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藤三代的美国男孩,跑遍中国四五线城市,颠覆“精英教育”

2017-05-17 杨捷 爸爸真棒

至今都很庆幸尽管那天下着大雨,却依旧没有取消与Gavin的见面。

生于“全家藤校”、犹太精英家庭的Gavin Newton-Tanzer,自己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曾是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访问学者,是会说7种语言的爵士钢琴家,是操着母语般流利中文、二十来岁的美国大男孩。

▲中文倍儿溜的美国大男孩Gavin

Gavin从大学期间开始,指导过上百个国际青年交流项目,他创立的教育和媒体公司为中国数以万计的学生举办课外活动、职前培训,他创建的NHSDLC(中国高中生美式辩论联赛),是目前中国影响力最大的美式辩论组织。


▲2015年中国高中生美式辩论全国联赛冠军赛

我本人对这个领域了解不多,甚至在以前还会有十分狭隘、片面的想法:国人申请美国学校需要做背景提升,许多老外都会拿着这种饥渴心理来中国淘金。但短短的两小时的采访,Gavin的特殊的成长经历,对我产生了非常大的触动:

高中毕业时,他趁“间隔年”来了解中国,却被“黑中介”欺骗,从此Gavin开始发奋学习中文;

在中国一年的时间里,他考察了中国许多贫穷落后的地区,发现了国内教育里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从大一开始,Gavin就一直奔波于中美两国之间,想为两国的青少年搭建一个能够相互交流的透明平台;

在推广自己热爱的美式辩论期间,当时还是年轻的美国大学生Gavin在中国的一线城市连连碰壁,于是他选择深入到二、三、四线城市,甚至是许多我们听都没有听到过的地区。

教育就是点对点,人对人Gavin告诉我,比取得成绩更人兴奋与骄傲的,是他感觉帮助许多二、三线城市的孩子拓宽了视野,帮助许多自卑、胆怯的孩子战胜了自我,帮助许多被成绩绑架的孩子开启了独立思考……

▲2013年,Gavin在成都赛区的宣讲会

可以说Gavin提供了了一个如何不变成“常青藤的绵羊”的范本,为了尽可能全面地呈现我对Gavin的访谈内容,我将获取到的信息分成三个部分:

1

常青藤学校的范式

学校的文化、地理位置、专业设置,当地的社区环境,未来就业趋势、以及学校能给予的支持等等,这些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都比学校的排名更加重要。 

2

美式牛娃养成记


如果做父母的不自己欺骗自己,就会比较清晰地分析出孩子的优势劣势。

3

如何不变成“常青藤的绵羊”


从Gavin十年来的奋斗轨迹、所获得的成就以及带给中国学生们的影响与收获来看,这远不是一个“工艺品”式的精英可以达到的。



常青藤学校的范式如何申请藤校


Gavin的家庭也是典型的美国藤校精英家庭:父亲毕业于哈佛大学,母亲毕业于耶鲁大学,家中爷爷和叔叔也是毕业于MIT和哥大这样的顶尖名校。


Gavin会7种语言,初中时就组织过乐队,还开琴行赚取零花钱,初三开始迷上了辩论,高一时在学校组织了自己的辩论队并获得州冠军,高二时他带的学弟也获得了州冠军。是标准的“美式精英”,对于“藤校”他可以说了解的更多一些:

 Q  这么优秀的学生,进入藤校是理所当然,只是,为什么您选择哥大,而不是我们认为排名第一的哈佛呢?

 A  对我们来说,常青藤学校没有排名。因为排名是中国家长看的,而制造排名的公司知道怎么赚中国家长的钱。也不是说这个排名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说,并不是因为你进了某个排名多少的学校,你未来的人生就会怎么样。而是你到了这个学校,不论学校大小、你选择什么专业,你接触的教授才能真正影响到你。一所好大学有成百上千个教授,但如果不是我的教授,我也不一定会认识他们。所以实际上,对于我有意义的这个学校,肯定就是很小的圈子。所以排名只是某一个参考点,但是更多你要真正了解的,是学校的文化、地理位置、专业设置,当地的社区环境,未来就业趋势、以及学校能给予的支持等等。而这些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都比学校的排名更加重要。

但中国家长一般在这一点上没有想得很清楚,因为中国还是高考为主,高考分数的高下决定了上什么学校。所以确实有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排名,但是美国没有。

▲Gavin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典礼

 Q  那么,您是因为优异的辩论成绩,帮助自己在申请哥大时脱颖而出吗?

