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靡美国小学的八种思维导图你用对了吗?详解应用方法在这里!

2016-09-18 小杨老师 爸爸真棒

这里是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原创亲子平台,

分享身边育儿达人(尤其是爸爸们)的育儿经,

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启发,

创意游戏与实用资讯,

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儿以灵感

————————————————

据说世界上有一群聪明的小孩会思考问题,他们有一个秘密武器——Thinking Map思维导图

常常有人说到美国的老师不仅仅教授知识,更会培养孩子的思维模式。那么这种玄乎的“思维模式"是如何教授的呢?事实上,现在美国有很多学区推广给老师做Thinking Map的培训。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给大家分析这个很有意思的逻辑训练的工具。

本文的作者小杨老师,是在美国加州的小学老师,本文原载于公众号教书匠在美国(id:usayanglaoshi)。

<1>


组织图与思维导图不同


在美国的小学里面常常有各种帮助孩子思考的图表,之前我之前也一直把Graphic Organizer 和Thinking Maps 弄混淆。后来在小绿老师参加了一系列专业的Thinking Map的培训后提点了我—— 

Graphic organizer 也叫作组织图,是用图形的方式帮助理清楚事实(Facts)、概念(Concepts)或者思路(ideas)的方式。

例如给一个四个圈圈的网状图,那么孩子就会在圈圈里填入四个答案。如果给一个有两块面包片、一块肉、一片绿叶的汉堡包,孩子就会在面包片、肉和绿叶中填入答案。这是一种用框框把文字塞入不同空间的整理方法。

Graphic organizer的使用更像是把已经有一堆写好的文字,像填空一样归类填入已经制作好的图表里。小杨老师在网上能查到的Graphic organizer就至少有700种——包括KWLchart, Sandwich,Web, Spider Map 等等。

而Thinking Maps而且只有8种。这八种思维导图都是有版权的。发明这八种思维导图的人叫做Dr. David Hyerle,他当初发明八种思维导图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现在在美国很多学校都会买专门Thinking Maps公司的人员来给老师培训,这样的培训是需要授权的。

<2>


详细解说八种思维导图


它跟Graphic Organizer则是一个不同的概念,它体现的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思考过程。

例如老师让学生对比两个故事主人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时老师不会给出一张双泡图,甚至不会说我们要使用双泡图。孩子会从自己大脑里收集的八种图标思维方式中抓去出最适合这个任务的思考方式——双泡图,因为这个图就是表达了对比和比较的概念。所以说思维导图更注重的是思维的方式,而不是图表填空。

今天要重点讲的Dr. David Hyerle的思维导图是一种有趣的思考方法,它也是让记忆和笔记不再无聊的思考模式。在美国的小学课堂里,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用思维导图来教英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八种思维导图有:

  • Circle Maps - Defining in Context  圆圈图,定义一件事;

  • Bubble Maps -Describing Qualities  泡泡图,描述事物性质和特征;

  • Double Bubble Maps -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双重气泡图,比较和对照;

  • Tree Map -Classifying 树状图,分类;

  • Flow Maps -Sequencing 流程图,次序;

  • Multi Flow Maps - Cause and Effect 多重流程图,因果关系;

  • Brace Maps -Part-Whole 环抱图,局部和整体;

  • Bridge Maps -Seeing Analogies 桥状图,类比。

1Circle Maps 圆圈图


最常用的Brainstorm(头脑风暴)的武器,在写作开始的时候我常常让孩子自己做头脑风暴的工具之一。
圆圈图有两个圈——里圈和外圈。里圈用文字、数字或是图画定义核心主题,外圈则用文字或者图画对主题进行描述和反馈。   

应用场景 —— 一个写作的好方法有的孩子想到写作文总是大脑一片空白,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知道我要些什么…”

我曾经在四年级的作文课上用过circle map。当时我们在写一个关于蝴蝶的作文。里圈是蝴蝶。在开始的时候我让孩子头脑风暴出蝴蝶的各项特征——有带鳞片的翅膀、会飞、有四个生命阶段等等。随后,孩子们把这些特征都填到外圈里。这样他们的圆圈图就做好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思维完全是发散的,任何关于蝴蝶的定义都可以填入外圈内!

等他们全部想完以后,我把所有点子写在白板上的大圈中,然后把他们的点子利用graphic organizer中的树状图归类为三类,这样就是一篇作文中的三个自然段落。例如,我们可以把这些特征分为外貌类(带鳞片的翅膀,翅膀上有规律的形状,有棒形的触角),习性类(吃花蜜,有的会迁移过冬),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这样,一篇文章的构架就做好了!另外,圆圈图也可以用来拓展词汇。


2Bubble Maps 泡泡图


想要描述一个主题的属性?泡泡图最合适不过了!泡泡图可以增加孩子对事物描绘的深度和多样性。

泡泡图顾名思义,是由很多泡泡组成。中间的泡泡是主题词汇,周围有很多属性泡泡环绕。我曾经用泡泡图来教过节日的属性。当时正是中国新年,我带着小朋友贴窗花、剪纸、包饺子还看中国动画片。一番体验过后我拿出一个圈圈,让孩子们想一想,中国新年是什么样子的呢?把那些特征用泡泡写下来吧!   

