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去留学”斯坦福毕业的美本顾问说“如果你只是想去逃难”|棒秀
棒秀来了
专家变“砖家”,脑洞大开的麻辣脱口秀,换个姿势和你神侃国际教育!
“爸爸真棒”做这个栏目的最初灵感就来自于本期的嘉宾余涛老师,余老师的A面是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的资深美本顾问,他带过的100多位学生,第一目标本科院校达成率98%;而他的B面,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艺术家”,他说:
千万别信那些只有美国大学的“旅游经验”的业内大佬们,中美教育真没有孰优孰劣,只是不同与是否适合。摒弃盲目追求和受难者心态,让它真正成为我们这一代中国年轻人重回世界巅峰的阶梯。
☟点击视频☟
观看余老师的麻辣“棒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874j4f4z&width=500&height=375&auto=0▼▼▼如果您不方便观看视频,可以直接阅读以下文字内容,ps:不要错过文章最后的活动预告哦,就在26日晚,有余老师的在线分享哦
我从2014年开始会跟国内一些机构合作,做一些大型的讲座以及跟家长面谈等等,做着做着,我就发现事情正在起变化,我本以为国际教育好像是一个新的理念带来了新的碰撞,结果不是,家长们都没时间听你解释,推着你赶快开车,“赶快告诉我,我要做一二三四五哪些事情,才能进一二三四五哪些学校”,根本没空理你讲那些。
于是乎我就留个心眼,在与家长对谈过程中,我就特别问孩子,我说“你为什么要留学?”孩子们回头望一眼自己的爸妈,仿佛说“就是他们让我去的,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留学”,大多数孩子都是这样,尤其是低龄的孩子,他们根本不知道国外是怎么回事。所以,我宁可这些孩子们告诉我一个很简单的理由,没出息的理由,比方说我想去学好外语,我想去旅游看看,见见世面,这些其实也挺好。
面对这样“为什么要留学”以及“为什么要参加国际教育”这样的话题,很多国内的老专家、老学者、业内的大佬们,其实他们也回答不出来,以他们在美国大学的“旅游经验”,他们完全无法从美国大学的角度、美国教育的角度来回答问题,他们只能以自己了解的中国教育来反方向的猛批,从而达到他们回答为什么要留学这个目的。尤其有一句话,我特别不喜欢,就是“我们中国学生XXXXXX”来总结,比方说“我们中国学生没有创造力”。说实话,在过去的这10年间,中国的科技技术、互联网金融、军事材料,哪个领域不是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又是哪个领域是国外公司送给我们的?哪一个不是我们自己年轻人,我们自己的学者们把它发明创造出来的,我们只是起步晚了一点,但绝不是没有创造力。
所以有人说余老师,你扯了这么半天,你如何从美国教育的角度来回答“为什么要留学”这个话题。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句话总结叫做“中美教育,其实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截然不同,但回过头来,又殊途同归”。
讲到中美教育的不同,其实是根植于两个国家的历史、社会文化等等,这些各种各样不同的方面。
两个古语其实很好的总结了我们现在教育的特点和现状。
第一个就是“有教无类”,这是孔子说的,什么意思?就是说你不管是村里的大牛也好,铁柱也好,还是京城里的威廉姆也好,乔治也好,只要你考得好,你就能娶公主,你就能当宰相,这叫“有教无类”。
还有一句话叫我们“不患寡而患不均”,王公贵族,山野村夫,读的都是这几本四书五经,寡是寡了一点,但是做到了一个字叫“均”。所以在这个思想延绵千年下来,我们一旦在中国提到教育公平,脑子里马上开始脑补:就是大山里的孩子太苦了,课桌也没有,教室没有窗,城郊的孩子教育资源太贫瘠了。我们从来不否认这一点,但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国家的教育资源的倾斜,教育政策的倾斜,有哪一个不是为了让你们所脑补的这种教育公平的天平慢慢回归的过程?所以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国家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反而得不到更上一层楼这样的机会,所以这才是中国学生目前看到国际教育引入的时候,需要去“盲目追求”的一个原因。
省重点市重点的孩子,你们自己回去好好想一想,当你们高考学有余力的时候,
你们学校有多久没有建新的体育场了?你们学校有没有请过好的运动队的老师来带你们的运动队?你们学校有没有购入新的体育、艺术教材?你是不是弹的还是90年代时购入的那台老钢琴?
