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说藤校,看美国主流好学校要什么样的学生? | 棒秀

2017-04-23 余涛 爸爸真棒

余涛老师又来了!”他在上一期的“棒秀”里向我们揭示了这么一个令人心痛的事实:美国大学其实和中国大学一样爱“应试”,而且应试得还很“任性”。而聊完应试这个“硬实力”之后,自然就要接着聊聊文书、背景这些看似虚无缥缈又至关重要的“软实力”了。

☟点击视频☟

观看余老师的麻辣“棒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3950rv9dr&width=500&height=375&auto=0

▼▼▼如果您不方便观看视频,可以直接阅读以下文字内容

硬的说完了,我们来说点软的。说到软实力,在这个留学申请过程中,应该是很多家长最迷茫,也是最愿意去了解的。我们首先想排除一些情况,就是排除那些特别顶尖的,比方说前十、前五的那些名校。现在外面大多数的噱头都是这些学校,但其实这些学校没啥代表性,你去看看,每年在国内招多少学生,加起来可能100个左右,那整天讲那些学校的录取要求有什么用?再说句不好听的,真的能培养出常春藤前五前十这些顶尖哈佛耶鲁孩子的家长,有必要听我这样的一个老师在这叨叨?他们才是真正家庭教育的大师!所以我们现在针对的更多的是美国主流的这些好学校们,对于学生有一个什么样的要求。我总结下来,有一个观点叫“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恰巧跟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路线是一样的……)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叫做需要“疯狂地以打造个人特色为中心”。打造个人特色,是目前在留学申请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我们不需要一个高大全的雷锋形象,什么都好,体育好、文化好、艺术好、乐于助人。完人的特点就是没特点的人,放在一边10分钟以后绝对记不起来你是谁。

给大家举个例子,去年我有一个申请学生,他的个人特色很明显就是足球,那么其实以足球为这个中心点,你需要去外面至少拉2到3个点来维持你这个中心点,让它真正能够从你的背景当中突出出来。比方说:你一个人踢得好,你有没有可能带着你的同伴们也踢得好,能不能当上你们学校足球俱乐部的队长,你自己踢得好之后,你能不能再去教小朋友也踢得好?就在这个过程中,你的领导力也体现出来了,你的沟通能力也体现出来了。除此之外,场内你踢的好,场外是不是也踢得好?你是不是能带上你的足球器材去到一些边远山区,给那里的孩子们建新的足球场,换上新的足球……所以在这一点上不停地找支撑点来支撑这个中心,会让你的支撑点非常的靠谱。这就是所谓的打造个人特色的“一个中心”。 

在“两个基本点”当中,第一个基本点叫做持续地不停地开关于你自己的脑洞。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繁复的过程,我曾经给学生总结过一句话叫做“一叶知秋”,就说你在仅有的、少量的、有限的向招生官表达自己个人背景的情况下,你是不可能描绘出一整个秋天的,你只能描绘“一片叶子”。我的姨妈是某小学的语文老师,我去她家做客的时候,随便翻阅了大概有二三十篇小学5年级孩子的作文,恰好那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描绘秋天,我几乎记不住所有小孩的文章,因为他们都在讲,秋天的时候,叶子黄了,叶子掉了,动物们开始准备冬眠的食材了,河里的水越来越少了,这些文章我一篇也记不住。我记住了两篇文章,一个孩子写去年的秋天与我相伴了6年的狗狗因为生病去世了,完全没有任何秋天代表性,但我突然间就记住了这个秋天,萧索的烙印仿佛从这个文章里面马上就夺目而出了,非常有特点。我记住的第二篇文章,一个孩子写得像美食科普一样,讲他在秋天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吃蟹,讲他们家怎么吃蟹,他爸爸怎么配上黄酒,剁上姜末,写得栩栩如生。所以这两篇文章完美地诠释了我刚才说的“一叶知秋”这个概念,其实我们从小就在被训练,只不过我们长大突然就忘了。长大老师会告诉你,写文章要“总分总”,第一段要总结,第二段细节,第三段再总结。其实我们小时候,发挥自己的潜力的话,仿佛间好像符合美国大学对你的这样的要求,所以不停的开自己的脑洞与这个世界所接轨,这样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

第二个基本点叫做“符合对方学校的文化认同”,其实文化认同这一块是个很虚的东西,大家都不知道在说什么,其实每个大学身上都有自己的标签,比方说你申请UC Berkeley这样的自由主义泛滥的学校,你说你支持川普,不好意思,几乎你肯定是录取不了,或者你带有跟川普一样的思维,我能保证几乎你录取不了。有些学校特别喜欢国际学生,比方说像Boston University,它一直把它的多样性作为特色,而你在表现材料中,应该努力的往多样性这方面靠,这样的话会符合他们录取学生的一个价值观。比方说斯坦福,你知道他在硅谷,是美国的科创中心,你有这种创意的想法,你愿意将自己很多想法付诸于实践,并且把它打造成一个可供市场的产品,这时候斯坦福可能就对你特别感兴趣。所以研究出每个学校不同的烙印,针对他们的文化意识形态有条件地做一些自己的调整,其实这是我们所谓的第二个基本点。

