子,一张数学卷子,拖拉一点的孩子两小时也能做完了。多出来的时间就全凭家长安排了:想弹琴的弹琴,想画画的画画,英语课、奥数课想上哪个上哪个,想散养的就由着孩子疯玩。不用担心校内作业挤占太多课外时间而无法自行安排课外教育。
3公立小学有利于孩子了解多元的社会
公立小学的孩子层次比较丰富。依依就读的小学里有上海本地小孩,有成功的新上海人子女,也有凭借居住证入学的孩子,甚至还有学校出于公益性质招收的一名智商稍有欠缺的孩子。在富贵和聪明孩子面前保持平常心,对贫困和愚笨孩子保持同情心,也是一门额外的功课。虽然孩子们的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层次不齐,但是班级的总体学习氛围还是非常好,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都十分重视。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没什么文化,但她重视教育,四五岁就给孩子买连环画,二年级就在家里摆上《水浒传》、《三国演义》,俞敏洪两次高考落榜后给他寻名师,俞敏洪的成功与她母亲的教育分不开。以学历、财富来给家庭贴标签实在是太简单化了。
好了,我就不再继续阿Q了。
鸡汤喝多了,得来点鸡血调剂调剂。
校外素质教育
大众教育的精英之路
既然选择了公立大众教育,又想要走精英教育路线,那么如何开展校外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谈谈自己一些还不太成熟的想法。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拥有:
1自力更生的素质
要在社会中立足,必然要有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有学习能力,因为现在的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大爆炸背景下每两年知识总量就翻一番,只有掌握了网络时代的学习能力,知道如何选择如何钻研,才能具有竞争力。除了学习能力,还得掌握做事的方法,包括目标的设定与分解,计划的执行与变通,时间精力管理,还有愈挫愈勇的韧性。同时,自食其力的前提基础是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康一切都是零。因此,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掌握网络时代的学习能力,具备做事的基本能力是此目标下的三个小目标。
2自得其乐的素质
能让自己兴兴头头地活到老,可真不是件容易事儿。人大部分时候都是孤独的,但很多人害怕孤独,害怕面对自我。自得其乐不仅意味着对自我的全面接纳,还需要深厚的底蕴才能享受孤独时光,对自然的热爱,好奇心的保持, 审美的体验,兴趣的培养,压力的管理,精神的修炼等等都属于这个门类。自得其乐的最高级形式就是自我实现。
3与人相处的素质
人活一世首先是处理与自我的关系,其次是处理与他人或世界的关系。虽然杨绛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很有道理。但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必须面对他人。杨绛在百岁时发出此种感言,与她的先生和女儿都已经故去不无关系。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亲密关系,直接影响人的幸福指数,建立和维系亲密关系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其次是普通交往准则,要具有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尊重他人也获得他人的尊重。最高层次是服务他人的精神。精英教育的核心要义是社会责任感,做精英并不是说站在社会顶层享受一切最好的资源,更意味着对社会的一种奉献精神。
中国古代叫“立德、立功、立言”,或者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外很多精英高中生都会去打义工,参加国际志愿者项目,去穷苦的非洲做志愿者,因为像常青藤这样的精英摇篮招生时同样强调社会责任感,你具备更多的能力,掌握更多的资源,是为了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度过最有价值的人生。
集立功立德立言于一身的王阳明
对于孩子人格品性的培养,大致需要遵循:种下思想,转化行动,形成习惯,养成人格的过程。不仅需要言传,更需要身教。所以重点还在自己身上。我们父母怎样为人处事,孩子多半照学。所以孩子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希望孩子和自己在人格发展上向孔子学习: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还是说点实在的吧,我们家目前尝试开展的一些教育实践。
