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儿童综合症,已成全球教育界热点
这里是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原创亲子平台,
分享身边育儿达人(尤其是爸爸们)的育儿经,
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启发,
创意游戏与实用资讯,
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儿以灵感
————————————————
Po主一直很喜欢一首老歌《忙盲茫》,曾几何时,我们不起自己忙,还带着我们的孩子一起忙。这种“忙”的背后是不是“盲”和“茫”?而拼命想抓住更多的时候,又带来了什么样的潜在危险?
本文作者刘媛女士,是在国际教育领域从业多年的资深人士,现在北京市鼎石学校任市场及传播总监。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京市鼎石学校(id:keystoneacademy)。本文漫画由爸爸真棒原创,文章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授权。
从站着就睡着了的孩子说起
前几天我接到一位之前同事的电话,她跟我讲起一件发生在她对面邻居家的故事,我觉得对于时下父母的育儿焦虑现象还挺有代表意义——我的朋友与一对事业出色且家境富有的邻居夫妇比邻而居,他们的膝下有一个可爱活泼的女孩儿。因为对女儿期望很高,从小就精心培养,希望她将来能在各个方面拔得头筹。随着孩子进入小学,学业压力日渐增大,但是孩子的各类兴趣和学科提高班却只增不减。
被承载了过多期望的孩子,可能正处于危险之中
就在一个星期前,她周末早起去晨跑,看见姥姥陪着睡眼惺忪的小姑娘走进电梯,她关切地询问了孩子的情况,姥姥心疼地告诉她孩子完全没有休息的时间,周一到周五的晚上除了完成作业,还有家庭教师的特别辅导。周六日则是被钢琴、芭蕾舞、英语加强班排得满满的。就在她和姥姥讲话的同时,我朋友注意到小姑娘的眼睛一直都是闭着的,她就那样站着,靠着电梯墙睡着了。
穷困之人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永远缺时间
这通电话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在不久前读过的一本非常具有启发性的书,书名叫做《Scarcity: 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 中文也被译作《稀缺-我们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
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本书的作者、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塞得希尔·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
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实地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这两种看似无关的情况竟然有相似之处,这多少让人有些意外。其实,无论是受限于金钱或时间,这两种人都感受到了稀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稀缺”,按照书中的解释——
就是“拥有少于需要”——
忙碌的人感觉心烦意乱,觉得自己的时间太少,而要去做的事情又太多;
穷困的人感觉手头拮据,有永远都还不完的账单。
可怕的不是资源的稀缺,而是“稀缺心态”
仔细想想,我们周围的确不乏这样的现象:贫穷之人会一直穷困潦倒,忙碌之人会永远日理万机,孤独之人总是形单影只,而节食之人也往往以失败而告终。
而且,在由“稀缺”所引发的后果中,有一项尤为重要-稀缺会进一步延续并加剧稀缺。也就是说,稀缺所引发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性循环,许多人落入稀缺陷阱而无力逃脱,直至落入更大的深渊。
这位天才的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著名的心理学家莎菲尔第一次革命性地将“稀缺”现象界定为一个心理设定的问题,而不是资源的限制。真正可怕的,不是资源的稀缺,而是俘获我们大脑的稀缺心态。
正像文中所说,“稀缺”心态才是一切稀缺的根源。就像那个站着也会睡着的小姑娘,处于时间和精力的长期稀缺之下,从一个更为长远的角度来看,那些看不见的危害才更应该让我们警醒。
管窥之见,可能遗忘了更重要的事
想想您是不是也有过同样的体验?手头上的工作截至日期看起来往往比陪伴孩子更紧迫,稀缺令我们专注于某一事物,而忽略其他事物。
就像那些为了赶上工作进度而无法陪伴孩子的大忙人,也许他并不是将一门心思全部投入到事业上、忽略家庭,事实上,他很有可能只是陷入了“管窥”之见——工作必须现在完成,孩子明天还在这里。虽然在心里也非常珍视和孩子家人共渡的时光,但是那些一个个仿佛闪着警报灯的项目进度表,将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事情推到了“管子”的视野之外。
人在“管中”忙碌,看不清管外的世界
于是,人们只能一门心思地专注于管理手头的稀缺,视野因稀缺问题变得狭窄,即只能通过“管子”或看到“隧道”内的少量物体,而无视更为广阔的“管外”或“隧道外”的一切,这也是导致“隧道视野”形成的幕后元凶。我们专注、管窥、着手做事、疏忽其他的事情,都是处于同样的原因:那些存在于“管子”之外的事物被抑制了。对于我们来说,“管子”视野之外的事物并不容易看清,更容易被我们忽略,而且也更容易被我们遗忘。
而长期处于时间和精力短缺压力之下的人们,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都会或多或少表现出分心、爱忘事、缺乏耐心和易冲动等令人忧心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带宽负担,带来的危险和压力
“ 如果我们将大脑功能比喻做一个高速运行的网络的话,稀缺便会直接减少我们的‘带宽’容量——也就是我们解决问题、处理信息、进行逻辑推理、计划、关注并执行任务时的各项能力。
一个被“人为缩减”的带宽会影响到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到我们做出的决策和选择。也就是像——
一个忧虑支付月底房租的餐厅服务员上错了菜
一个睡眠不足的学生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
一个满负荷工作的家长不经意间冲着孩子发火
也许,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当事人,而往往是由于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带宽负担”。
当父母们面临重要的客户会议和参加孩子的足球比赛的时间冲突时
当孩子们在多项作业和活动中疲于奔命时
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
我们不可避免地、一次又一次地使用应急心态去处理最紧迫的问题,长此以往,这种临时修补的做法就会织起一张由各种承诺和责任构成的、凌乱不堪的补丁图。稀缺会毫不留情地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丧失正常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愈加冲动,甚至会出现“认知疲劳”。
小姑娘年纪尚小,却要在各门学科之间求得平衡,还要兼顾各项兴趣爱好的发展,能保证手里的球不落在地上就已经是小超人了,很难想像她还会有多余的精力从事其他从长远角度更为重要的事情。比如说——
是否有充足的睡眠支持身体的成长?
