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笔谈| 孙壮志:中俄合作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国际论坛》2022年第2期推出“名家笔谈”栏目,邀请了 6 位著名学者——秦亚青、金灿荣、倪峰、冯仲平、孙壮志、吴志成讨论全球治理新形势下大国的竞争与合作。今日推送第五篇文章。
中俄合作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孙壮志
中国与俄罗斯作为两个相邻的大国,又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面对复杂的外部挑战开展全球以及地区合作,对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意义重大。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除继续深化双边务实合作以外,还要提升在国际舞台上合作的水平,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扩大“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
一、共同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百年变局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叠加,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和安全格局的走向。人类社会面临着一次重大考验,疫情的迅速蔓延造成全球经济停滞和大量人力、物力的损失,持续时间长、波及领域广,深刻改变了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对全球化、区域化进程造成极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全球问题被进一步放大,中国和俄罗斯倡导和践行新型的国际合作理念,为世界的发展和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一)中俄代表了非西方的新兴力量
今天的国际关系中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依然难以消除,美国为了维护单级霸权,逆潮流而动,鼓吹大国竞争对抗,奉行干涉主义、保护主义、零和博弈,甚至演变为一种欺负弱小、践踏国际法准则的霸凌行径。在 2021 年 12 月中俄两国元首举行视频会晤时,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双方要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和配合,在全球治理上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就抗疫、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披着“多边主义”和“规则”外衣的霸权行径和冷战思维。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给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在全球及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中开始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国、俄罗斯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积极倡导处理国际关系的新原则、新理念。中国领导人提出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长期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俄罗斯领导人也积极主张多极化,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持自身的大国地位与影响,两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二)强调尊重联合国权威和国际法准则
2001 年 7 月两国领导人在莫斯科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强调,将努力增强联合国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最具权威性和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在处理国际事务,尤其是在和平与发展领域的中心作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2020 年 9 月在第75 届联大的讲话中强调,要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使全球治理体系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
中俄两国领导人对很多国际问题都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看法,多次强调要维护和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在解决国际热点问题时发挥联合国的领导作用,反对少数大国主宰世界的命运。俄罗斯总统普京 2019 年 12 月 19 日在年度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俄中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因素,还是保障国际稳定、维护国际法的重要力量。双方将全方位加强战略关系,造福两国人民。他说,只有世界所有国家遵循联合国宪章中的基本原则,携手合作,才能保证人类和子孙后代拥有和谐的生活。
(三)倡导不对抗的新型伙伴关系
中俄两国都把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作为发展目标。两国之间不仅开创了“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大国关系模式,双方的战略协作不针对第三方,而且特别强调愿意与其他大国同样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2013 年 3 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首次提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又提出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外交基调,而合作共赢就是其中的核心理念。中国领导人还多次提出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的倡议。
普京总统 2016 年 12 月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一方面强调国内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重申了俄罗斯重塑大国地位的发展愿景。普京表示,俄罗斯并不想对抗,不想四处树敌,“我们需要朋友”,“我们已经准备好参与应对全球的问题”。他强调,俄罗斯与中国的伙伴关系树立了一种国际秩序的典范,即要和谐地考虑所有国家的利益。俄罗斯领导人认为,世界正处在大变局的前夜,很多重大的国际问题在酝酿,在国际关系方面应该构建各方都能遵守的规则。
二、共同促进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在国际格局急剧变化、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大的背景下,中、俄两国作为重要力量,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地区国家实现共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携手应对重大全球性危机
中俄两个大国面对全球危机的冲击能够开展紧密合作。如面对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双方开展能源、贸易、投资、财政等重点领域合作,共同维护经济安全。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俄不仅在抗疫物资方面互通有无,还在疫苗和药物研发方面进行合作。美国少数政客试图把疫情责任“甩锅”他国,两国又在国际舞台上予以坚决反击,反对将疫情用作诋毁竞争对手的政治武器。
2020 年中俄两国领导人多次通电话,探讨加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合作,反对把疫情政治化、标签化。两国元首就更好开展疫情防控合作交流协调,探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新合作方式,推动双边合作不断发展。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相信经过疫情考验,中俄战略协作将更加坚韧强大,两国人民友谊必将历久弥坚。普京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俄中两国始终团结合作,相互支持,体现了俄中关系的战略性和高水平。