大多数学校都是这样的,为什么?
因为患不均。
当这个国家还存在一个学校没有窗户,还存在一个学校有一个老师教四个年级、三门课的时候,你凭什么花十几倍二十几倍的价钱去请一个前国脚来带你们校队?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当国际教育过来的时候,家长们的心里一定在想,我的孩子是吃牛奶长大的,他现在一米八了,将来可能长到一米九、两米,但教室可能只有一米七,正好,美国教育、西方教育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缺陷,因为他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完全不同。
第一,他们觉得家庭有资源、天赋秉异的孩子就应该受到社会极大的扶持,只要家庭有资源,他会让你不停地往上推,给你提供所有你能发展的资源,让你达到人生的巅峰,所以你成功的速度会特别快。而反观,如果你来自一个平庸的家庭,或者你个人素质本身平庸,那其实在你面前有一个叫做“你无论如何努力,你都跨越不了的鸿沟”,这才是我们中美教育最大的不同。
所以你就看美国的高招的条件就知道,各种各样的考培,SAT、ACT、IB,然后你看课外活动、艺术准备、钢琴课、体育课、足球课加上全世界飞的辩论赛、模拟联合国、烧脑的IT比赛、机器人等等,哪个不是烧钱的?所以当你把这些全做完的时候,就像漏斗一样,把来自平庸家庭的平庸孩子已经漏掉了。
这有一个很好的故事:当你走到中国的大凉山区,你问那里的孩子,你说“你将来的梦想是什么?”他说,“我要考清华要考北大”。你会为这种为自己命运所抗争的勇气鼓掌,你会为他们的梦想给他们加油。而你现在同样的来到了南洛杉矶的贫民区,你问那里的孩子,“你想不想考哈佛、耶鲁?”很多人冲你一笑,就晃了晃手里白色粉末,然后撩开衣服给你看看他腰里别的枪,就兴冲冲地走开了。
所以回答为什么要留学这个问题,我觉得完全可以从正面的角度来回答。美国教育到底好在哪里啊?
第一点,美国教育是我们熟悉并且接入世界主流规则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从二战以后,美国变成了这个世界的队长,所以有个电影叫美国队长;冷战以后,美国变成了这个世界的裁判。因为连队友都没有了,就只有裁判。所以我们会发现现存世界的所有规则,法律的、金融的、军事的等等乱七八糟的,全是他们所制定的。而如果对于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企图将来主宰世界的年轻人来说,熟悉规则、玩转规则、再打破规则,建立自己新的规则,接入他们的高等教育是最高明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二点是美国教育目前来说,对于一些有想法的孩子,你追求自己理想的时候的社会压力和社会成本稍微低一些。
你很难想象一个18岁的中国年轻人对着自己父母说“爸妈,我不高考了,我要去麦当劳打工”,你爸肯定一个耳光打过去,然后第二天兴冲冲的带你去某某学院报到,然后你进入了4年游戏生涯之后,你最后毕业之后还是去麦当劳打工。在很多年前有一个北大的毕业生卖猪肉的故事,新华社人民日报全去采访他说“你北大毕业怎么去卖猪肉”?人家现在已经是肉界大佬了,没人可以再跟进他。但那个年代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让人不理解的事情。所以如果你有想法,你想追求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在美国的教育中,你不用承受那么大的社会压力,所以我们说看到会有Facebook的拔地而起,会有Google的那些新的创意,其实都源自于此。
讲到这边,回答为什么要留学这句话的时候,不必像我们一些老专家们抱着一种奇怪的受害者心态,通过抨击中国教育来回答这个问题,毕竟你是去留学的,不是去避难,或者躲债的。
本期,余老师讲了中美教育的不同,下期,他会讲中美教育的巨大相同点——应试。
等等?美国教育也应试?没搞错吧?
没错,而且美国搞起应试来,比咱们还要“残酷”!
欲知如何“残酷”,且听下回分解。
看完了余老师的麻辣“棒秀”,大家是否还意犹未尽呢?如果想深入了解下最近美国大学申请的“潜规则”“新趋势”,就来参加本周日余老师的线上分享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