现在幼儿阶段的国学、英语、通识、思维教育非常流行,家长恨不得孩子统统都学了,然而孩子是一个知识灌录机吗?到底哪些才是孩子童年阶段必要的学习重点呢?对于知识类的东西,孩子成人之后,随时打开搜索引擎,几天之内就可以成为一个“专家”,何必急在幼时。相反,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学习方法和需要长期培养的技能,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自学方法与习惯Vol.01
依依前几天放学回家说跟几个同学在学校里玩皮球虫、玩蜈蚣,把奶奶吓了一跳:“蜈蚣可是有毒的,千万别用手去碰啊”,可是她看到用手捉了蜈蚣的同学好好的没事儿啊,就来问我蜈蚣到底有没有毒,那种脚很多的虫子到底是不是蜈蚣。
我说妈妈也不知道啊,你自己上网查查吧,于是她就打开pad,在百度中搜索“蜈蚣”,我帮她把百度百科的内容念了念,她就开始自己兴致勃勃的看图片,找到了她看到的那种后连忙叫奶奶过去看,她的结论是他们看到的的确是蜈蚣,但是这种蜈蚣可能没毒,一般的蜈蚣有毒,虽然不致命,但是最好还是别用手去捉。
没错,我们大约从中班开始就使用电脑和pad了,依依的拼音启蒙和汉字启蒙都是通过一些app完成的。有不认识的单词用有道词典,有不认识的汉字用笔画输入法问百度,跟读语文、英语课文,做听算训练用“纳米盒子”。最近又成功地忽悠她用手机录音功能自己默写生词。等她的阅读能力上去了以后,再教她去图书馆检索自己想看的书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目标与计划Vol.02
周末的早上我们会一起赖会儿床,在床上制定一天的计划,把必须要做的和想做的事都安排进去。由依依立项,我们批准。比如,上午2小时完成周末作业,跟爸爸打乒乓,看2集喜欢的卡通,下午看天气约小伙伴一起去公园或者室内游乐场,同时考虑好约不到小伙伴的第二套方案。尝试了几次之后,依依有一次周末晚上感叹道:按计划做事真的蛮开心的。也许不久以后,就可以把晨间日记介绍给她了。能够计划安排自己时间的人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没有计划安排的人只能被人计划安排。
读经与蹦床Vol.03
像弟子规、论语这样的国学经典对于品性的培养十分有益。可是让好动的小朋友做完作业之后坐下来诵读,执行起来有难度。所以,依依是一边在两个并排的床上蹦蹦跳跳,一边跟读。先是一句一句跟读,然后是两句两句跟读,然后是四句,八句,能跟读完八句差不多也就背出来了,当天的读经任务完成,依依也在床上完成了十几次立定跳远、倒立、前滚翻、后滚翻,我家的床和床垫能坚持到现在简直是奇迹。
语言表达Vol.04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语言技能从小培养起总是事半功倍的。除了每天一起阅读中英文绘本外,近来开始尝试让依依当小老师,每天讲解一本英语绘本,既复习巩固了英语理解力,又锻炼了中文表达能力,还强化了自学能力,因为不会的单词要先查字典、听录音,真是一举多得(文末有收听链接)。依依爸爸每晚讲故事的时候也会传授编故事的技巧:要有任务,要遇到困难,完成一个任务必须先完成另一个任务,一个困难之中套着另一个困难,这样的故事就能想讲多长就多长。
享受思维乐趣Vol.05
……(等我另开一篇)
不要觉得精细化育儿绑架了父母,孩子终究会长大,放慢脚步陪伴她十年又何妨,仔细重温自己成长的每一步,又何尝不是人生的另一番深度体验呢?
我深信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家长的悉心教育必然能在孩子身上开花结果。
请注意择校篇起始的大标题就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如果想要把握选择权的各位爸妈再慢慢纠结一下,想清楚了就行动,行动了就别后悔!
听听依依爸爸妈妈更多的育儿感悟和为女儿录制的中英文故事,欢迎点击下面的二维码关注他们的公众号育儿修行记——
◎ 您可以在“爸爸真棒”后台输入“爸爸说”、“棒学堂”,“他山石”“育儿经”“特会玩”等获取更多相关的精彩文章;
◎ 如果觉得我们还不错,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然后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对本文有共鸣还是有异见?欢迎来点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