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们欠曹德旺一个道歉

2017-06-21 政经参考资料

近日,一则《曹德旺现在痛不欲生》(以下简称《曹》)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中称:花10亿美元在美国投资建厂换来了辱骂、游行、罚款,而福耀也正在被美国工厂的前员工起诉。一时间,“曹德旺痛不欲生”、“跑路后在美国摊上大事儿”等文章喧嚣尘上。

 

“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中国国内媒体的严肃报道和分析,而不是夸大其词和编造谣言。”对于此次风波,曹德旺在媒体上回应称,虽然这个事情是《纽约时报》挑的头,但中国国内的“标题党”却在利用机会大造舆论。

 

从去年年末的“跑了”,到此次的“栽了”,曹德旺的每一次招黑风波,都反映出了中国实业的不易。其实,如果真正了解整个事件,会发现,很多人都欠了曹德旺一个道歉,更对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欠了一个“董明珠式”的拥抱。



编  辑 | 高良典  金豆

来  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福耀在美国到底怎么了?

 

《北京时间》在梳理福耀玻璃在美工厂事件时发现,《曹》文自称引述《纽约时报》文章《中国工厂遇到了美国工会》,但这篇文章的相当一部分内容存在不实之处。

 

评论员梁千里指出,在《纽约时报》刊登的文章中,的确有对福耀玻璃在美国遇到麻烦的描述,包括福耀美国工厂前员工对其的诉讼、管理层中国人太多、被批评管理不够规范安全、执法部门实施罚款、美国工会介入等问题。


但在《曹》一文中没有提到的是:


“福耀玻璃美国分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埃里克·瓦内蒂表示,在过去数月里,工厂的气氛已极大改善,在同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和解前,工厂就采取了很多新的安全措施。”

 

而另有些内容,就纯属胡扯和移花接木了。

 

比如《曹》文声称,美国专家证实在工厂干活能让“肺活量变小”,并宣称“这种情况还会导致断肢甚至死亡事故”,但在《纽约时报》的报道中,该专家则表态称,福耀玻璃“没有足够好的锁定机制”,可能会导致“断肢甚至死亡”,根本没有谈论“肺活量变小”。

 

再比如,很多文章声称福耀玻璃遭遇员工游行,但经过对《纽约时报》原报道的查证,也仅仅是称“(美国工会)举办了一个群情激昂的会议”,并没有游行的字眼。

曹德旺回应:“标题党”卑劣且可怜

 

针对此次事件,曹德旺在接受《环球时报》的采访时回应称:福耀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到美国发展也有利于中国企业的整体形象,打造中国的品牌影响。“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中国国内媒体的严肃报道和分析,而不是夸大其词和编造谣言。”

 

曹德旺指出,此前有媒体曾以《曹德旺美国公司员工上街游行》为标题,这显然是“标题党”媒体在胡说八道虽然这个事情是《纽约时报》挑的头,但中国国内的“标题党”却在利用机会大造舆论。

 

对于事件的起因,曹德旺指责《纽约时报》此番报道意欲不明,且报道内容大多是道听途说。报道大量采用了被福耀开除的美国工厂员工的一些说法,另外一部分内容则是福耀的“历史遗留问题”。美国政府17日举行对华招商活动,而10日《纽约时报》发出这样一篇文章,出于什么目的,让人疑惑。

 

而对于美国工厂前员工起诉福耀一事,曹德旺则强硬表示:开除此人是因为他职业操守出了问题,并不怕他走法律途径起诉,就算他告赢了官司,拿到了赔偿也不会影响福耀在美国的投资。“一旦他起诉,我认为我们的理由非常充分,我们会奉陪到底。”

 

与此同时,瓦内蒂表示,福耀依然坚持原来的计划,打算在四五年内把工厂交给一个以美国管理人员为主的团队打理。

 

至此不难看出,福耀玻璃和曹德旺在美国并没有摊上什么大事儿,更多的只是一场劳资纠纷而已。

 

这不是曹德旺第一次招黑。 

“我没有跑,我是中国人”

 

说起此次福耀玻璃美国工厂风波,则不得不提到2016年的“曹德旺跑了”事件。

 

回到2016年年末,曹德旺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在镜头前道出的“中国制造业综合税务比美国高35%”的现实,将中国民营经济的处境直白地用数字描绘了出来,再加上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在某论坛上直言称,“中国制造业‘内有死亡税率、死亡成本、房地产的夹击,形势堪忧’。”一时间,关于“死亡税率”一词,引发了各方刷屏级的争议。