 A  这肯定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当时申请哥大的时候,我是非常希望将自己的优势表现出来的。我用三个案例来分析了我的强项:

  • 我在辩论的时候,会特别喜欢听别人的意见,这提高了我对事物的全面认知能力。因为经历了很多比赛,我逐渐对经济学、政治学产生了兴趣,然后通过阅读再次提高,也顺便赢了更多比赛,比如哈佛的辩论邀请赛。

  • 第二个是音乐,虽然音乐可能对一部分人而言不是一种语言,但确实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我通过古典音乐的学习,具备了弹奏钢琴的能力,而爵士乐的学习又感受到了自由的概念,然后自己组了一个乐队,也赢了一些比赛。

  • 最后是外语能力。因为世界不仅有英语,或者音乐,世界也是由很多其他的国家组成。我去了很多国家,学了多门外语,比如法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希伯来语等等。通过这些语言的学习,我意识到,如果要成为一个世界公民,就要去开阔自己的眼界。

所以我选择哥大的原因就是:

  • 首先,它是爵士的发源地;

  • 其次,因为它有一个非常强的辩论队,而且有许多大企业的环境,再就是因为它在纽约,身处于国际化城市之中,世界各地的朋友也会很多,这一切都是我非常向往的。

  • 最后,我相信我有辩论、音乐或者国际文化上的优势,我也能变成哥大的一名非常重要参与者。所以不仅是我能从哥大有所收获,我也能够参与到哥大的氛围中,使哥大更加精彩。”

Gavin选择哥大的原因,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申请大学的文书范本。最后他还着重强调:“ 你不能说,我赢过很多辩论比赛,我学会了很多外语,然后我就因为赢了这个大奖, 还开了公司,这样讲不会赢得好印象。你要更多的强调你是怎样一个人,怎样做事情。然后通过自己的案例告诉学校我看重学校什么,我又能为学校的理念及社会贡献什么。”

▲2007年,Gavin获得高中辩论比赛的冠军奖


美式牛娃儿的养成计看犹太人的家庭教育

来自传统的、家规严格的犹太精英家庭,Gavin从小生活在类似“虎妈”的家庭氛围中。用他的话说,从小他生活的严格程度可能就比“衡水中学”好上那么一点儿,而这种严格也是一般中国家庭“舍不得”要求的:

 Q  能说说您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样的么?

 A  我四岁就已经开始学外语,因为我是犹太人,要学希伯来语、拉丁语和法语。我的父母非常注重课外活动,从3、4岁左右开始就请家教让我学钢琴,一周三次。

不过我的母亲会经常奖励我,比如每一次练完琴我就可以吃巧克力,或者做一个交换:比如我比较喜欢打电子游戏,但是她不喜欢,那我每练一分钟钢琴,就可以玩游戏一分钟。所以如果要玩三个小时电子游戏,那我得弹三个小时钢琴。

另外,我家里没有电视,所以我就一直不看电视。

除了这些之外,还会做几种运动。我尝试过练散打和摔跤,还踢过六七年足球,但是成绩只能说在州里不错,但是比起音乐,在体育方面我不算太有天分,所以后来就放弃在体育上花费大量时间了。

我读的是比较好的公立学校,其他兴趣特长就靠自己请私教。可能是由于父母圈子的原因,我周围接触的朋友都是这样的状态,所以也比较正常。


▲Gavin 小时候弹钢琴的照片

 Q  听起来比上海大多数小孩还要辛苦。那这样回过头来,如果您自己有了孩子,你也认为应该走这样一条路吗?