应用场景 —— 十美分硬币的属性


主题泡泡:十美分

属性泡泡:金属制作(Made of metal)、是银灰色的(Silver/Gray)、正面图案是前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边缘粗糙(rough edges)... 

3Double Bubble Maps 双重气泡图

双重气泡用来做比较最合适不过。两个泡泡图放在一起,可是中间却有重叠的气泡,那就是他们的共同点。

在教写作的时候,我曾经让学生写过一篇作文“我的爱好”。他们需要先选出两个自己的爱好,然后进行比较和对比——这两个爱好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不仅仅老师平时用来教学,在美国SBAC统一州考中也曾经出现过关于两个科学现象的对比,当时就要求老师先用双重气泡图跟学生做发散性练习,然后学生再读文章考试。如果当时学生能很容易理解双重气泡图,那考试必然是不难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说明美国教育局也是很推崇使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思考。   

应用场景 —— 沙漠和水


左边是沙漠生态圈系,右边是水生态圈系。
相同点——都有沙子和泥土(have sand&dirt),有一些植物(have a couple plants)…不同点——沙漠生态圈系:干(dry),热(hot),少有植物和生物(little plant&life)水生态圈系:潮湿(humid),很多植物(lots of plants),很多动物(lots of animals) 

4Tree Map 树状图

Tree Map是学会分类思考的最佳方法。它就像一棵树一样可以分门别类地将物体有条不紊地列出来。Tree Map的上方是树干,下方密密麻麻的是它的树根。   

应用场景 —— 科学的分类以下这些图片都是我的同事巫老师给美国双语浸入式小学幼儿园学生设计的海报。

每个图片都是可以撕下来再贴上去的。巫老师是在美国出生,在美国上学的亚裔老师。她在小学的时候就常常见到老师使用Thinking Maps里的图案来教学,所以当了老师也自然而然按照这种从小培养的思维方式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海报。在一节课的开始,巫老师会先取下“树根”部分,让孩子自己思考。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时候,先让孩子想一想有哪些物质。把物质分为固体、液体、气体。然后让孩子举手发表自己想到的物体填入。
 

英文老师也常常用来教科学。

5Flow Maps 流程图

Flow Maps就是流程图,孩子们可以利用流程图去分析事物的发展、内在逻辑。所以按照1,2,3…这样顺序形成的步骤都可以使用流程图。

应用场景 ——动物的生长过程幼儿园的教学中,流程图可以清晰地表述动物的生长过程,帮助幼儿理解顺序的概念。比如说狗:小狗-大狗-老狗。


6Multi Flow Maps 多重流程图

这个也可以叫做因果关系图,可以帮助孩子来发现事物发生的原因和它导致的结果。左边的格子是事件发生的原因,中间的格子是发生的事件,右边的格子是事件发生的结果。   

应用场景 ——教育孩子为自己行为负责

看看这个老师贴在墙上的因果关系图把!美国老师常常用这个来激励孩子。夹子上面写了每个孩子的名字,根据他们的行为夹子会移动到对应的位置,在这个表中,绿色是表现好,黄色是需要改进,红色是表现不好。

下面看看这位老师怎么使用因果图的——因为我不听话(Not listening)➡导致了,我需要改进(I need to fix it)➡ 结果,没有奖励(No rewards)因为我听话(Follow directions)➡导致了,我有好的行为(I have good behavior)➡ 结果,我有贴纸(Stickers)。

7Brace Maps 环抱图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也是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一个图。包括做笔记的时候也常常用到。左边是整体,右边是局部。
  

应用场景 ——身体部位



英文老师也会用到这样的方法


8Bridge Maps  桥状图

桥状图用来描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关性。图的左边描述主题,右边分别列出各个相似主题的名称和特性。  

应用场景——数学


拿第一行举例。

图的左边:阐明主题:Repeated Addition(重复的加法)

图的右边:上下两条线用了同样的方法,但是上面是加法,下面是乘法。每条线段上的方法都是跟前面那个线段上的方法类似的。

看完这些图,是不是发现生活中其实也有类似的做法呢?这一套方法在美国的运用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推敲,到现在也在各大学区老师中间大力推广,说明它的确能帮助孩子锻炼思维能力。通过一系列的训练让孩子熟练掌握这八种思维的技巧,当他遇到一个事物,能立马从脑海里蹦出一个图来梳理这些结构,能自然而然的用树状图分类,用流程图来阐述一件事情,用泡泡图来比较,就说明他真的吸收到了这种思维方式啦。


公众ID:usayanglaoshi

教书匠在美国


由两个老师合体组成的公众号! 小杨老师和小绿老师都任教于美国加州的公立小学🎓,希望能在这里把美式教育理念传播给更多的老师、学生和家长。 我们的目标是:💁🏻没有熊孩子!



◎ 您可以在“爸爸真棒”后台输入“爸爸说”、“棒学堂”,“他山石”“育儿经”“特会玩”等获取更多相关的精彩文章;

如果觉得我们还不错,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然后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对本文有共鸣还是有异见?欢迎填写留言来聊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