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世卫总干事:全球抗病毒口罩将用尽 揭秘口罩断供谜局

短短几天,口罩的问题成了大新闻,昨天凤凰网头版一连四条口罩新闻,口罩缺了,特别是N95口罩几乎没有了:



林:公职人员一律不得购买和使用N95口罩

为了确保N95口罩全部用于一线医护人员使用,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已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及各类公职人员一律不得购买和使用N95口罩。并请各类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予以监督。

黑龙江:倡议群众用1只N95置换5只一次性医用口罩

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消息,黑龙江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指挥部7日发布第8号公告,倡议黑龙江全省群众用医用防护口罩(或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颗粒物防护口罩,下同)置换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公告指出,当前,黑龙江省抗击疫情正处于关键时期,为保障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保证医疗“火线”和“一线”防护用品需求,缓解黑龙江全省医用防护口罩库存紧张局面,黑龙江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指挥部倡议全省群众用医用防护口罩(或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颗粒物防护口罩,下同)置换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公告明确,口罩置换活动率先在中省直各单位开展,由中省直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根据个人意愿,按照1:5比例进行口罩置换(1只医用防护口罩置换5只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并由各单位统一登记回收后交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指挥部物资保障组置换。置换活动要严格按照标准把好质量关,确保置换口罩全新未使用。

公告还指出,黑龙江省各市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置换办法,置换回收的医用防护口罩由各市地自行管理用于医用。

世卫组织总干事:全球抗新冠病毒口罩将用尽

法新社7日报道称,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全球范围内缺乏抗击病毒的防护装备。

报道称,谭德塞7日在日内瓦向世卫组织执行委员会警告称,世界范围内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口罩和其他防护设备将用尽,“世界正面临个人防护装备的长期短缺”。

谭德塞表示,他将与防护装备供应链的成员进行沟通,以试图解决生产“瓶颈”。

纷纷转型支援口罩生产,有些厂的“本行”你根本想不到!

大年初五迎财神,与好友闲聊时,随口说了一句“新年发财”,没想到,好友回了一句“新年发口罩”。疫情突发,这个春节,“发口罩”似乎比“发财”实用却也难多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此前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消息称,中国现在的口罩产量是每天2000万只,但对于全国抗“疫”的需求来说,口罩仍相当紧缺。个人护理用品的企业、纺织服装相关企业、汽车生产企业、石油化工企业……关键时期,越来越多企业或转型、或跨界,加入口罩生产大军,合力筑起疫情防控拉的重要防线。

▲口罩厂内生产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李铭珅 摄

多生产一个就多保护一个人

大年初三,福建福清的一家纸尿裤商家研究方案,新增产线设备,推迟纸尿裤年定生产计划,抽调纸尿裤一半生产人力投入口罩生产,规划产能提速至每日140万只。同时,配合解决学生返校防疫难问题,企业特设了儿童口罩专用生产线。

医用垫巾先上,口罩随后就到

上海护理佳实业公司专业从事一次性个人卫生护理用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除了国内市场外,防溢乳垫还远销欧洲、北美和亚太等3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2月7日上午,3条经过改造的生产医用垫巾的生产线,在位于青浦白鹤的上海护理佳实业有限公司内全面启动,日产能力达到50万片以上。

本月底,公司2条口罩生产线即可投入量产,每日生产口罩至少10万只。

首次导入口罩生产线,富士康试产

2月6日,富士康宣布,集团旗下工业富联近日在集团龙华园区首次导入口罩生产线,并于2月5日顺利实现试产。

图片来源:富士康官方账号

目前首条日产10万只口罩生产线尚处于试产阶段,产品资质认证尚在申请中。相关产能预计在2月底可达到日产200万只,满足集团员工防疫需求的同时,还将视情况积极对外支援输出

12条生产线,上汽通用五菱“参战”

上汽通用五菱也于近日决定,联合一家为企业提供车用隔音棉的供应商广西德福特,对其进行厂房改造,转行生产口罩。生产后的物资将由政府统一调配。改造后的厂房将设置12条口罩生产线,其中4条为N95口罩生产线、8条为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按照生产设备、人工等资源的配置情况,口罩的日生产量预计可以达到170万个。

图片来源:上汽通用五菱微信公众号

“目前处于试生产阶段,设备还没有完全到位,不过预计在本月内,联合改建的无尘车间就能正常投入使用。”上汽通用五菱公关部人员表示。

中石化在线求“口罩机”,产能值得期待

“我们需要口罩机。您若有富余、可用的设备,可转让给我们,我们将协调生产、增产口罩。增产的口罩,我们可全部收购支持湖北抗疫一线,也可支持企业所在的地方防疫抗疫。”2月6日,中国石化官方微博一则“英雄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天深夜,中石化易派客在其公众号留言回复称:“感谢大家的鼎力支持,现已找到合适厂家,疫情面前,让我们携手共克时艰。