 A  看起来是挺狠的,但如果是自己的孩子的话,我觉得有几点确实是很好的。

第一,家中没有电视,我觉得是一个挺对的选择。

第二,我觉得等价交换这个方法很有用,比如练钢琴多少时间,就可以玩多长时间游戏。因为这样交换是由孩子自己决定的,让他明白,你有多努力,就会有多少回报。

 Q  那其实是您父母认为您应该弹钢琴,所以会拿糖果、游戏来跟您交换,但当时您并不会觉得练琴重要是吗?

 A  那么小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父母会要求说这就是我该做的事情。比如他们会要求孩子成绩比较好,但是如果我某一个成绩就不好,父母会问我,我考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是我没做好还是因为不懂,不懂的情况下,就引导我去学习。就是他们会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如果达不到要求,会先了解为什么,然后去确定我能否达到这个要求。

 Q  那您当时对弹琴有兴趣吗?

 A  没有兴趣,那个时候就是给糖果,给巧克力,先把它变成一个必须做的事情。然后你想要喜欢的东西,要玩电子游戏,要跟朋友出去或者你想要做其他事情,那你得先付出。

 Q  可是好像您父母也是做了选择的,比如他们发现您在音乐方面是可以突出,而您弟弟在体育方面更有优势,所以您觉得父母其实是可以判断出孩子的优势的是吗?

 A 当然可以。如果做父母的不自己欺骗自己,就会比较清晰地分析出孩子的优势劣势。

 Q  那么后来是不是因为取得了一些非常好的成绩,然后觉得自己很擅长,就会更有兴趣?

 A  是的,那个时候就不一样了。到你开始赢比赛、获大奖的时候,比如说你弹钢琴,大家都喜欢,或者你可以组一个自己的乐队,再或者你可以教课然后赚钱,突然你会发现这种状态很不错也很享受。一般在高中开始会有这个感受。基本上我13岁才会开始有成就感的意识,之前完全就是交换。一开始是交换,然后可能慢慢变成任务,觉得这就是我该做的事情。

 Q  没有反抗?

 A  我大部分时间里还是比较听话的孩子。我妹妹反抗了一点点,弟弟反抗了一点点,但是后来他们发现反抗没有用。

规则就是规则,在犹太人的观念里就是要说到做到。如果你想要改变规则,你可以跟父母商量,但是如果孩子无理取闹,就只能有更差的结果。

 Q  犹太人的很多家庭都这样吗?

 A  是的,比华人家庭要狠得多,但我们小的时候可能会跟父母闹,长大了就会非常感谢父母。

▲Gavin童年照片


不变成“常青藤的绵羊”成为卓越的世界公民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可能会涌出和我一样的困惑,正如《优秀的绵羊》提出的“常青藤的绵羊”,在作者看来:

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在鼓吹“精英大学毕业的孩子就是精英”,一些从精英学校毕业的孩子认为,如果一份工作不能提供10万美元一年的收入,那么这份工作就根本不值得去做。

许多从“精英学校”毕业的孩子,最后就像优秀的绵羊,害怕变得不同,缩在一起取暖,拒绝接受挑战,以致彷徨失措、一事无成。 

而为什么Gavin能够敢于在入大学前就一个人在不会说中文的情况下,来中国闯荡一年;在一线城市推广美式辩论受阻的情况下,深入到了中国的三四线甚至我们都叫不出名的五线城市,努力去适应当地相对封闭的体制、冗杂的制度?

他给出的答案是去追求做“卓越的世界公民”

深受他影响,后来进入耶鲁学习的高同学在文章中写道:“Gavin身上的那股劲头,竟使我想到当年的利玛窦和“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夫子。Gavin及其同事们身上投射出来的人格力量都是反功利的,他们的言传身教反复告诉我:一个真正的美国人可以不为名,不为利去做一些事情。”

▲Gavin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

我们也在探究,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得Gavin能够跳出“常青藤绵羊”的陷阱呢?