 

与此同时,因在美投资10亿美元建厂的举动,让曹德旺本人也没有想到,当时会以“跑了”的形象在2016年的岁末火遍大江南北,甚至引得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级媒体发声,以求“引舆论、正视听”。

 

人们对曹德旺的热议,反映出了税费问题在中国的客观存在,更让人们看到中国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易与隐忍。

 

“我一点都没有错,我认为我是正确的,警告中国人要小心,要考虑如何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问题,不要整天拍马屁、不着边际的胡说八道。”曹德旺之言对他本人来讲虽是老生常谈,但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来讲确是切肤之痛。

 

然而,对于传统制造业,曹德旺在美投资建厂,这样有利于降低企业“走出去”的成本,从而更有效实现国际化的商业发展路径,却被不明就里的“看客”视为抛弃中国市场,将资金转移至美国的“跑了”行为。更有甚者以道德施压,将此举称为改革开放红利享有者的“逃责”行为。

 

2017年两会期间,曹德旺在接受中国青年网采访时再次做出回应,“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我的企业做得非常好,降税对我个人来说没什么影响,我赚钱都做慈善了。但是降税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我的朋友们都在劝我不要乱讲话,但我只是实事求是地讲出问题,提醒要重视实体经济。”

 

在曹德旺看来,福耀作为一家跨国集团,出于商业本质上考虑,有在当地建厂的必要。“曹德旺没有跑,也不会跑,我的事业重心一定是在中国,因为我是中国人。福耀制造的市场销路65%在中国,中国汽车商70%是我的玻璃。我跑出去干嘛?对于这件事,其实我并不委屈,我感谢大家在茶余饭后还记得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曹德旺。”曹德旺如是说。

 

目前,虽然国家一再明确要求“政府过紧日子、更多为企业发展减负”,但是相信,未来一段时间内,关于实体经的税费问题的讨论还将持续下去。

我们欠这个老人一个董明珠式的拥抱

 

今年5月,董明珠与曹德旺做客央视财经《为中国实业代言》,而在节目录制期间,意外出现温馨一幕——董明珠与曹德旺触景相拥。


 

曹德旺在现场感慨称,“金融、IT、房地产等这些赚钱快,赚钱也多,我为什么不做?因为我觉得做这些事除了自己赚两个钱,对国家一点好处都没有。多少人找我搞私募基金,我从来不答应做,我宁可捐给慈善机构,我也不愿意做这些。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我还是会做制造业。我爸以前跟我讲,做生意有行商跟坐商,行商就是两条腿走,坐商就是开工厂,买田置地做店铺,就是实体经济。”

 

曹德旺将企业家所做的事情归纳为三句话:

 

一是国家会因为有你而强大,二是社会会因为有你而进步,三是人民会因为你而富足。你把所有美好的愿望献给社会,你就会被整个社会所爱。”

 

从开始做第一片玻璃到今天,曹德旺始终秉承一句话,就是“寻求社会的短板”。据媒体报道,曹德旺个人慈善捐款高达80亿元,“我没有亏待祖国、没有亏待人民,我会继续做下去,因为时间是检验一个人的水平和价值最好的标杆。” 从做生意的第一天起,曹德旺就专注于实业,从不玩资本游戏,这是他的经营哲学。

 

或许是深有感触,在董明珠看来,不光是企业要肩负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企业家也要具备坚定的信念,朝着振兴实业的目标奋斗。她表示,企业家的决策总会招来一些评头论足,但一定要坚定地走下去,以执着的信念改变世界,宁愿受点委屈,也不放弃。二人惺惺相惜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中国实体经济的艰辛与坚守。 

曹德旺“走出去”的八大思考

 

了解曹德旺的人都知道,已经“走出去”超过20年的福耀,毋庸置疑的是中国民营企业成功“走出去”的代表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曹德旺的经验和教训,不敢说就是企业“走出去”的不败法则,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曹德旺用了20年的时间,花了大量“学费”总结出来的,值得所有企业深思和借鉴。

 

1. 盈利

 

对于企业来说,“走出去”的第一要务是盈利。

 

2. 设厂

 

福耀“走出去”有两点考虑,首先我们是全球品牌,必须在一些地方设厂。另外,国内汽车市场已告别爆发性增长态势,但在新兴国家,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同样的,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汽车消费量巨大。

 

3. 思考优势

 

“走出去”前,要首先弄清楚你的产品能走出去吗?你的产品、技术、资本都具备哪些优势?

