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遥感监测绿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6)》发布

radi 空天信息 2017-07-22


6月12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6)”。

“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6)”是遥感监测绿皮书系列丛书的第一本,由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联合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等单位策划出版。该报告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经济社会发展25项指标中的7项建立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的评价指标,紧紧围绕中国的土地利用、植被状况、典型城市群区域、大气状况、粮食生产形势、水资源与水环境等热点问题展开论述,并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胡焕庸线等专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提供科学数据支撑。该报告由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作序,徐冠华院士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相里斌、李朋德、汪克强、潘教峰担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行发、李闽榕、徐东华担任主编。报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以绿皮书的形式将遥感监测成果进行出版,是中国遥感界的第一次尝试。该书及本次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6)”是基于我国遥感界几十年的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成果结晶,是科研部门作为第三方独立客观完成的“科学数据”,旨在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一套客观、科学的时间序列空间数据和分析结果,支持发展规划的制定、决策部署的监控、实施效果的监测。

未来,遥感监测绿皮书将以每年1本的频次更新。在选题和撰写的过程中,将面对国家的重大需求和国际合作的紧迫需要,不断凝练新的主题和专题,创新发展新的科技成果;不断加强研究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保证监测数据和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并充分利用大数据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加强综合分析和预测模拟工作,不断提高认识水平,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十三五”期间,遥感监测绿皮书将继续发布对我国土地利用、植被状况、典型城市群区域大气状况、水环境状况等“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雄安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的遥感监测成果。


遥感监测绿皮书内容精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遥感地球所等首次建设了中国1:10万土地利用及其动态数据库,具备自主更新能力。系统、完整、连续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30余年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变化。


2001-2014年中国植被最大植被覆盖度变化率空间分布


我国总体NO2季节变化显著


2014-2015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分布


2015年9月中旬全国作物长势


2015年全国降水空间分布


2015年中国大型地表水体浑浊程度空间分布


中国湿地分布(2015年)及湿地分区


京津冀地区可利用水资源空间分布信息


中国人口密度突变分界线变化轨迹图。图中可见,中国人口密度从汉唐时期南-北分异,到明朝时期近东-西分异,再到清朝及之后的东南-西北分异。


发布会现场,图片由潘波提供:


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新社、瞭望周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北京卫视、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大公报、香港大公文汇、中国科学报等约20余家媒体记者出席。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现场


顾行发研究员介绍“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6)”总体情况


张增祥研究员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至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状况及省域特点


柳钦火研究员介绍2001-2014年中国植被状况及省域特点


陈良富研究员介绍2010-2015年中国NO2柱浓度及中国典型城市群区域大气状况


申茜副研究员介绍2000-2015年中国大型地表水体水质状况及分区特点


牛振国研究员介绍2000-2015年中国湿地变化特征及分区特点




中科院遥感地球所 ∣一个有用的公众号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