Gavin认为,父母在孩子13、14岁以前帮助他们决定什么,十分重要且必要,因为绝大多数孩子不知道如何评估轻重。

他说:“如果当时你让我来决定,首先我没这个资源,其次我没这个自控能力,自控力与坚持这样的能力都是后天习得的。当我到了高中的时候,父母就会放开多一点。因为到了高中,基本上就已经定型了,能够分清该做的和不该做的,而且他们会给我更多的时间去犯错。

我的父母在这段时间给了我很大的包容,比如来中国这件事,当时是一个很大的决定。我跟他们商量,他们说OK,你来决定,于是我就休学了一年。来中国的中介公司是我找的,不是父母找的(所以出了事情,我也会自己承担后果)。我妹妹、弟弟也是如此,都休学了一年,才继续回美国上大学。

高中毕业后休学一年去国外,去寻找自己,当然对父母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风险,而且确实出了一些问题,然而我们学会处理,活下来了。那时再回学校,我跟其他的那些没有休学的小朋友就会明显不一样了,至少比他们成熟,而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你已经明白什么是问题,什么不是问题。他们会说,哎呀,我作业压力太大,你说嘿嘿,有机会我带你到农村去,你就知道什么叫痛苦。

▲NHSDLC冬令营合影

我曾经去过不少中国农村,在青海藏区,也体会过一周多没法洗澡的痛苦。经历了这些之后再回到学校,你有很多好的故事,另外你也真的明白很多人生的道理。我会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在中国的一年里,我遇到了许多和自己太不一样的人和事,感觉自己的格局确实打开了不少。那段时间真的很喜欢中国,我当时就看到中国很多发展的机会,看到很多需求。因为我知道我在美国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而在中国就会有许多不确定的机会等着我,这些是值得追求的。”

▲2016年全国冠军赛赛前集训照片

Gavin 认为,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未来的主宰者。“设想我们在‘全球中国联接’中成为朋友。如果将来我进了美国政府工作,你进了中国政府工作,两国遇到什么问题,咱俩打电话一沟通不就解决了,还需要像现在这样大动干戈‘化解误解’吗?”

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大城市不接受就去小城市,再不行就去更小的城市,免费为学生们提供指导、服务。难以想象的是,他最初的一些学员,不但英语不怎么会说,连肯德基、麦当劳都没有见过,可是他依然凭着自己的耐心与爱心,将这些学生带入了更广阔的世界。

“如果想牟利,你需要去融资圈钱,去大城市;但如果你想做事情、做事业,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享乐、放弃大城市的便捷,做教育尤是——绝对不可以偷懒,真正需要你的地方,才是你体现价值的最好机会,才会促使你得到真正的发展。

有些时候,我们呼唤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最终将孩子送入一个更华丽的工艺品加工厂;我们渴求将孩子送入出产“精英”的高等学府,可是出来后很多人却成了追求“饭碗”的“优秀的绵羊”。求其原因,与Gavin的成长之路相比,我发现了两个现状的不足之处:

视野窄

我们不论是做家长还是做教育工作,往往盯的是眼前的小目标:每一年的成绩、几年后的升学,最远不过大学与就业,我们只希望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他能获得稳稳的幸福就好。而如果我们能够将自己的视野放宽些,长远些,让孩子去追求值得付出的有价值的事业,争取成为“卓越的世界公民”,我们的某些做法会不会有所改变呢?

不放手

Gavin说很感激父母在他小的时候给他建立了规则意识,当他到了有判断能力的中学之后,就开始放手让他试错。而我们的家长却要么做法正好相反、要么越抓越紧,用相对狭窄、保守的价值观去指导一个蓬勃成长的灵魂,效果自然适得其反。

反思之后,我想,如果我们实在不知道如何去做,也许在孩子高中以后,在我们还有一点余力保护孩子的时候,能够放手让孩子去试错也是一个不错的做法。

最后,我们特别邀请了Gavin与爸爸真榜的粉丝来发散性的聊一聊:

↓ 如果您对美式精英培养的话题感兴趣,欢迎来参加Gavin的线上分享 ↓


欢迎点击“爸爸真榜”菜单栏,了解更多上海国际化小学、高中信息:


欢迎回复以下关键词找到您需要的:

国际教育|学习力|在美国 |他山石 |爸爸说 

优学习 | 好习惯 | 特会玩 | 心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