 

你也要弄清楚你要去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去那个地方?福耀“走出去”能成功,靠的是诚实和务实。我们是做汽车玻璃的,只能站在汽车工业的旁边,而对于“走出去”,没有弄清楚之前,我不会跨出去一步。

 

4. 本土化

 

以美国市场为例,美国是经济非常成熟的社会,他们要求做到公正公平。因此,CEO、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总经理全部雇佣他们的人,并不是从中国派人过去。

 

在设计管理层的时候,应以当地人才为主,并特意设定一名高管负责社区关系,与工会和民间社团保持沟通协调,解决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问题。

 

5. 经营健康

 

企业经营健康是“走出去”的先决条件,如果进入病态就失去了“走出去”的能力和机会。

 

6. 不喧宾夺主

 

打完反倾销官司,我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作为美国来说,便宜的玻璃把本国的产业搞垮了,如果以后中国的产品不卖给美国,该怎么办?还得再去重建一个行业。有时候,我们不能简单认为美国在排挤我们,应该反省我们自己的产量是否做得太多、质量是否有保证。我们不能喧宾夺主,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7. 创新

 

福耀曾面临挑战,包括成本上升、汇率贬值、劳工费上涨等困难,但其整体效益却不断上升,其中依靠的就是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比如产品智能化方面,现在提出工业4.0,核心就是产品智能化,但在这方面福耀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

 

8. 责任

 

企业走向国际,要有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首先在思想上做到国际化,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公平,用心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做合格的当地企业公民。

 

如果真正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爱奉献给这个产业和当地社会的话,我相信你不成功都很难。




曹徳旺接受新华社专访 指称《纽约时报》报道不实



2016年10月7日,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地区莫瑞恩市,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在福耀玻璃美国有限公司汽车玻璃工厂竣工仪式上致辞。新华社记者王乃水摄


针对美国《纽约时报》日前报道福耀玻璃集团在美工厂遭工人抵制等问题,该集团董事长曹德旺19日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正面回应,称报道不实。


《纽约时报》对福耀报道不实


曹德旺在美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纽约时报》的报道激怒了工厂所在的代顿地区政府。当地政府认为这是造谣,福耀为代顿地区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纽约时报》日前发表一篇题为“俄亥俄州一家中国工厂的文化冲突”的文章,直指福耀在美设厂遭遇用工、生产安全和文化冲突等问题。文章说,一些工人质疑福耀是否真的想按照美国监管标准在当地生产经营。


曹德旺说,厂方完全有能力处理好与工人的关系。目前工人非常稳定,事实证明福耀用工政策是正确的。“《纽约时报》并没有到福耀工厂参观,没有采访现场工作的工人,而是在外面找一些被解雇的员工和工会积极分子,带有一定偏见。”


针对《纽约时报》称福耀正面临激烈的工会运动,国内媒体又将这一内容转述为工人游行,曹德旺说并无此事。“福耀2000多工人里只有几十个参加了工会会议,而且这是工人在厂区外参加活动,福耀无权干涉。”


2015年8月5日,在美国俄亥俄州西南部的中国福耀玻璃集团莫雷恩工厂,美国工人迈克尔·奥唐奈搬运玻璃。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


福耀1995年进入美国市场,很长时间内,福耀在美国的发展以贸易为主。随着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加上美国政府支持制造业回流,福耀选择在美投资建厂。


由福耀投资的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地区南部莫瑞恩市的福耀玻璃美国有限公司汽车玻璃工厂去年10月正式竣工投产,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单体工厂。


福耀被罚10万美元的背后


对于报道中谈及的福耀在美工厂接受美国职业安全和卫生署(OSHA)罚款10万美元一事,曹德旺说被罚是去年初的事情,是因为安全隐患问题。


福耀美国新闻官在给新华社记者发来的声明中说:“OSHA提出福耀在生产初期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例如某些机器为了安全考虑该上锁而没有上锁。企业收到OSHA提出的问题报告后,可以选择上诉,或是和解。和解的好处是,我们接受OSHA提出的一小部分确实有依据的批评,马上改善生产安全环境。”


声明说,任何一个企业从100人扩大到2000人的规模,都需要一个成长期,在建厂初期,基础安装阶段以及员工培训阶段,一定会遇到一些细节的不完美。“OSHA在提出建议后,我们接受其中一部分属实的批评并选择和解,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改善员工生产环境和提高员工安全培训上”。