本就拥有口罩原材料熔喷布储备的中石化,如今有了口罩机,何时能生产出口罩填补目前的缺口,值得拭目以待。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约60%,在疫情未发生之时,中国口罩最高日产为2000多万只。

然而,当口罩成了必需品,甚至奢侈品,口罩王国,也“一罩难求”。湖北多家医院口罩等物资库存为“0”,口罩经销商因没口罩不敢出门,有人一次性口罩用一周舍不得扔,协和医院护士为省物资六小时不吃不喝,国外十天三国只买到一只口罩,一批发往重庆的9件口罩被大理“截胡”上了热搜,厦门买口罩先摇号……

一个冷门行业急需“复苏”,当下却面临着“产业之困——

口罩厂商:封城后,原材料进不去,最缺滤材,复工率不到40%,三倍工资都招不到人;原料公司:核心滤材产能严重不足,业务少股票却爆炒,订单已排到3月;经销商:手里早没口罩存货,物流贵,成本高,能进到货也不敢卖,担心被举报……

01

口罩厂商:花五倍工资招人

湖北省仙桃市,距离武汉不到一百公里,被称为“无纺布之乡”,拥有全国近50%的口罩和防护服的生产能力,也是湖北省口罩的主要生产地和供给地。

然而,被寄予厚望的“口罩之都”却遭遇了复产困境。

继1月23日,武汉封城后不到一天,仙桃等六座武汉周边的城市也宣布“封城”。由于口罩需求量激增,春节前,仙桃一些口罩企业提前复工。然而,封城的情况下,产业链艰难运转。

“封城了,我们更买不到原材料,招不到工人,生产了也运不出去。”仙桃口罩厂商李东(化名)说道。

李东提到,目前原材料最缺的是口罩的过滤材料,但仙桃本地生产滤材的企业只有几家,平时,滤材需求并不大,企业一般存货不多。“外面的原材料也运不进来,供应量不够,我们就断断续续生产,有材料了就产。”

除了原材料,让李东一筹莫展的还有招工难题。

“仙桃是疫情重灾区,给三倍工资,工人都不一定来。目前,我们工人工资每天不低于500元,而以前同样岗位只要100元,一些技术岗位工资甚至上千。”李东说道。“我自己也不去工厂,在家隔离。”

多位厂商均反映,由于招不到工,买不到原材料,工厂复产量不足疫情前的一半。“工人一般每天的工作15个小时以上,即使这样,产量也提不上来。

图注:口罩公司复产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3日,中国经营范围含“口罩”“呼吸防护”的企业共有16582家,涉及上市公司11家。16582家口罩商中经营范围明确包含医用口罩企业数量仅633家。1万多家口罩厂商中有97家注册地位于湖北仙桃,其中明确经营范围含生产医用口罩企业数量仅5家。

即使是口罩生产大国,医用口罩却非常匮乏。工信部此前表示,中国口罩产量达到一天1000万只以上,但医用口罩产能每天只有60万只。

2月2日,仙桃市疫情指挥部发文通告。通告称,要加强市场监管,从严查处违法。要对通过巡查、检查、举报投诉等各类渠道发现的违法行为,要迅速组织力量从快从严从重查处,涉案产品一律依法扣留。

风险太大,一抓重罚,一些民用口罩厂也打了“退堂鼓”,“人工、材料也贵,价格透明化了,也赚不到什么钱。

也有民用口罩厂商质疑政策“一刀切”了。“民用确实达不到医用的防菌标准,但也不能说是‘假口罩’,只是一些人拿到药店去卖,误以为是医用口罩了,但超市可以正常销售,也不会被查。目前医用口罩紧缺,民用口罩可以部分替代,我们自己就戴民用口罩。一位被关停的民用口罩商说道。

多位口罩厂商还向凤凰网财经透露,目前全国大型的医用口罩商和一些民用口罩厂商都由政府主导生产、采购和配送,销售环节基本由政府统一调配。

一位批发商提到,“政府优先调配湖北,其次是调配供应本地。所以,我们也进不到货,普通人更买不到了。

02

材料公司:订单已排到3月中旬

“缺滤材。”这是口罩厂商复产后的共同心病。

滤材是口罩核心材料中的核心。N95、医用外科口罩实现“防病毒”的手段都是依靠“过滤层”吸附、阻隔病毒等微颗粒,过滤层主要由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构成。

根据公开报道,目前全国各地多家滤材生产公司已紧急召回员工,进行口罩滤材复产,有的工厂甚至在春节前就接到通知复工。

图注:原料厂复工

不过,滤材公司同样面临着招工难问题。

一家滤材公司老板也提到,工人远远不够,电话被打爆,接到的滤材订单已排到3月中旬。“因为产量有限,公司一般优先给政府采购单位。

需求的增加、人工成本高企直接造成了口罩原材料的暴涨。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普通口罩滤材价格已经从过去的3万多每根涨到了8万多,至少翻了一倍,有些材质甚至翻了三四倍。

为何过滤材料成了最紧缺的原材料?

