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天爷赏饭吃,就有用了?其他那些像范雨素的孩子呢?

2017-04-28 魏阳 爸爸真棒


本文作者魏阳是“爸爸真棒”的专栏作家,他是哈佛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目前在科罗拉多大学历史系任教,是一个儿子及一对双胞胎女儿的父亲。今天,他来说说最近在社交媒体刷屏的范雨素,以及在他眼中,“范雨素现象”所折射出的“社会制度对人类天赋的极大浪费”


这两天常看到一个评论,说“写作是个天赋活,这是老天爷赏饭吃”。

这大概是说,人的才能是天生的,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关系不大。就这两天刷屏的范雨素自传来看,似乎确实如此:一个来自湖北农村的贫寒农民工,根本没有受过什么像样的教育,在北京为富豪做育儿嫂,却能用清新感人的文字,不露声色的道出贫穷中的乐观,歧视中的尊严,冷酷中的关爱,绝望中的笑容;社会的世态炎凉,艰难挣扎,都在家常菜一样的幽默中尽收眼底,让不少受过科班写作训练的中文系新闻系毕业生汗颜。这莫非是传说中难得一见的天纵之才吗?

无疑,范雨素得到关注,和上次的余秀华一样,确实与农民工身份有关。设想一下,如果育儿嫂范雨素的富豪老板是她爹,花重金请名校毕业的学霸天天来家里辅导范雨素写作文,陪太子读书,那么这篇自传,尽管反应了些社会现实和道德关怀,恐怕也仅仅是“不错”而已,谈不上高超的文学价值,更不会引起轰动。

“范雨素提出的问题,是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的问题”

范雨素的惹人注目,不完全是她的文学水平,而在于她在教育资源极度缺失,创作环境异常恶劣的情况下,还能写出对人生这样脱俗的感悟。这种巨大的反差和错位让人们惊异:一个人偶然得到的天赋才能,竟然能在如此卑微的墙角下,如此污浊的泥潭中,顽强地开出一抹鲜艳而自傲的花朵——尽管这朵花比不过花房中精心培育出的名贵品种。

这惊奇之中,又多少夹杂着一些遗憾与悲哀:如此秉异的天资,假如能获得相应的教育与培养资源,可能更早就产生了更多、更优秀的作品了。 

可现实是:这个写作语感优于大多数人的女性,却连初中都没机会上,就跌入底层生活的艰辛,不得不忍受贫困和不幸,遭遇家暴和种种切肤的歧视;她不仅愧疚不能回馈生养自己的父母,甚至内疚自己的小孩也必须遭受同样恶劣的生存与教育条件。

范雨素提出的问题,不是什么文学水平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的问题;是如何让有天赋的人,不因为贫困而为生活扼杀,在相对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下,充分发挥其天纵之智的问题。

“不是因为蠢才穷,而是因为穷才蠢”

最近数十年来,多种跨学科的研究证明,贫困对于人的智商与才能,有直接的负面影响。研究者反复证明,一个人的智力,不仅来自于基因的遗传,也来自于生长的环境。很多人并非天生蠢笨;而是因为贫穷才变得蠢笨。换句话说,不是因为蠢才穷,而是因为穷才蠢。

美国国家健康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与他们的健康和智力状况有直接联系。低下的社会经济地位,对人的健康和智力会产生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大脑的发育。研究发现,不同阶层家庭出生的婴儿,在出生时神经缺陷的比例并没有显著不同。但是,出生后4个月,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有13%出现神经缺陷,而高收入家庭只有9%。当这些孩子长到7岁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造成的智力差异更为显著。低收入家庭孩子的神经缺陷的比例高达20%,而富人的孩子只有13.5%。

智力与贫困的关联也为其他研究所证实。但是最新的研究发现,这种关联并不是必然的。是否因为穷而蠢,与你所在地区的教育与医疗资源的分配有关。

2015年《心理科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由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和英国爱丁堡大学联合进行的研究。研究者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瑞典、德国、和荷兰等国抽样调查了两万五千组双胞胎和兄弟姐妹,试图发现相似的基因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有怎样的发展。结果表明,贫困和低智商之间的关联,在美国最为明显;在西欧和澳大利亚,则相对不明显。

