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比具体的知识更能决定人的命运 | 爸爸真棒的Mind+计划来了
吴军曾说过:“思维方式比具体的知识更能决定人的命运。”这让我联想起了两个让我感触很深的小故事:
上海有个叫“久牵”的志愿者服务社,创始人张轶超是复旦哲学系高材生,也是某国际高中学校教IB课程的老师,张轶超和他的义工团队,在近十年间,给农民工孩子带去了审美、艺术鉴赏、戏剧表演、阅读赏析课程,还有一般只在国际学校里才有的“批判性思维”课程。
有位团队志愿者讲过这么一个细节,一个上过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孩子,对老师说“老师,听完批判性思维的课,我感觉我看到的世界都变了,变成好多种颜色的了。”
我们团队里一位出生于小地方的清华学霸爸爸听了这个故事说: “其实,我好羡慕这些孩子,这么小就能得到这样丰富的滋养和思想启发……”
年前我带孩子参加了一个去东北雪乡的亲子旅行团驴游,当我们竭尽全力翻越了雪山、打算放松休息的时候,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位队友见到路边帅气的骏马忍不住伸手去摸了马的前额,结果马儿一口咬掉了她的棉手套,手套中的一根手指头也被捋掉了一个指节的肉。
这样的惨剧闻所未闻,救助之余有人猜测:“会不会是因为她的手套是绿色的,所以马儿以为是草就一口咬下去了?”这时,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说:“不会呀,马只能看到黑白灰三种颜色,分辨不出绿色的!”
我也知道马是色盲,可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忍不住问小姑娘:“你怎么反应这么快啊?阿姨学了就忘了呢。”
小姑娘说:“因为我妈妈在给我读马牛羊这样的动物看不到彩色这一段的时候,曾经让我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们看到的好吃的、好玩的都是什么样的。我想象过之后就感觉我们看到的世界真是美好啊!”
第一个故事里,老师们带领学生多角度地、多层面地思考,因为思维维度的增加,孩子眼中的世界更加多元了。
第二个故事中的小姑娘在阅读过程中,被妈妈引导着进行了思考,活学活用的能力完全胜过我们成年人。
这两个故事都极好地印证了吴军老师的那句话,但同时也提醒我们:孩子的思维需要正确的引导。好的引导,就像点燃的导火线,可以引爆孩子的大脑,激发起熊熊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可是,这样好的指导老师哪里找呢?体制内学校、机构的名师?国际学校的名师?名牌大学的教授?就算是被我们碰上这样的名师,轮到我们孩子被指导的几率和机会也是非常小的呀。
对此,作为媒体能有幸接触到很多优质资源的我们,一直有种使命,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经过酝酿,就在这个暑假,“爸爸真棒”邀请了几位好的思维引导者,让我们一起打开大小学生的思维,装进不一样的色彩。
我们把这个暑期计划叫做“Mind+计划”:
为什么要做“Mind+”
作为深耕国际化教育的自媒体,“爸爸真棒”发现当面对各种国际课程时,大部分中国孩子遭遇的最大挑战往往不是知识,而是思维方式的转换。
对于教育来说,获取更多知识是容易的,改变思维却是困难的。我们希望所有的孩子,无论是否就读国际课程,都能成为拥有独立判断力的学习者,打破思维的桎梏,体会思考的自由。
这是我们新开设Mind+计划的初衷。
从这个暑假开始,让我们一起颠覆旧观,启发新思考。
“Mind+”会“+”什么?
+ 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师
有做教你脑洞大开阅读、写作的复旦中文系博士——袁坚(猫博士)
有“反科学知识”,探索科学思维方式的浙大80后博导王立铭教授
有既是IB老师也是久牵志愿者服务社创始人的张轶超老师
有IB课程中教授TOK的老师
众多惊喜将一一揭幕
+ 各个年龄、各种学科的创新的思维方式
我们认为 “批判性思维”,不是简单的方法传授,而一定要在各个学科的学习场景中进行探索,我们的“Mind+”计划将辐射到各个年龄的孩子:
对于幼小年龄段的孩子,有从“为什么”开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对于小学生,有用思维导图读绘本、写游记和读书笔记
对于初高中生,有IB课程的TOK课程线下体验
对于即将留学的学生,有如何提高思维能力、破解SAT英文阅读
+ 各种形式的创新课堂
“Mind+”计划将以何种方式呈现?
有特别定制的精品付费课程
有线上线下的多场免费讲座
有把国际学校老师请出来,请学生来听课的“流动课堂”
各种形式的多彩活动,等你来参加
这个暑假,让我们一起“打开思维,加进更多”
敬请期待,明天(6月28日)复旦中文系博士袁坚(猫博士),将带来的分享!
欢迎回复以下关键词找到您需要的:
国际教育|学习力|在美国 |他山石 |爸爸说
优学习 | 好习惯 | 特会玩 | 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