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触动!三个男人的扶贫真实记录,太不容易了!

南宁铁道 2020-01-04
10月的融水深山沉浸在云雾中,蜿蜒的山路在群山中若隐若现,时不时传出几声禽啼和犬吠,飘起的炊烟,沿路而设的村寨,家家户户吊脚楼廊上挂着丰收的糯米稻,诉说着山里的勃勃生机。

深山不通铁路,但铁路人的脚步已遍布群山,在融水深山的三个村子,三名铁路第一书记的身影已深深印在每一个村民的心中。


点击视频,更多精彩内容在里面↓


关键词:足迹


吴李东已记不清自己到底第几次敲响这名60岁屯长的家门。那一天,天才蒙蒙亮,知道村里人起得早,吴李东在自己不足9平米的小房间里胡乱扒了几口粥,又出发去做屯长的“思想工作”。



慢慢走在山路上,吴李东打量着一处楼房,心里盘算着:“这家人承包饲养鸡鸭收入还不错,改天再找他谈谈扩大生产的事。”


从2018年3月到融水县大浪镇大德村任第一书记,吴李东这条山路不知白天黑夜走了多少遍。3月4日到任时,他在10天时间跑遍了全村19个屯,走家串户,走访贫困户,把村屯的地理结构、风土人情和农家特产等情况摸了个底。



“不可能,不可能,别说那么多了。”果然,到了屯长家,他又说了往时动员他最常说的话。这还不是最难听的,“外地来的书记,懂得什么?”“走过场而已”。“你能帮我们做什么啊?帮不了的。”……村民们刺耳的议论声,都像刀子一样戳在这个44岁原柳州机务段运用二车间支部书记的心里。


屯长年龄60岁了,思想保守,抵触情绪大,村里的决策他多数不支持,动不动就说“不可能”。比如危房改造这个问题,大家都不愿意改动现在的房子,怕坏了风水。吴李东决定从他入手打破扶贫僵局。为了转变这个“老顽固”的思想,吴李东多次上门,他看到吴李东和村干部上门走访,就大门一关。一次不行,两次不行,三次……吴李东三番五次上门,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



把他一直不相信的水泥路铺到他家门口,把他认为“不可能”的县城迁房钥匙放到他手心,这下“老顽固”的思想终于开窍了,他的脸上有了笑容。他不仅自己想通了,还以其自身经历和体会主动去做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收效十分明显。


深夜,结束一天的工作,吴李东坐在案前,在工作总结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工作总结✍️

就像原来开火车一样,开一条线路久了,时间长了还能不熟?村民不理解我们工作,我们就深入每家每户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一趟不行就来两趟,帮助他们分析如何拔掉穷根,让大家认识到我们是真心帮助村民致富的。


关键词:治“穷病”


融水县大朗镇潘里村,第一书记贾祥东才从一个村民的家中走访出来,他打开手机,查看在水滴筹上心心念念发起的捐款,又收到了新的捐款信息:老伍帮助了100元,“尽些绵薄之力,望早日渡过难关。”



潘里村全村有343户人家,建档在册的贫困户有126户,贫困人口中,不少家中还有大病重疾的情况。 



潘学亮就是因重疾导致贫困的一员,他患有白血病,2018年4月,由于家里实在是筹不出钱,潘学亮不得不停止化疗。



“虽然暂时只用水滴筹筹到一万多块,但也算多争取一次化疗的机会,也就多一份活下去的机率,不要自怨自艾,我们一起想办法。”潘学亮泪眼朦胧地接下贾祥东递过来的钱。



潘学亮是潘里村贫困户中的特殊个例,水滴筹只能解一时之困,却不能帮助200多名村民脱贫,要帮助贫困户脱贫,贾祥东想到从“最笨”的办法做起——土鸡养殖。 



“山里地方大,有草有虫,养土鸡赚钱不费事。”贾祥东是这样跟村民动员的。



但其实他自己很“费事”。山区湿气重、昼夜温差大,一般的鸡苗难以养活。贾祥东便到玉林、梧州等地,多次走访好几家鸡苗供应商,把几家鸡苗存活率高、耐寒、抗病能力强供应商的资料带回村里自己研究。



原柳州电务段融安电务车间的技术员变成了“养鸡”技术员。为了保证小鸡仔健康地长大,贾祥东在山脚开辟了一块集中养殖点,搭棚、建水渠……待一切准备就绪后,贾祥东请来了“致富带头人”,由“致富带头人”手把手教大家养殖土鸡。


贾祥东的扶贫工作情况汇报里,这几句话下面重重划了几条线。

工作情况汇报

目前潘里村钩藤种植面积为350亩,其中集中连片种植200亩,贫困户分散种植150亩,土鸡养殖每户年收入增收5200元左右。同时计划今年第四季度继续扩大产业发展的规模,计划扩种钩藤400亩,新增土鸡养殖4000羽,届时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巩固贫困户的脱贫成果。


关键词:儿子,母亲


廖景学是柳州南站下行运转车间技术定额员,2018年3月,他被选派为驻融水县红水乡良陇村第一书记。


“我第一次进村的时候,首先看到一个破破烂烂的房子,听村干部说,他们之前去乡里开会要徒步走25公里的山路,我心里很不好受。”向记者说起往事,廖景学的眼眶湿润了。



想着山里的乡亲们,背向着太阳,面朝着黄土,他一头扎进了村里的脱贫事业。走访,调研,梳理,想对策,廖景学像一个陀螺,只要一想起山里的贫困就停不下来。



良陇村位于红水乡西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30公里,距离柳州市约200公里。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当地生活十分困难,贫困发生率为47.8%,是集团公司包保的三个定点扶贫村中距离最远、贫困户最多、自然条件最艰苦的典型苗族村寨。“良陇村2017年贫困户157户560人;当年脱贫42户174人……”廖景学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下了所有一切他走访调查到的信息。



他和村主任何云辉商议,组织筹建良陇村生态养鸡基地。但由于良陇村的基础条件差,村民大多数劳力都在外打工,无法成立大型的养鸡场。



“大的不行养小的,必须养!这是脱贫的好路子。”廖景学决定让贫困户按能力来散养。今年4月,3500只鸡苗发到贫困户的手里,带动了35户贫困户,一只成鸡卖75元,目前已售出800只,增加了贫困户的年收入。



忙着村里的事,让廖景学常常忘记自己自家的不容易。廖景学的母亲身体不好,今年年初母亲又一次住院。他是最后一个得知母亲生病的消息,等他趁休息日驱车赶到医院看望老母亲,责怪妻子怎么不早点告诉他时,老母亲的一席话让这位40多岁的“糙汉子”忍不住痛哭起来:“不用担心我,做好你自己的工作,要对得起那些乡亲们,你要把他们都看成你的母亲去帮助和爱护。”



“我们为什么要去登那座山?

“因为山就在那里。


融水的深山

阻碍不了铁路人的脚步

阻碍不了铁路人与村民们的情谊

❤️


 


大家都爱看:

多图+视频!这个深山苗寨发生的一幕幕太暖了!

实力扶贫!这帮小黄人干的事还真不简单……

这份条例很重要!小学生都知道......

长见识!铁路人的帽子大盘点,最经典还是这顶……

广西又一趟进京专列发出,无数人因它受益!




记者 陆君旖 程睿哲 

通讯员 李竺林 吴炜 李德华

编辑 叶知雨

审核 刘志恒


南宁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出品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