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访谈 | 陈成 CC:设计师除了天赋,就是人不土,能吃苦
陈成 CC
一么多Design创始人
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硕士
视觉设计师
受邀加入中国设计师协会。作品多次海外展出和获得多项国际大奖。2015年于伦敦创立一么多Design Studio。注重全球化业务拓展,有着丰富的品牌设计经验。目前业务范围涵盖了伦敦、纽约洛杉矶、西雅图、苏格兰、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墨尔本等国家和地区,计划在东京设立分部。
Q:A8设计中心
A:陈成 CC
Q:是什么触发了你希望成为平面设计师的想法?
A:其实倒不是一开始就定下来做平面方向。从记事起就很喜欢去设计各种有趣的东西,小时候用家电包装里面的防撞泡沫和牙签就开始攒军舰;也非常喜欢去设计我自己的房间,渐渐开始对“创造”特别感兴趣。再到后来,我开始发现我对色彩和图形特别敏感。记得以前有款小游戏,是在无数个同色里面找到那个淡一点点的不同的色块,我能通关,且很easy,我还以为大家都有这样的技能。包括对图形的记忆和辨别也很擅长,就这样从好奇变成爱好,从爱好变成职业。而且我也不愿意定义自己是个Graphic Designer,一么多今天也在做Motion、动画、展陈空间、艺术装置等等,玩很多跳出平面的东西,我就是做视觉审美的Visual Designer。
Q:你会如何描述你设计的工作路径?可否与我们分享对你的设计风格或者思考方式影响最深的人或事?
A:其实我的思考路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针对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应对思考。说到风格的话,我们几乎尝试过大部分设计语言,从包豪斯到Art Deco,Collage、OP Art、POP、Steam Punk、Cyber但不Punk,再到包括毕加索的平面解构、莫兰迪灰色体系、Jaime Hayón工业产品上的插画方式等等。但很奇怪的就是,很多朋友一看见某个设计,就觉得很一么多。我都不知道基于什么,可能无形中有了一点自己的风格。但无论怎样的思考路径,我都喜欢尝试“不同的组合”,习惯于跳出2D的范畴去寻找灵感,再用平面的视觉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们会从日本的电影、意大利的家具、北美的嘻哈文化,到达芬奇的画、霍金的时间简史,再到软件参数的机制生成、打印机的错版印刷等等各个维度寻找试验性的灵感,甚至是哲学概念。
YAJUN纽约时装周 X 一么多
印象很深的就是跟独立设计YAJUN跨界合作的新一季成衣,登上2018年纽约时装周。当时我们玩了一个很绕的哲学概念,出自于数学家哥德尔、艺术家艾舍尔、音乐家巴赫的一本书《GEB》,这本书指出有一条永恒的金带把数理逻辑、绘画、音乐等不同领域间的共同规律连在一起,构成了人工智能和生命遗传机制的基础。我们取了中间一个概念,简单来讲就是“自我矛盾,又自我相关”,就像埃舍尔的艺术作品,很多矛盾空间,看似矛盾却又自我相关,以某种机制无限循环。我们还加入了马格里特的《这不是烟斗》的哲学理念,表现与现象的探讨。
YAJUN纽约时装周 X 一么多
那如何用平面设计语言去表达呢?我们首先选了巴赫的一段音乐《螃蟹卡农》,(也是我们整场Show的背景音乐),这是一段完全对称的乐谱,就像螃蟹一样,然后我们把整段乐谱用数字坐标的形式可视化,就是每个乐符在五线谱上的坐标,然后在把整串坐标copy翻转,形成一系例数字矩阵,再尝试绕城一个环,对称且循环。
YAJUN纽约时装周 X 一么多
我门也做了第二种可视化的形式:一个棋盘格,用黑白棋子表达黑白键,高低代表音阶。最重要的是,这一个矛盾空间,同一个维度,2个棋盘面。最后落到玛格丽特的概念,这是可视化“巴赫的音乐”,且能还原一个完整的乐谱。从另一个角度讲,它却又只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和图形。我们所有的服装也是解构的,从不同角度理解就是另一种形式——又是裤子,又是外套,又是背包,整场Show的主题就叫“同构,证词”。一么多就是很喜欢用视觉语言表达世界的表象与真相,这可能就是我们团队的思考模式。
YAJUN纽约时装周 X 一么多
Q :目前为止你的个人创作生涯如何发展的?在怎样的契机下创立并带领一么多工作室走到今天?其中最意义重大 or/and 最令你骄傲的一个项目是什么?