可能这些东西与我们传统的打造一个学生背景有所不同,但我相信这三点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学生软性背景的一个打造。

留学目标

要高大上也要接地气

说了那么一大通现实,那我们接下来谈一谈所谓的未来,因为我们大家应该都坚信,不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大学永远不是目的,而只是一个过程。 

所以在整个的美国留学过程中,我们能学到啥,我们应该期待啥,是所有人都应该好奇的一个观点。在很多高大上的目标当中,我想说一个最最接地气的,那就是语言。以我身边的同学来做例子,但凡在美国毕业之后,找到好的工作,自己有好的创业的同学,他们可能在能力上风格迥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这些人的语言能力都极其突出。在重重的语言中,有一个大的命门,就是所谓的“语言文化”,而在这个文化的过程中,“笑话”就是一个终极的考量,所以很难想象你办任何事情,或者你参加任何面试,你面对一个人的时候,他讲了一个笑话,你不笑,或者你完全不为所动。再加上美国人的笑话很奇怪,90%笑话都在中国属于那种冷笑话,或者属于引用笑话,他们引用一句歌词,以及英语台词,以及莫名其妙60年代的某一个电视剧里出现的人说的某一句话,所以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很长的积累过程。像我这样的聪明的学生,我们往往都会采取一种方法,就是“跟着别人笑”,慢慢练得时间长了,基本上延迟可以控制在零点五秒之内,大家基本上都看不出来。就这样给自己时间,经过一两个月慢慢的调整,慢慢的积累,最后跟上他们的文化习惯。

除了语言,第二点就是所谓的“见识”,在这个时代里“见识”已经远超过知识,排在了世界的第一维度。我以前有个教授很少要求我们去背任何定理、公式等等,他说“只要谷歌能搜到的,你去背它干嘛,你的脑子应该留下来去想你应该搜什么,而不去想你搜到那些答案是什么,所以你只要搜到比别人多,你想法比别人多,你才能比别人厉害的多”。我觉得这个说得很好,当知识壁垒越来越小,流动性越来越大,你会发现“见识”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你就看马云他们演讲一般都说“唉呀,我当年去硅谷看到了啥,我自己回来以后就想到了啥,突然我就豁然开朗了”。他从来不说我在硅谷学到了啥新技术、这个语言还有这样的算法、还能搭建怎样的社交平台,他想的都是见识,没有一个是知识。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可能要说一些很多人可能不认同的观点:在美国的本科阶段,专业选择一丁点都不重要!在美国读过本科的人都知道,你所说的专业120到140个学分,真正跟你专业相关的大类相关可能就一半左右,剩下的一半基本上在各个门类的范畴里,你想学啥学啥,因此你会猛然发现,好像自己在另外一个学分范围内的学分竟然比你之前的学本专业的学分修的还要多了,也不要慌,你不会毕业不了,这时候你只要申请那个专业毕业就行了。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也是一样,当你去面试的时候,没有一个企业关心你是什么专业的,如果你是历史系的,OK,只要你利用你自己的剩余选修学分去修两门编程的课程,去修两门算法的课程,你去申请谷歌的工作,他依然要你,他关心的就是你有没有上过这些课,而从来不关心你到毕业本上写的是什么什么专业,什么什么学位。如果放在一些比方说金融类商业类的领域,那就更加明显了,他们对于本科的课程甚至都不要求,唯一要求就是,首先你是个聪明人,第二,刚才我已经提到很多次了,你的文化跟语言认同一定要非常好,这样的话,在他们跟你面试的时候,你能听懂他们的笑话,这是能够面试成功的关键。

在现在的美国这个时代,尤其是川普上台以后,很多人问到以后何去何从。关于美国留学的未来,有两点我始终坚信:第一点,该缺钱的学校依然缺钱,只要川普不给他们钱,国际学员填补他们财政空缺的需求依然大的不得了,所以他们不会因为这个而减少对中国学生的需求。第二点,大环境永远只是针对于芸芸众生的,而立志于改变世界、改变中国的中国留学生们,只要提升你自己的能力,任凭外界大环境的风云变幻,这个世界总会赏你一口饭吃。不必担心,读名校的目的永远在于,能保持面对这个世界时平和喜悦的安全感。


棒秀下期预告

下一期,对IB、AP、A-Level都熟得不能再熟的Ade老师将会对三大国际课程进行一下横向比较,以及回答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初升高进入国际教育的话,该选哪种课程才适合我?


➤  ➤  ➤ 点击视频,查看往期“棒秀”

↓余涛老师:千万别去留学,如果你只是想去逃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874j4f4z&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余涛老师:面对美国大学的"任性应试",你还在让自家娃盲目发展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88it2wl2&width=500&height=375&auto=0

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原创教育平台

聚焦国际化教育和学习力研究

点击菜单栏,阅读我们为您精选的专栏文章;

或回复以下关键词找到您需要的:

国际教育|学习力|在美国 |他山石 |爸爸说 

优学习 | 好习惯 | 特会玩 | 心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