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必要的体育和户外活动?
是否还拥有课外阅读、或者和同龄人一起玩耍相处的时间?
在完成诸多作业的压力之下,她是否还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一项她本来更感兴趣、更能发挥她的特长和天份的学习项目?
除了天天关注自己的所得所失,她幼小的心灵还能容下品德发展、性格培养、关心他人、服务意识等等这些对她而言,将会带来终身幸福感的关键要素吗?
就像那对我之前同事的邻居夫妇,作为家长,他们对于孩子未来的牵挂、为其提供并创造所有能想象到的有利条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种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并能够帮助他们在“竞赛中领先他人”的愿望在家长中并不少见。然而,许多家长可能并未意识到,“不遗余力地为孩子谋划最美好的未来,反而会导致危险和压力的产生”。
一直在“节省时间”,却没有认真审视
忙碌儿童综合症:谁为父母短视和偏见买单?
哈佛大学的学生日报《深红》近期发表的一份调查曾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在为期六个月的大学生情感健康课程学习期间,80%的哈佛学生经历了超过半年的情感低潮期;47%的学生极度意气消沉,以致于无法正常工作和学习。当然这种现象不仅仅只是出现在哈佛。
更让人担忧的是,Richard Kadison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发表的论文中大量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们意志消沉、承受重压、感到焦虑的现象正在以令人不安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扩散,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忙碌儿童综合症”,一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David Elkind在他的著作《匆忙的孩子:成长的太快太早》中提出了这个心理学概念,曾经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引发了极其深刻的反响。其症状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指家长们将孩子们的生活安排得过满,极力要求孩子在学业上取得佳绩,并且希望他/她们尽早像“小大人”一样行为和做事的现象。
他在书中描述了如今青少年所面对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正是源于家长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待。遗憾的是,当全社会仅仅关注短期的成果,对于成功的评判标准越来越狭隘时,最终为我们的短视和偏见买单的,反而会是我们挚爱的孩子们。
还记得《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的那只兔子吗?爱丽丝就是追它时掉落进树洞的不可思议国度的。它总是不停地看手中的大怀表、一直在赶路、永远来不及。这只兔子一直在节省时间,却没有真正做过什么事情。正如我们一直抱怨没有时间,却未曾真正退后一步来审视一下自己和孩子的生活,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才是我们对我们而言,真正重要而珍贵的事物?哪些才是能在长远的意义上真正影响并定义我们的幸福感和人生价值?
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 也许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说不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改变,你觉得呢?
本文是刘媛女士发布在其所任职的北京市鼎石学校微信上的“教育理想国”专栏中的一篇。北京市鼎石学校是一所融合中国、美国及国际三种教育传统之精粹的、属于中国的“世界学校”,采用国际课程,拥有世界情怀。
如果您想看刘媛女士更多的关于子女成长、为人父母、教育及人生的感悟和思索,想看更多关于国际教育的思考,可以关注北京市鼎石学校(id:keystoneacademy)(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
想要了解更多?长按👇底部二维码,然后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然后:
◎ 输入“爸爸说”,聆听有想法的爸爸们的育儿故事;
◎ 输入“棒学堂”,看看牛爸牛妈传授的学习秘籍;
◎ 输入“他山石”,阅读国外最热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 输入“育儿经”,获得身边最热门和实用的育儿知识分享;
◎ 输入“特会玩”,一起和孩子有创意的玩;
◎ 输入“达人志”,育儿达人们的亲身经验分享;
◎ 输入“全知道”,了解最新的亲子活动、场所等资讯及体验;
◎ 输入“讲故事”,看看可以疗愈孩子的精彩故事;
此文对您有帮助么?欢迎在下面留个印让我们知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