研究者认为,这种差异是因为,在西欧和澳大利亚,不同阶层的儿童都能享有相对公平和接近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这并不代表他们的智力水平没有差别。智力水平差异依然存在,但是更多地由天生的基因决定。

在美国,儿童能享有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更多地取决于他出生的社区环境和父母的社会阶级。所以美国孩子的智商,更多地由社会经济条件决定,而非由遗传性。

换句话说,在资源分配相对不平均的美国,就算有穷人家的孩子天资秉异,最后也难免被贫困吞没,变得平庸。反过来说,在教育医疗资源分配更公平的西欧和澳洲,即使是穷人的孩子,只要基因好,更有机会反超富人小孩。贫穷与智力低下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必然的。

研究者之一、爱丁堡大学心理学院的蒂莫西.贝茨教授(Timothy Bates)认为: “英国和澳大利亚创造了一种竞争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社会阶级对基因潜力的制约作用受到限制。……而在美国,这种竞争,却对富人更有利”。“这是国家教育系统方面的差别。澳大利亚和英国的联邦教育系统有强大有效的全国标准;而在美国,教育水准则反映了学校所在社区的状况。” 

“如果才能和努力都毫无意义,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在浪费天赋”

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可以让每个孩子充分发挥老天(基因)赋予他们的潜力与才能。不让这天赋的火焰,因为贫穷而熄灭。

如此说来,写作,也和其他技能一样,还真不光是“靠老天爷赏饭吃”。因为,就算老天赐予了你惊人的天赋,如果你不幸生错了地方,也是没有卵用的。

这些研究提醒我们一个冷酷的现实:虽然一个范雨素碰巧为人们所瞩目;可是她的背后,又有多少有幸天资秉异的孩子,因为不幸生在贫穷之家,才能被生活的艰难埋没,天赋被贫困扼杀,最终变得泯然众人?

这有失公平的社会资源分布,不知道已经让我们失去了多少爱因斯坦和霍金,多少莎士比亚与托尔斯泰。

范雨素并不算一流的文笔,却能触动如此巨大的共鸣,或许正因为许多读者这种惊讶与痛惜交织的心情。按照上述美国国家健康中心的研究,像范雨素这样天天吃红薯、无缘良好教育,智力不受影响,恐怕是不大可能的。这么说来,范雨素的天赋,恐怕比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更为优异。因为,大部分人如果处在那样的境遇中,恐怕连字都认不全,更不用奢谈文笔的优雅与否了。这惊讶之余,却更让人痛惜。

痛惜是因为,即使有范雨素这样的天纵之才,生于这样的环境中,如不少评论所说,文字也难以称为上佳——天赋超卓如范雨素况且如此,其他的农民工兄弟姐妹,就算资质再优秀,除了捡垃圾、洗碗、搬砖、做保姆之外,还能有什么戏?毫不奇怪的,与范雨素同样阶层的贫民子弟,比如她文中所写的女儿的两个朋友,根本不想去上“这黑学籍的学校”——她们做了个最理性的选择,不去做“这无用的奋斗了”。

只能说,如果一个人的成就,越能由他的天赋和努力决定,越与他出生的家庭条件无关,那么这个社会的资源分配就越公平合理。如果一个人的才能最终为经济地位所困,努力也毫无意义,那么这个社会,是在对老天给予人类的天赋犯罪。 

范雨素的引人注目,是由于才能与境遇的错位;而这种偶然的错位,却又折射出出身与归宿的必然。

如果一个人天赋的才能真的是“老天爷赏口饭吃”,那么这口饭是会被人类制度的安排硬生生夺走的。 

所谓暴殄天物,实在莫过如此了。

>>>> 延 伸 阅 读

您可以直接点击标题看本文作者此前在爸爸真棒上发表的文章:

在“儿童崇拜”下,教子如戏,全凭演技

哈佛博士爸爸告诉女儿:“美女”、“女神”的背后是个诡计

在历史中重新发现儿童

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原创教育平台

聚焦国际化教育和学习力研究

点击菜单栏,阅读我们为您精选的专栏文章;

或回复以下关键词找到您需要的:

国际教育|学习力|在美国 |他山石 |爸爸说 

优学习 | 好习惯 | 特会玩 | 心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