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勾勒这抹惊艳全世界的微笑,他解剖了30具尸体

凤凰大视野 凤凰大视野 2021-06-24


伟大的画作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们的创作者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达·芬奇、梵高、毕加索、莫奈、波提切利。在他们数量繁多的非凡作品中,总有一幅特殊的画作能够成为其中代表。《蒙娜丽莎》、《向日葵》、《哭泣的女人》、《睡莲》、《维纳斯的诞生》,这些代表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它们如何被创作出来,又因何备受喜爱,堪称伟大?本周凤凰大视野《伟大而隐秘——经典画作的背后》,为您揭秘画布背后的故事。


-01-

神秘的微笑

卢浮宫馆藏近5000幅画作与其他50万件藏品,其中堪称镇馆之宝的是一幅世界闻名的肖像画——《蒙娜丽莎》。每年都有超过六百万游客慕名前来欣赏那一抹神秘的微笑。它的创作者达·芬奇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与灵感,年轻时他曾经跟随画家、雕塑家韦罗基奥学习。《蒙娜丽莎》定义了达·芬奇的整个作画生涯,然而“画中人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人们数百年。


年近半百的达·芬奇在1500年回到佛罗伦萨,当时他已经在意大利声名远扬,很多社会中上流人士委托他画肖像画。有人猜测,画中人可能是一位丝绸商人的妻子,该商人与达·芬奇的父亲有商业往来。直到2005年,这一猜测才被证实,一位德国的图书馆馆长找到了一份笔记,其中达·芬奇的同代人提到了画中人的名字,丽莎·格拉尔迪尼,这正是丝绸商人妻子的名字。


虽然是委托作画,但《蒙娜丽莎》从未被交付给委托人,甚至连画中人的模样,可能也与人物原型相去甚远。达·芬奇花费数年时间不断打磨这幅作品,并一直把他带在身边。为了完成这副前无古人的画作,他甚至潜心研究光学、解剖学、心理学和地质学等。为了透过表面研究人体运作的机理,达芬奇写过他曾经在医院解剖过30个尸体。他通过探索肌肉、肌腱、软骨与骨骼根本运作方式,描绘出了那一抹神秘的微笑。


-02-

向日葵的忧伤

梵高一生创作了近两千幅画作,《向日葵》被称作为他最自豪的作品。创作这幅画的目的并非展览或售卖,他只是想把它挂在为好友保罗·高更准备的卧室里,以期待这位朋友可以陪伴他。虽然《向日葵》表达的是一种明快、愉悦的感觉,但作者梵高的一生却大多被悲伤和孤独占据着。


梵高出生于1853年,在一年前的这一天,他的父母也生过一个儿子。这个孩子出生几小时后就夭折了,名字和梵高一样,也叫作文森特。梵高出生在教堂庭院内的一间屋子里,屋外就有一个墓碑,写着他的名字,“文森特“。这可能无形地影响了他的性格。


梵高35岁时离开巴黎,来到法国东南部的小城阿尔勒。他迫切希望有人能够把他从孤独中拯救出来,于是他向朋友保罗·高更发出了邀请。为了迎接挚友,他画了15朵向日葵,想到终于可以与朋友一同创作,一起生活,他十分快乐。出乎预料的是梵高的生活习惯渐渐让高更感到无法忍受,梵高大部分时间都会说个不停,并且在作画中来回踱步,使得高更难以集中注意力作画。


梵高有时候还会在高更熟睡时,站在旁边看着他。他们除了因为艺术争执,还会因为生活中的小事吵架。高更最终忍无可忍,决定离开。而梵高在家中被警察发现,屋墙上沾满了他自残留下的血迹。梵高疯了,被送进了圣雷米精神病院,但他的创作生涯仍未停止。


-03-

哭泣的女人

毕加索是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代表人物,因为他极具辨识度的艺术风格,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哭泣的女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画面内容是一个戴红帽子的女人正在哭泣。她万分悲痛,好像正在啃手中的手帕一样。温暖的红色和橙色,与脸部的白色、冰蓝色、绿色组合,展示出一种孤寂。


这幅画作蕴含了毕加索最知名的要素,比如别具匠心的手法、醒目的色彩,还有立体主义的风格。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发明的立体主义,指的是艺术家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虽然画作本身是平面的,但通过对不同视角内容解析和重组,画家可以表现出远超单一平面的信息与形象。


如果观众仔细观察这幅画,就会发现《哭泣的女人》比毕加索大多画作都要厚。他用厚重的颜料来突出画面。在有些地方,颜料甚至快要掉出画布。这体现了他创作过程中不断的努力与打磨。


-04-

 睡莲的瞬间

就像提到“向日葵”就会想到梵高一样,提到“睡莲”人们就会想到莫奈。在巴黎的橘园美术馆有一个特殊的房间,被称作是“印象派的西斯廷教堂”,这里展示的就是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


八副巨型画作镶嵌在弧形的墙面上,每幅画高1.8米,长4,2米。走进房间的观众将会被梦幻般的风景环绕,站在不同的距离欣赏,又会得出不一样的感受。莫奈花费12年时间创作,倾尽数十年钻研绘画的技巧和经验,才完成了这组巨型油画。


从一开始,莫奈的艺术成长就带有“叛逆”这个属性。当时的画家们热衷于描绘神话与圣经中的场景,或是法国历史中的场景,比如圣女贞德。然而莫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作画方式,他使用方便携带的新型颜料,走到户外,捕捉瞬息万变的光影。1874年,莫奈和一群激进派画家举办了他们的展览。莫奈的展出作品是《日出·印象》。褒贬不一的评价并没有阻止莫奈追寻自己的艺术道路。


莫奈在1883年搬到了一个叫吉维尼的小镇,并在这里度过余生。在他晚年里,他一直都是最杰出的画家。然而噩耗却接踵而来,他深爱的妻子患白血病去世,后来年仅40岁的儿子也去世了。他自己得了白内障,画家的清晰视力受到损害。莫奈一度绝望,放弃作画。正当他终于重新振作,创作《睡莲》组画时,一战席卷欧洲,打破了法国的和平。战争的火药味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和怒火,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进来,终于完成了对池中睡莲的伟大描绘。


-05-

女神诞生记

桑德罗·波提切利并不是绘画方面的天才,但是他在这方面保持了长期的专注与努力。他的作品细节丰富,运用了很多非写实的手法。事物在他的作品中都变得非常美丽,所以他的画作很快受到了追捧和崇拜。


《维纳斯的诞生》中“女神维纳斯“的面孔并非第一次出现,在他之前的作品中,这张美丽面孔就曾出现过。这副容貌的主人究竟是谁,让画家波提切利念念不忘,反复描绘?


在《维纳斯的诞生》被创作出之前,大多画作都描绘与基督教相关的主题,尤其是有裸体出现的画作,比如马萨乔的《逐出伊甸园》。裸体与性感之类的话题毫不相关。


但《维纳斯的诞生》却并非如此,画中女神的站姿是古希腊人首创的“含羞维纳斯”。这在当时是十分大胆的创作,毫无羞愧的女子站在贝壳上,从海中升起,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如此激进与诱惑的作品是如何在那个思想保守的年代被创作出来?


艺术触及人类本质,画布承载了创作者一生。本周凤凰大视野《伟大而隐秘——经典画作的背后》,邀您欣赏五幅世界名作,探索这些伟大作品背后的故事。


↓点击关注我们 了解最新节目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