(二)强调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另一方面局部流血冲突时有发生,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不断蔓延,国际安全形势持续复杂化。2016 年 11 月普京在索契主持一次会议时说,试图改变、破坏二战后形成的战略力量平衡极其危险。俄将继续作出一切必要努力保证战略力量平衡,有效消除俄面临的任何军事安全威胁,包括建立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实施“全球打击”构想以及发动信息战带来的威胁。
中、俄两国充分认识到维持全球战略平衡和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16 年 6 月和 2019 年 6 月两次发表联合声明,强调鉴于国际安全环境更趋复杂,面临严峻挑战,双方决心深化战略互信,加强战略协作,坚定维护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双方强调维持良好大国关系对解决全球战略性问题的重要性,大国对国际安全和全球战略稳定负有重要责任,应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彼此关切,增进互信水平,避免战略误解和误判。
(三)共同防止出现新的军备竞赛
近些年来,美国出于自身地缘政治利益考虑,肆意退出国际条约,破坏或改变现行军控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体系,不断强化军事实力,甚至针对中、俄拼凑新的军事同盟,这种行为恶化了全球和地区的安全形势。2019 年美国宣布退出《中导条约》和《武器贸易条约》,还阻挠《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核查议定书谈判。2020 年美国军费高达 7780 亿美元,占世界军费总开支近 40%,相当于排在美国之后的 15 个国家军费开支的总和。
中俄两国在国际舞台上和多边框架内反复强调,希望能够签署新的军控条约,防止出现新的军备竞赛。两国在 2021 年 6 月发表的关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的联合声明中强调,人类在国际事务中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一些国家以意识形态划线,粗暴干涉主权国家内政,动辄实施单边制裁,动摇包括军控领域在内的国际关系体系法律基础,带来种种消极影响。中俄重申恪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义务,将继续协力维持并强化条约,以维护国际和平安全。
三、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多边合作体制
当今的世界出现了很多新的趋势,其中包括多边主义和以其为基础的多边体制的发展。国与国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仅体现在经济、贸易领域,也体现在文化、科技等领域,还体现在其面临很多共同的发展和安全课题。而倡导多边主义原则和建立多边合作机制,有助于共同应对全球和地区的挑战,包括这次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
(一)强调现有多边体系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机遇和挑战并存,少数国家的恣意妄为导致全球治理体系失衡,人类历史又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十字路口。要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现有的多边机制和平台需要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中国领导人提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并被正式写入联合国文件,推动区域融合,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俄罗斯也积极推动多边外交,致力于后苏联空间的一体化,重构经济、安全合作体系。两国在主导多边合作时,都强调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奉行开放、透明的原则,与其他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与对话。
疫情背景下,多边主义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大国博弈的升级也导致地缘政治对抗的“集团化”,特别是美国拜登政府积极组建反俄、反华联盟,激化国与国之间的不信任甚至冲突,在两国周边频繁制造事端。这种“体系性”的对抗,带来的结果只能是地区合作进程受阻,不利于疫情压力下各国经济的恢复,将把人类社会引入难以摆脱的安全困境。中俄努力维护现有的多边体系,认为不仅符合两国各自的战略利益,而且可以为发展中国家赢得公平的发展环境。
(二)在多边组织和机制内密切协作
中俄在上海合作组织、G20、金砖机制等多边框架内开展密切合作。上合组织成立于 2001 年 6 月,其前身是“上海五国”机制,扩员后合作空间不断扩大,以“上海精神”为指导,积极打造新型区域合作机制和地区国家命运共同体;金砖机制根据俄罗斯的倡议,2009 年在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领导人会晤,并且经常与上合组织峰会“套开”,体现了中俄在多边框架内的互动和协调。中俄还同为亚太经合组织、亚信会议等对话机制的成员,在推动地区经济和安全对话方面发挥了积极影响。
为避免出现竞争或者“对冲”,双方创造性地提出要实现重大倡议和发展战略的对接合作。在中国领导人 2013 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2015 年两国领导人签署“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声明。2016 年普京总统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提出“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中俄两国又在“一带一路”和“大欧亚伙伴关系”两大倡议框架下寻求建立全面伙伴关系,认为两者并行不悖,可以进行良性互动。
(三)推动完善全球和地区治理体系
中俄都强调不能用西方的价值体系替代全人类的价值体系,国际规则不能由少数西方国家来制定。2021 年 6 月 G7 峰会虽然也提出建立更加开放公平的贸易体系,实际上却处处针对中、俄,试图设置更高的规则门槛保护发达国家的狭隘利益。美国更是在 12 月举行了所谓的“民主峰会”,试图在国际上孤立中、俄,由单纯的经济制裁转向施加政治、军事的多重压力,遏制中、俄的发展和崛起。全球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和框架,包括共同接受的价值体系、规则体系和制度体系,以及各种各样的国际合作机制和平台。
全球治理的客体是已经影响或者将要影响全人类的、很难依靠单个国家得以解决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全球和地区的气候、生态、贫困、恐怖主义以及跨国犯罪等,对此中、俄两国是有高度共识的。如果刻意制造意识形态“鸿沟”,会损害各国团结应全球治理的客体是已经影响或者将要影响全人类的、很难依靠单个国家得以解决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全球和地区的气候、生态、贫困、恐怖主义以及跨国犯罪等,对此中、俄两国是有高度共识的。如果刻意制造意识形态“鸿沟”,会损害各国团结应对全球挑战的进程。在完善全球治理问题上,中俄都认为应当通过加强国际协调来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和威胁;应当反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的国际政治现实;应当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由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运。
四、结语
中俄在参与全球治理方面开展合作,首先是促进不同国际关系主体之间实现对话与合作,避免产生正面冲突;其次是中、俄两国以及其他国家都认识到在重大危机和挑战面前,各国应积极谋求实现共同利益;再次是国际事务不能少数国家说了算,出现矛盾要通过对话和政治方式寻求解决。对于中俄来说,要在信任和互利的基础上,协调彼此的目标与偏好。在具体实践中双、多边结合,携手开展双方利益关切更为集中的地区治理,同时关注解决全球问题,推动国际关系实践的正常发展。
中俄两国在完善和改革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方面开展合作,主要针对以下问题:保证各民族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都能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能够相互尊重,发挥相同的作用;反对个别大国奉行的零和博弈的霸权主义,认为这种思维方式和做法对全球治理造成了直接影响;努力完善已有的国际治理规制,提高其权威性;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方面的特殊作用,以联合国的组织和原则为核心解决地区冲突问题;将全球治理和地区治理相结合,打造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在欧亚大陆开展广泛合作,在一些重大的地区问题上率先达成共识;积极推动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增强其协调、管理、处置、应对现实危机的能力,更能够体现民主原则,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责任编辑:丁懿楠
公众号图文:潘多
欢迎关注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