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自2019年始 世界将只剩下三样东西

次贷危机之后,各国央行疯狂印钞,本质是疯狂推动市场主体加债务,今天它们终于达到了“目的”,在债务的压迫下,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主体”都没钱了。 


整个世界的需求正在耗尽,这一点,不管从美日德三国的汽车销量,还是世界主要国家的房地产成交量上,都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这也是原油价格暴跌的根源,即便欧佩克宣布减产也收效甚微。


需求下滑带来一系列问题


倘若需求下滑的势头得不到改善的话,未来的经济路径怎样演化,是大家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笔者看来,需求下滑最直接的影响当属企业开工率的下降,而这正是所有问题的核心:


第一,企业开工率下降会导致裁员甚至倒闭,失业人口随之上升。最近一段时间,这种苗头已经开始显现,很多全球知名企业都宣布裁员,部分企业裁员规模甚至数以万计。


与此同时,失业人口的增加,又会导致需求的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更要命的是,失业率上升还会加剧社会的不稳定,近期发生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地区的黄背心运动便是征兆。随着市场主体需求的萎缩,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社会氛围渐成过去时。


第二,企业开工率下降、失业人口上升,还会导致企业和家庭的债务危机。2018年,几乎所有主要经济体的债务违约都在上升,市场上各种金融产品纷纷爆仓,预计2019年的焦点将集中在银行部门,部分小银行倒闭已是必然。


第三,对各国政府而言,财政收入是核心,当企业开工率下降、失业率上升之后,财政收入必然会随之下降。在主要经济体债务压力已经十分严峻的的今天,大家的日子怎么过?现在,美国政府正暂时停摆,难道让其他各国政府也都跟着关门甚至倒闭?


在这样的时期,一些政府会考虑采取各种手段“打土豪”,比如,法国政府为了应对黄背心运动带来的压力,只能提高那些在法国运营的国际公司的税赋。为了财政收入,法国政府也是被逼无奈。



各国继续走“印钞”的老路上


但打土豪解决问题是有限度的,有鲜明的红线,自己打自己的事情是永远不会发生的。最终,只能走上继续印钞的道路!


体谅体谅吧,大家都很难!


各国因为具体情况不同,“继续印钞”的压力也不同。那些内需市场好的国家,会倾向于用关税和配额等非市场手段保护内需市场,稳定企业的开工率,进而稳定自己的财政收入,减轻印钞压力。这是美联储可以持续不断地推进加息的基础。


而那些内需市场差的国家,企业的开工率就会下降得很快,“继续印钞”的压力也就随之加大。比方说,日本央行行长就已经公开表态,还会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日本还将依旧走在印钞的老路上。


令人乐观不起来的是,只要通胀没有恶化到影响社会稳定的程度,预计欧亚各国的主要央行都会紧跟日本的步伐,大举印钞。


世界将只剩下三样东西


可是,继续印钞的结果只能是推高负债,让内需继续萎缩,最终导致债务危机爆发,整个社会将只剩下三样东西:


第一是失去信用的纸币。 


因为,当需求持续萎缩的时候,企业便没有了扩张的空间,很自然地,央行印刷的钞票也就无法进入实业领域创造财富了。而一旦纸币未能参与到创造财富的过程,它们也就只是纸张了,唯一的去处就只能是避险。


第二是金银、部分价值有保证的外汇和石油,将成为避险物。


既然纸币需要避险,就要有标的物,上述就是。


虽然最近原油价格跌势猛烈,但原油不是一般的大宗商品,我给它起的名字是“国家商品”,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在控制着它的价格,也直接决定着很多产油国的财政和政府的命运。 


从2019年开始世界将只剩下三样东西:无信用的纸币、金银、战争


这轮原油价格下跌本质上是美日中德四国的需求下降所导致(汽车销售下滑必然会导致原油的需求下滑,经济增长下滑也必定导致需求下滑)。但当价格跌破部分产油国的综合成本线,国家的力量就会起到主导作用。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下综合成本线,它指的是由产油国财政决定的原油价格。比如沙特,虽然原油的开采成本是每桶七八美元,但如果要实现财政平衡,就需要原油价格维持在每桶七十多美元,这就是沙特的原油综合成本。


所以,原油在未来必然会成为纸币避险的标的物之一。


第三就是战争。


全球著名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称,衡量全球各地冲突的一项指标(民粹主义指数,下图)处于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 


民粹主义指数(图中蓝线)


对不少国家来说,采用肆意印钞的手段来弥补财政收入,是很困难的,政府也没有肆意加税的能力,因为一旦采取上述措施,这些国家的政府就很有可能会直接倒台。


困境之下,有些人就会选择冒险——战争,通过战争让自己摆脱困局。


之前也曾撰文提及过,造成今天全球经济陷入困局的根源是,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大部分进入了少数人的腰包,贫富差距恶化,压制了需求。当债务上升到红线的位置后,就出现了今天这种无解的局面。


未来,很可能有两种情形出现时才会缓解今天的处境。


第一种是进行债务出清。本质是债务进行大量集中的违约,导致纸币大幅贬值,债务负担得以减轻,缓解今天的现状。但在本人看来,即便如此,也只是阶段性缓解了问题,远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第二种就是终极的解决方式——战争。


因为战争不但会破坏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而且会造成纸币的非理性贬值,最终在新的水平上实现新的供需关系平衡。


一战、二战不都是在这种困境中爆发的吗? 



小贴士: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战争的起因经济危机是主因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创历史最高纪录。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使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素材来源网络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关注微信“我爱着蓝色的海洋”,原"大海旅游人“。转载及合作事宜请联系QQ:265972398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