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她放弃藤校的顶尖文理学院,到底牛在哪里?

何玉帛 爸爸真棒 2021-04-08


K12融合教育原创平台“爸爸真棒”,致力理性、深度的教育思考,传递新知,缓解焦虑,并出品了国际化教育排行榜“真榜”,打破信息不对称,让择校变得更匹配。

在暑假里,我们举办了多场【学生线上公益分享会】,邀请了来自TOP30美本和海内外高中的学生,分享最有用的经验,讲述最真实的故事。今天的文章,就是由同时被藤校和TOP2文理学院录取的Annie所做分享整理而成。

讲座均免费,下拉至文末一键获取。

每个中国孩子,年少无知的时候可能都苦苦思索过同一个问题:

如果清华和北大同时录了我,那我该选谁呢?

到现在,许多准备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也经常幻想着:

如果哈佛、耶鲁、MIT……同时录了我家娃,那该选谁呢?

白日梦归白日梦,这样的选择,在2016年录取季真的降临在了Annie(侯艺筱)的头上——她同时收到了藤校康奈尔大学、日常排名跟威廉姆斯争第一的文理学院阿姆斯特、壕又神秘的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等一众牛校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她选择了阿姆斯特(Amherst College)。

为什么放弃一般中国人瞩目的藤校,而选择文理学院呢?下文中,她就来跟我们分享她的择校故事。(为了阅读方便,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

|

|

|

|

|

|

|

|

Annie

高中毕业于复旦附中国际部(FDIS);

阿姆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21届新大二学生,学习政治科学,人类学,心理学等。

为什么选择文理学院


而不是“藤校”

和大家熟悉的“藤校”康奈尔比起来,阿姆斯特学院显然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实在难以想象会弃前者选后者。而我最初对这所学校的了解,也是一种“机缘巧合”。

我在复旦附中读高二时,接待过一次美国顶尖文理学院在中国的巡展(China Liberal Arts College Tour)。在这次巡展上,我通过当时在读师兄师姐们分享的就读感受了解了阿姆斯特学院,并且获得了一对一预约面试机会,从招生官那里获得了更多的信息。

阿姆斯特学院

创立于1821年,位于麻省。是全美排名数一数二的文理学院,也是美国精英教育的典型代表。

校友中有美国第三十位总统柯立芝、有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的前总统Francisco Flores,有普利策获奖作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2003年的畅销书《达•芬奇密码》作者丹·布朗等等。

学院人数不足2000人,但是课程却有800多门,并且与附近4所大学(汉普夏艾学院、史密斯学院、芒特霍利奥克学院和麻省大学)有课程上的互通和项目上的合作,阿姆斯特的学生在这4所协议学校可以任意选择课程获得学分,并且有免费的定时班车往返接送。所以尽管学校本身规模较小,依然具有某些综合性大学的优势。


▲阿姆斯特校园。本文所配照片均来自Annie

那么,为什么我会放弃藤校,而选择阿姆斯特学院呢?

首先,我非常看重文理学院很专注于本科教育这一点,所以紧密的师生关系、还有学校对每一个学生的投入和关注度,都是我倾向于选择文理学院的原因。

虽然文理学院比较小,但正是因为小而精,所以很多学生的归属感很高,特别是中国学生群体,关系非常紧密,校友也很愿意给我们这些“稀少”的学弟学妹提供各方面的帮助。

其次,我受到了高中就读的IB课程的很大影响,希望在本科的时候能够更多地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思考能力这样的软实力,所以我很欣赏和认同文理学院的博雅教育。

另外,阿姆斯特学院本身的的一些特点,也与我自身的个性非常吻合。通过梳理一年的在校学习感受,我也更加确信当初的选择。

▲中国留学生办的春节活动

在数一数二的文理学院上学


是什么感受?

1最大程度地诠释博雅教育

阿姆斯特最有特色的就是开放式课程制度——open curriculum。这意味着我们是没有核心课程的,所以选课上有着极大的自由,大二末之前选定专业和专业规定的课程即可。

此外,学校也很支持学生们在学术上不断地挑战自我,发掘自己更多的兴趣和可能性。我觉得“开放式课程制度”其实是最大程度地诠释了博雅教育,让我们可以勇敢地去尝试和挑战自己。

当然,我也确实看到我身边有一些同学,因为他们非常确定自己只读计算机或者只想读数学,就会觉得在文理学院还是会有一些局限,因为文理学院会比较希望你可以接受博雅教育,也去学一些文科的课程。

所以,对于那些只想比较深入的去钻研一门学科的学生,去大U可能会更适合他们。

2真的可以和老师建立亲近的关系!