A:我的发展路径其实很简单。毕业回国之前,就有了一么多的前身:MORE,Design Studio,但我打算毕业了去香港,也拿到了offer,我现在的合伙人计划去柏林。后来转念一想,未来的目标就是自己创业,那为什么不直接开始,于是就把MORE,Design带回了成都,开始了今天的一么多。很感谢这一路的坚持和吃苦,慢慢走到今天,这也慢慢变成了一么多的标准,我招人就6个字 “人不土,能吃苦 ”。
说到骄傲的项目,有很多很多;要说到意义重大的话,那便是成都UFun悠方购物中心和谭维维个人形象——前者是真正意义上开启了一么多商业化设计的道路,今天一么多光是商业地产就涉猎万象城成都、西安、青岛、重庆,全国Ufun的IP和美成、龙湖天街、北京魔方、麓湖A5麓坊中心、麓湖天府美食岛等等。后者是开启了一么多往时尚和艺术板块多元化的发展。纽约时装周,巴黎时装周,各种跨界酒店,零售,新媒体等等。
UG法国水师兵营 X 一么多
UG高宅 X 一么多
这是一么多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也是我跟我合伙人很感兴趣的方向,我非常不喜欢别人叫我们广告公司。今天的广告设计公司,开始渐渐失去灵魂,一方面为了生存,一方面只当作一份工作,便开始了商业化的模版设计。一么多,希望改变,用设计的力量去改变。我们今天一直努力跨界艺术板块,说初心很土,谈兴趣很大。
谭维维 X 一么多
Q:一么多工作室为麓湖A5麓坊中心、高宅,甚至如谭维维的个人IP,做过 “visual identity / brand identity / personal identity design”,我们会看到如今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的定义和实际的工作内容早已不是它字面上所表达的那么局限,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正在扩展怎样的维度、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平面设计和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交互设计等等是如何配合的?需要带着怎样的思维做平面设计,才能使它在实际的应用中有更好的效果?
A. 的确,今天的平面维度和意义在扩大,从工农业时代到信息时代,再到今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平面设计的对象和目的都在悄然转变。最初的设计意义在于品牌认知和运输,你家也酿酒,我家也酿酒,怎样区分?贴一张红纸,写上“女儿红”,就开始了最初的品牌意识。随着时代发展,从物质经济体到共享经济体,品牌开始偏向于附加值的无形资产,平面设计从刚需转化为精神需求,也开始有了感性消费和冲动消费。再到当下,更注重如何交互和体验,平面设计开始思考信息逻辑Infographic与情感Emotional Design,也从最简单的Visual Identity体系开始延展出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M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BI),品牌视觉系统正在多维度向识别和意识发展。
未来的趋势,我认为会多出一个板块,向“无意识”发展,今天的人工智能和信息逻辑会让现在的ui设计体系趋向于行为引导的方向,简答来说,就是通过设计逻辑让消费者“无意识”且“无怀疑”地按照设计师的路径走——这并不是贬义,是设计师在大量数据支撑下,总结好了最优路径,更高效地为行为服务。
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交互设计今天都无法单独系统地存在,Graphic Design也不再仅是狭义的“平面”。今天的视觉设计可以在任何一个领域发挥作用,也是最快速让消费者产生情感的渠道,买产品第一眼看包装,色彩风格可能就会建立情感;交互第一眼看界面,然后再产生体验。这也是如今每个领域的设计师都应该有的思维模式,也都离不开Visual Design。而下一个时代的设计师的思维模式,就如我前面所说,开始了“无意识”体验,我们从最初的“设计服务”,大众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数据怎么分析的,我就匹配满足,开始发展到主动“创造需求”和“引导行为模式”,就像乔布斯发明iPhone全屏按键之前,我们从未怀疑过诺基亚的全键盘,我们也从未想过我们会只有一个Home按键的需求——而这种需求的创造是我们完全不知道自己需要的。事实证明,整个系统提高了我们工作效率。
Q:麓湖哈密尔顿幼儿园是你为幼儿园做的VI设计项目之一,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会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针对这样的项目,是否会在设计过程中做不一样的调研?有什么有趣的经验?需要征得小朋友的同意吗?