从口罩用料来看,医疗用口罩一般为多层结构,原料以高熔指纤维聚丙烯(简称“PP”)为主。目前国内高熔指纤维生产企业共31家,2019年国内产量约90万吨。一吨可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90-100万只,而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只能是20到25万只。作为口罩的上游,这个材料主要由包括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卫星能源等公司供应,相对充足。

然而,作为产业链中上游的滤材生产企业却相对较少,且产能不足。凤凰网财经不完全统计,公开报道中宣布开工的滤材公司不到10家,包括欣龙控股、泰达股份、洁特生物、金海环境、亿茂滤材、中瑞环保、俊富公司、再升科技等公司。

部分公司的主营业务还并非是口罩滤材。比如泰达洁净口罩过滤材料的2018年销售收入为2972.36万元,占其营业收入的31.24%,占泰达股份营业收入比重较小,仅为0.15%。

洁特生物更是出现“口罩乌龙订单事件”。董事长袁建华在1月22日挂牌仪式中“吹牛”公司要紧急生产1000万个口罩,并表示刚接到广州市相关部门的200万个口罩订单。但很快公司澄清,由于原材料储备不足,难以完成200万个口罩的供货。

洁特生物的口罩业务主要由子公司广州拜费尔空气净化材料有限公司经营,业务占比并不高而且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一些公司甚至不惜紧急调整生产线来生产过滤材料。比如金海环境召回绍兴地区的员工回厂,并24小时进行生产,将生产过滤材料生产线转为生产用于N95口罩的过滤材料。公司称,过滤材料业务占比预计不到10%。

03

经销商:有货也不敢进 怕被举报

图注:一女子骑车经过印有Wuhan字母的广告宣传版

“之前N95口罩进货后放过期了也没人买,现在有钱也拿不到货。”一位药店老板说道。

“一罩难求”成了这个春节最真实的写照。买口罩变成了摇车牌号,买上口罩像中了彩票,一次性口罩反反复复用一周……

张弘是一个老北京,做了几十年的药店生意。他的药店在大年三十那天就没有口罩库存了,至今也没拿到货。“我此前库存一两百包(每包20个薄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但两天就卖空了,在疫情之前,每天只能卖8包左右。

张弘后悔当初没给自己多留几袋口罩,导致留给员工的口罩都不够了。为了节约仅剩的三包口罩,张弘将春节值班员工从四位减少到一位。“能节约点就节约点,我现在也尽量少出门。

另一位口罩批发商告诉凤凰网财经,“此前进货的那家仙桃口罩厂停产了,自己手里也断货了,一个库存都没了,现在只能关在家里不出门。

当口罩成了全民“必需品”,价格自然“一浪更比一浪高”。“一次性口罩从过去每包(10个)2元涨到了每包36元。N95口罩基本半个小时一个价。”张弘说道。

不仅是国内,国外也“一罩难求”。凤凰网财经了解到,包括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地部分城市口罩已经脱销了,且“一天一个价”。比如巴黎,此前50只装的FFP(欧版)口罩价格从每盒15欧元涨到了近200欧元(约人民币1500元),100只装的一次性口罩从每盒20欧元涨到了100欧元(约人民币767元)。

戏剧的是,就在全民都在寻口罩时,凤凰网财经发现了一个怪象,一些能拿到货的商家反而“蹑手蹑脚”了。

“即使能拿到货,现在也不敢进货。价格太高了,风险太大了,怕被举报了。”张弘说道。

据不完全统计,近期,包括北京、湖北、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江西、福建、深圳、四川、重庆、天津等近20个省份的市场监管部门发布医疗用品与药品价格提醒告诫书,严禁相关经营者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推动口罩等医用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直至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情节恶劣的典型案件,将予以公开曝光。

“确实有很多发‘国难财’的,我们本地一家店卖的口罩轻轻一撕就坏了,还卖3块钱一只,后面就被举报了。”山东一家药店老板说道。

不过,这也让多个经销商更加忐忑,担心被“错杀”,所以,他们选择了“按兵不动”。

“一般厂商都不会给发票,他们也知道卖得贵,不敢担风险。但是我们药店要开发票,万一居民拿着发票举报了,那可是要赔很多钱呀,所以,还是不卖了。”张弘说道。

另一家药店老板说道,“有渠道能拿到一次性医用口罩,每只5块钱。拿货已经很高了,加之物流只有顺丰送货,只能卖高价,不能卖个口罩亏了吧?”

后记:

口罩产业链困局何时休,何时不再“一罩难求”?需要政府、企业和我们的共同努力,攻坚克难,众志成城,打好这场“防疫抗议”之战。

相关阅读:


最新疫情通报34131例,给李文亮医生道个歉这么难吗?

11个,我们已经重复了17年前非典时的错误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公开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关注微信“我爱着蓝色的海洋”和“有用有料有趣”。转载和合作联系QQ:265972398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