阿姆斯特有1800个人左右,每门课平均下来在20人左右,师生比是1:10,这个师生比也许不是特别惊人,但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点是:在阿姆斯特,你真的可以和老师建立比较亲密的关系

举两个例子:

 TYPO的故事 

Amherst College有一个机会叫TYPO,就是Take Your Professor Out,可以免费让学校报销,请教授出去吃饭

我大一时共参加过两次TYPO,一次是和心理学教授Sanderson教授一起吃饭,我们当时讨论了幸福感的来源,以及分析了一下在阿姆斯特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学生想要去投行这样的行业。

还有一次,是同一个日本同学一起请西班牙语教授吃饭,我们当时八卦了美国的文化和我们各自国家的文化有多么的不一样,以及我们自己在体验时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些都是很棒的机会。


 教授给学生发工资 

在阿姆斯特,教授有很多给学生付工资的预算,所以我们的教授也喜欢拉着学生参加他们的项目。我也抓住了这一点,在上人类学教授的课的时候,我对他正在进行的调研题目非常感兴趣,下课后就去找他聊,之后得到了参与他调研的机会。

▲Annie(右二)与西班牙语教授(右一)的合照

3有趣的“阿姆斯特式尴尬”

阿姆斯特的学生都非常的多元,学校风气非常自由,非常liberal(开明)

从招生数据上讲,阿姆斯特每年的国际学生占到8%的比例,其它92%的学生则来自美国的不同城市,但是我所感受到的多元和包容,却不是体现在这些数字或外在差异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每个学生个体都有独立的思想(这些思想可能和他们来自的国家、家庭以及个人的性取向、经历有关),并且这些不同的思想都得到了尊重

我们学校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Amherst Awkward——阿姆斯特式尴尬。讲的就是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下的人聚集在一起沟通的时候,产生的“尴尬”瞬间。正是因为阿姆斯特学院非常的包容和尊重这些不同背景的人,大家聚集在一起才会产生最激烈的火花。

学校还有各种不同的活动中心,像是国际学生参与中心、多元资源中心、关注LGBTQ权益的酷儿资源中心等。它们会定期举办活动,促进交流,建立关系网,或是给予学业和就业上的帮助。

▲Keefe Campus Center,是学生的活动中心

4读文理学院,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文理学院有个特点,那就是大部分都在“村”里,离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许多家长都会担心:大学4年待在这么偏僻的地方,是不是会比较寂寞,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会不会很受限制呢?

对此,我想强调的就是:你真的要耐得住寂寞!因为阿姆斯特学院的生活确实是比较“村”——肯定不比在纽约、波士顿这些大城市的生活节奏那么快。

但是正因如此,使得大家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校园里。我觉得,这样更利于营造学习氛围和培养专业能力另外,虽然学校非常小,但资源真的很丰富,完全可以比拟一些大城市的综合性大学(也就是大U)。学校也会有老师清楚地告诉你,怎么接触到这些资源。

“村”归“村”,我们的生活还是相当充实的。大家结识朋友的机会可能一般都是在社团里,因此,在阿姆斯特学院,很多学生都会很投入地去参加一到两个社团,而且在这些社团里也能找到归属感。我在大一时就参加过击剑社、空手道等,大家一起吃饭,周末也会一起约着泡图书馆,或者去附近的小镇逛一逛。

学校也会请一些知名学者或其他学校的教授过来做讲座,或者邀请著名歌手、Rapper(说唱艺人)过来,关上灯,放一点“动次打次”的音乐伴着我们蹦迪……所以校园生活也有“疯狂”的一面。

▲参加空手道社团时候与Sensei(老师)的合影

5文理学院毕业生,也会去华尔街和投行?

说到阿姆斯特的专业,传统文科领域如英语、历史、政治、心理、经济等肯定非常强,但理科、STEM强人也很多,数学甚至是人数第二多的专业。我身边也有非常多的中国学生在学计算机,也有不少学长学姐在Google,Facebook,Snapchat实习或拿到转正offer。也会有一部分人去华尔街、投行。

另外,在阿姆斯特80%的学生都会在5年内去继续读研究生。还有一个有趣的数据:JP摩根大约有1%的分析团队是阿姆斯特的毕业生

IB课程和高中母校

   

教我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前面说过,会选择阿姆斯特与我高中时候IB课程的学习经历是分不开的。IB的学习经历,使得我更关注自身人文素养与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才会被阿姆斯特的liberal学术氛围与人文气息所吸引。

1IB课程的三大挑战

 TOK的“诅咒”

IB最有代表性的核心课程之一TOK(Theory of Knowledge,知识理论)对我来说是意义特别大的一门学科。这门课主要是让同学们重新审视一下学过的所有科目的知识,并且提出一些更为基本的批判性问题

它就像一个“诅咒”,学完了之后不管到哪里都离不开TOK式的思维,都要问无数个WHY和HOW。

听起来比较抽象,其实课堂上讨论的内容还是很“接地气”的。比如有一次我们在讨论:民间智慧是否有科学的因素?我就通过中国广为流传的“酸儿辣女”传言,去讨论这个传言是否有科学验证的方法,还从中国文化和情感需求这些方面进行了分析。