A:做幼儿园最大的挑战在于,你既要迎合大人的需求又要满足小朋友的喜好;甚至不只是小朋友,家长也是利益相关者,他们需要觉得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幼儿园会很放心,也会自主认为这样的幼儿园对小孩很有帮助。首先,我们要研究小朋友的心理,从色彩心理学讲,明快中高饱和的色彩,对他们最有吸引力;低饱和灰度的色彩,大人会觉得很高级,但小朋友可能会觉得压抑。与此同时,高饱和的色彩又会过度兴奋和紧张。大人不会因为色彩而快速变化心情,我们大多时候靠经验判断情绪;小盆友不一样,他们的感知能力很直接,所以颜色和图形的开发很重要。我们在颜色的使用上,尽可能做到不用大面积的红色、橙色,尽可能在同一平面上出现3个颜色以上——多彩会让小朋友觉得愉悦。
麓湖哈密尔顿幼儿园 X 一么多
图形上,小朋友会更喜欢几何化的图形,也比较容易识别;过于抽象和复杂的图形,他们不容易记住,也很难靠经验产生判断力,所以我们用方形的盒子来做kiwi bird。还有个很有趣的事情,即怎样非常快速地做出成人审美的卡通形象和小朋友审美的卡通形象?答案是眼睛!大家想象一下,把童话世界里的人物,都变成豆豆眼,就是一个小圆点的眼睛,瞬间就成人审美了,而小朋友就觉得失去亲和力了,米奇,唐老鸭,如果都是豆豆眼,是不是还有点潮!就像今天的Monster Lab,也是大人童趣。我们研究发现,小朋友会更容易喜欢和接受跟自己很像的形象:大眼睛、脑袋也大(比起身子的比例)、脖子短、又小短腿,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会觉得更像自己的朋友,所以就有了哈密尔顿的一系列卡通形象。
麓湖哈密尔顿幼儿园 X 一么多
Q:作为“西南交大XA8设计中心麓客岛迎客休息棚改造课程”的特邀评图导师,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目前国内的设计教育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未来会是怎样的发展趋势?给设计专业学生的一些建议?
A:这次非常感谢A8,能有机会和今天中国专业学生有更近距离的了解和交流,整个评图过程中,我给了他们非常多的建议。但同时,我确实看到了今天国内设计教育的一些问题,希望站在自己的角度再提供一些建议。
第一,思维太固化,本次的设计主题其实是“Place Making”(场域制造),但设计成果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一个棚内外表面,做了不同的颜色和图形作为涂装”,我希望同学能完全抛开涂装的方式,给棚顶换个造型,用不同的材质,用光折射的概念,用太阳不同时间段从各点射过来的角度去做有趣的投影,用镜面不锈钢做隐藏式的概念,用环保材料,做可持续或循环能量的概念等等。我们团队做设计的时候,最常问自己的一句话是“为什么一定要像这个”,也是提醒自己跳脱固有的形象思维,放开束缚进行创造。
第二,需要培养深度研究和思考的能力,研究不能停留在搜索引擎找到的简介或囫囵吞枣理解的两个概念,更不能以此种程度的研究作为自己的灵感来源。真正研究一件作品或一种风格,需要知道它到底好在哪里、特点是怎样、技法是什么;用线、用色、平面构成、背后的含义,甚至于它在文化层面或哲学层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具有的意义。
第三,需要优化设计习惯。以PPT排版为例,这和技术与天赋无关,是认真对待自己的设计作品的表现;同时,排版也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性的设计,非常重要。一么多的提案排版不允许出现低级硬伤,并且每个提案也有完全不同的风格。我希望读到我访谈的年轻设计师们,特别是学生朋友们,在排版的时候有意识地把它当作一个设计作品来做。
Q:“一么多”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吗?为什么把它作为工作室的名称?