因此,对于报道中提到有工人反映安全措施不足的情况,曹德旺表示也不属实。他说:“我这边10亿美元的投资,如果发生一个命案,我的企业就倒了。代顿工厂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工厂,装备的自动化和现代化是最强的,不存在这个问题。”


这是2016年10月7日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地区莫瑞恩市拍摄的福耀玻璃美国有限公司汽车玻璃工厂内景。新华社记者王乃水摄


他还补充说,工厂对新人入职有三个月培训期,新员工有足够时间熟悉工厂流程和技术。


曹德旺还对新华社记者说:“福耀美国工厂生产环境非常漂亮,外面像花园,里面像酒店。我们对待员工就跟对待家人一样,工资高出当地行业5%-10%。公司还专门成立了基金,一年给基金会100万美元做社会救济、员工特困救济,帮助员工。我们跟员工的沟通没有问题,跟员工的关系非常好。”


2016年10月7日,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地区莫瑞恩市的福耀玻璃美国有限公司汽车玻璃工厂内,一名工人在记录生产数据。新华社记者王乃水摄


谈到管理层中美人员比例问题,曹德旺说,福耀一开始就是本土化运营,所有行政职务都是美国人,没有中国人当一把手。中国人仅作为技术专家和顾问来进行技术指导。而《纽约时报》的报道说,福耀正面临一名前经理提起的诉讼,他说自己因为不是中国人而走人。


在美遇到法律纠纷不足为奇


对此事件,美国德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洪世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就赴美经营的中企而言,在商务层面,来自中国的管理团队要有美国国情意识。“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法律有美国法律法规那样细密;世界上主要工业化国家,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那样诉讼频繁。这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任何外国投资人(即便是与美国同文同种的英国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去美国投资,如果不充分考虑美国的上述国情特点,都要付出学费,走弯路。”洪世宏说。


虽然对福耀在美工厂的具体情况不了解不便评价,但洪世宏强调,中企在赴美投资前,要集中精力去主动识别和理解中美经营制度环境的差异,不要事后被动应对,把法律和合规成本算足,把人的因素考虑到位,把“软因素”当“刚需”来解决。


另一方面,如果出现法律纠纷,应咨询专业律师团队。“仅就《纽约时报》报道的福耀在美国遇到的法律纠纷,无论是就其发生的频次、涉案金额(赔偿或罚款)、法律的复杂性都不是特别突出。换句话说,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企业家投资做如此规模的生产项目遇到这些法律纠纷也不奇怪。找到好的律师,这些法律纠纷都是‘感冒’级别的问题,不足以构成‘危机’。”洪世宏说。


这是2015年8月5日,在美国俄亥俄州西南部的中国福耀玻璃集团莫雷恩工厂,中国工人倪正宏(左)和美国工人大卫·维格勒在一起工作。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


有观察人士提到,“严格遵守美国劳工法律”和“保障企业高效运转”存在矛盾。金融危机前后工会强势导致劳动成本过高拖垮美国汽车产业常被引为例证。对此,洪世宏认为,换个角度看,遵守美国法律未必是代价和负担。“很多时候,美国法律也是资源,是价值所在,潜力所在,看你能否真正入乡随俗,学会运用。”


他表示,遵守当地法律是必须的。“但是,遵守当地法律不是简单的道德高调,这里也有法律技术问题。在美国,中企的美国子公司是美国法人,可以参与美国的社会、政治活动。这些中资美国企业可以组织起来,以商会形式与当地政府、社区、民众、其他社团互动,影响认知,甚至合法参与游说,影响各级法律法规的修订。”


工厂快速扩张都会遇到挑战


俄亥俄州招商机构高级董事总经理克丽丝蒂·坦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工厂在快速扩张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挑战。“福耀在两年时间内,就迅速扩张到2000多名员工。我认为福耀在应对快速扩张过程中的挑战相当出色。他们一直在与工人沟通解决问题,我有信心福耀能够应对快速扩张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坦纳说,在美国投资都需要面临工人是否可以组建工会的问题,企业投资时需要彻底了解工会在美国的情况及工会的规章制度。“有没有工会,企业最终都需要与员工保持良性关系,企业对工人好,最终工人也会回馈企业”。


坦纳还表示,福耀并不是唯一一家面临工会问题的企业。“40年前,本田公司在俄亥俄投资也面临相同的问题。40年过去了,本田在俄亥俄雇佣了1.3万人,与各利益相关方都保持了紧密的关系,但到现在也没有工会组织介入本田。”



来源:新华国际头条

记者:江宇娟 李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