 IA和EE:大学课程的最佳准备 

IA(Internal Assessment,内部评估)是考试,但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统一考题。比如,经济课的IA需要去分析一篇经济新闻报道;化学的IA需要自己设计实验;历史的IA可能需要分析不同国家、不同学派的历史学家如何描述一个具体的事件……

EE(Extended Essay,拓展性论文),顾名思义,更是自己要选一个科目和题目进行研究、写论文。

经过IB对我的“千锤百炼”,我掌握了多种能力:

网上搜索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整合信息的能力

将外界信息及自己的思考输出为清晰明了的文章的能力

思维能力

独立完成研究的能力

……

这些能力对我现在大学的学习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我在大学课程中接到一个论文题目时,不会觉得慌乱无从下手,会知道首先要到网上去找哪些信息。

 时间管理的“分身术”

上了IB是真的要吃苦的,因为你要一边读IB、一边做活动、一边写文书准备大学申请、还要参加SAT和托福这样的标化考试……读IB期间,我一般都是11点睡觉,早上5点起床。

所以要读IB,除了以上提到的批判性思考、快速读写和独立研究的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也非常重要。我运用的技巧是列出要完成的事情并标注优先级,然后逐一完成。

2小班制的高中母校,让我变得勇敢

我的高中母校——复旦附中国际部对我最大的影响,是让我变得“勇敢”了。

我们是小班制的,大多都是15个人以下,所以在课堂上有很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印象很深的是英语文学课,班上只有6位学生,有一次学习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的时候,老师就让我们自己分工备课,最后每一个人都分到一整节课来讲授和引导讨论。《李尔王》是一个比较难懂的作品,所以当时对我的挑战是相当大的。正是这些表达机会,锻炼和成就了现在的我。

▲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

还有一种勇敢,是表现在和老师的关系上。因为老师很多时间都在办公室的,我就经常积极地利用office hour去和老师继续上课时的讨论,或者在写作上寻求指导。不怕和老师接触、沟通,对于上大学后和教授的相处是有很大帮助的。

大一时,有一门政治科学课的教授是从不遵照讲义的,上课时学生的问题问到哪里他就讲到哪里,导致课程的内容不够连贯,也有不少的问题。后来,我就经常去那位教授的办公室找他,我们在课后的讨论和对话,远比我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要深入、清晰和精彩。

3独自去非洲,我的课外“辉煌时刻”

复旦附中非常鼓励学生课外可以多参加和多组织一些活动,这也让我更加勇于把自己的想法付之于行动

高二时,Running Man跑男节目特别火,我就在学校组织了一场校园跑男“Running Mustang”慈善活动(Mustang野马是复旦附中国际部的吉祥物),报名费除去成本,都捐给了青岛一个特殊教育的学校。

组织这样一场全校性、又是前所未有的活动是相当费心的,有很多细节要敲定,还要和不同人群沟通,但因为我对组织这个活动特别有热情,晚上睡觉前脑子里都在预演活动的现场,而学校也提供了相对比较自由的发挥空间,所以也没有觉得特别累。

点击视频,可以查看当时的“盛况”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737mt5v5u&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不过,我觉得自己做过的最勇敢的一件事,还是去非洲的调研。

我对NGO非政府组织和一些社会企业很感兴趣,有幸认识了一位在肯尼亚的社会企业家,并且得到了去他公司调研的机会。当时,我对非洲还不大了解,但还是一个人来到了肯尼亚。现在想想都觉得自己真的非常的厉害!

经历了尽心尽责的调研之后,我成功地发表了一篇文章,还受到了一个中非关系的网站主编的极大重视,回国后他采访了我,还给我推荐了许多其他类似的活动和机会。后来,我又去了另一个非洲国家加纳,参加了商业比赛和一些支教活动。所有机会都基于最初的敢想敢做

▲CCTV中文国际对Annie的报道

4做一个有趣的人是特别重要的

高中母校还令我深有感触的一点是,所有老师都不会把学生分三六九等,归为“优等生”或“后进生”,而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独特且有趣的个体来看待。

正是因为这样的氛围,我就不那么纠结于成绩和分数,而是立志做一个有趣的人。我在生活中特别喜欢旅行,也有尝试一些户外的运动:潜水、徒步、滑翔伞……这些经历和感受让我觉得:在生活中做一个有意思、有故事、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左上:参加滑翔伞活动,右上:尼泊尔徒步活动,下:泰国涛岛潜水

更多精彩

了解更多文理学院的故事,可直接点击阅读:《选校只看排名就错了?亲历文理和大U的她告诉你原因》

下期【学生分享整理】,我们请到了在顶尖美高The Hill School就读4年,刚被加州伯克利录取的Alan和你讲述他和美高的“恋爱”故事。


参加最新学生分享,请扫海报二维码

毕业于深圳中学,被沃顿商学院等12所顶尖院校录取的Lucy

8月20日(周一)将做客直播间

聊聊最有用的课外活动是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获取往期讲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