A:其实含义很简单,在伦敦的时候我们创立了MORE,Design。一么多也就是四川话的more,想体现“我们来自成都的设计力量”。大家可能会注意到,我们最初的more后面跟了一个逗号,其实从最初创立开始,我们就希望未来可以有很多后缀:产品、展陈、艺术、商业、时尚……今天的一么多也是一个形容词,未来还有更多元的板块来做后缀。
Q:为什么你说一么多工作氛围最大的风格是“水”(自由、随意)?这种工作方式与设计师产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 ?你认为怎样的工作环境对设计师是有利的?
A:其实“水”是一种自嘲,这里的“水”指的是,我们对自己——我们是一家做品牌的视觉的品牌,做了非常多的vi,但我们公司自己却没有一套完整的vi;我们的logo花了5分钟做的(哈哈哈哈哈),甚至都没有一个字体的标准粗细;最初我们招人,甚至都没做一张海报,我朋友圈就发了8个字,招人:人不土,能吃苦。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是真的太忙了,把所有的时间花在了别人的品牌上。慢慢的,也就成了我们公司一种风格,我觉得是一种精神吧。我经常对他们讲,我们就像无印良品,硬实力说话,无非华丽的外表。
对于工作环境,第一,管理层一定是开放的,我尊重我们每位设计师的想法,鼓励大家做自己的小众文化,不用世俗的价值和审美去约束他们;我甚至招人一定会问的问题:有没有纹身,听什么音乐——我很喜欢一些鬼才的设计师,这样才能把耳目一新的创造力发挥极致。而我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说服客户接受咯。哈哈哈哈,开玩笑。第二,我强调team work:好的设计一定是团队作业,我鼓励脑暴,鼓励多讨论。第三,我强调团结,共同成长。第四,要有好的引导者:对于每位设计师,去到一家公司都希望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在成长,我们也是。
Q:热爱设计的人有很多,你认为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品质?
A:其实,最重要的当然是天赋,这一行,不是靠经验积累就可以有创造力的。但后天的努力同样重要,永远抱着学习的态度,去了解现在这个时代发生的一切。好的设计师或者艺术家,其实非常博学,我们不光了解自己专业的设计,我几乎每天看金融新闻,看各种大牌fashion show,各种潮牌crossover,了解艺术品资讯,时尚行业、摄影、音乐、电影,就像最近我们正在做的麓湖IP,初始逻辑概念就来源于电影《银翼杀手》。我也鼓励设计师多出去走走,去搜集多元素材,我经常跟我们设计师讲,眼界就像脑子里的各种小行星,inspiration就是每次摩擦或撞击事件,擦出的火花就是你的idea,所有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往脑子里塞行星。我每年喜欢去很多地方,去世界各地看展,去住各种酒店,去吃各种米其林,去各种bar、rooftop或者underground的。最后,一定要踏实、肯吃苦,哪怕天赋异禀,也要从每一个好的设计习惯开始,静下来思考,燥起来创造。
Q:最近比较关注的是什么?未来个人或事务所的探索方向?
A:这一两年都很关注当代艺术品,特别是潮玩单品和家具,包括背后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上个月才在上海买了个Kaws,也在慢慢搜集。未来一么多也是往艺术和时尚两大板块发展,我们计划在东京建立分部,做更多的艺术交流和研究。我们今年也开始探索新媒体视觉、动效视觉、大型IP、以及线下空间,近期也在筹备一个全新的项目。
Feeling Blue
Q:推荐的一本书?
A:《山本耀司》人物传记,别问为什么,认识我的人都知道,太喜欢Yohji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A8设计中心
About A8 Design Center
A8设计中心依托成都麓湖水城,关注年青设计师成长。通过寻找挖掘麓湖内有趣或有研究意义的命题,启动讲座沙龙、教育合作、设计师招募、竞赛及设计展览等系列活动。作为设计文化平台,A8设计中心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为年青设计师群体寻求更多展示机会,推动设计产业发展 。
A8 Design Center is located at Chengdu LUXELAKES Water City and focuses on the growth of young designers. By looking for interesting or significant research topics in LUXELAKES, a series of activities such as lecture, salon, education cooperation, designer open call, competition and design exhibition are launched. As a design culture platform, A8 Design Center seeks to provide more display opportunities for young designer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industry by integrating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dustry chains.
关注我们
Follow Us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A8 Design Center】微信公众号
For more information, follow 【A8 Design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